近日,第二届“一带一路”热带农业科技合作论坛在海口举行。论坛吸引力来自中国、泰国、巴基斯坦、津巴布韦等31个国家和地区300多名农业科学家、农业官员、援外培训班学员参加研讨。
本次论坛主要围绕“一带一路”热带国家农业科技协作创新、热带农业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热带农业国际技术转移、休闲观光农业与传统医药农业、农业发展与国际贸易、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合作开发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通过互学互鉴,共筑“一带一路”热带国家农业科学共同体,推动“一带一路”热带国家农业科技交流合作。
据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为主,其中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国家有80个,热带农作物在这些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热带农业科技创新与国际合作能力正在不断增强,科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
“热带农业科技合作已成为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道称,热带农业科学技术是世界性的,必须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热带农业发展需求,在种质资源、生物技术、灾害防控等重点领域加强联合攻关,积极构建“一带一路”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共同体,努力提升世界热带农业发展水平。本次论坛为农业科技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共享“一带一路”热带国家农业科研信息、经验的平台,为积极构建“一带一路”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共同体,努力提升世界热带农业发展水平提供坚实保障。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国际合作处处长黄贵修介绍,热科院作为中国从事热带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国家级科研机构,已经与16个国际组织和50多个国家的农业研究机构开展长期研究项目合作,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到目前,已累计引进外籍人才30多人,吸引发展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家16人来中国开展中长期合作交流,还为95个发展中国家的3680名农业技术人员提供热带农业技术培训。
参会各方达成共识,在已有的国际交流合作项目和平台的基础上,今后热区各国科研机构将共同推进“一带一路”热带农业科学共同体建设:共商共建热带农业国际科技创新合作联盟,以联合实验室、科技示范园或农业试验站为载体,实现科研设施“共建共享”,经验成果“互学互鉴”;以科学目标和支撑产业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共同实施一批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提升合作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以农业农村人力资源合作开发为主线,联合培养热带农业国际人才队伍,筑牢合作的民心与民意。
论坛期间,还举办了CIAT-CATAS 亚太热带农业联合实验室揭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与泰国梅州大学、泰国梅州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和农业产业学院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签署合作协议。
本届论坛由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对外经济合作中心、海南省农业农村厅主办,中国热带作物学会、全国热带农业科技协作网、中国热带农业对外合作发展联盟、中国热带农业走出去研究中心、海南热带农业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共同承办。协办单位有湖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国家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库、国际热带农业中心(CIAT)、国际生物多样性中心(Bioversity)、国际热带农业研究与高等教育中心(CATIE)、国际热带薯类作物学会亚洲分会(ISTRC-Asia Bra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