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护生态筑底色
深冬时节,从马山县城出发,驱车前往古零镇弄拉屯,一路青山苍苍,绿水迢迢。到达弄拉屯,只见群山环抱,峰峦叠嶂,犹如进入了“天然大氧吧”。
“以前弄拉屯到处光秃秃的。”马山县古零镇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弄拉屯曾是广西石漠化重灾区,生态环境曾遭严重破坏。在政府引导和能人带动下,村民扔掉斧头,扛起锄头,打响生态保卫战,通过持久的植树造林,山变绿了,水变清了。如今的弄拉屯,林果面积超过2000亩,仅中药材就有200多种,是自治区生态自然保护区和自治区药材自然保护区。
在生态持续好转的情况下,弄拉屯投资开发生态旅游项目,组织农户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成立了广西第一个由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户+公司”旅游专业合作社——弄拉旅游专业合作社,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成为全国石漠化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典型。
依托石漠化治理带来的生态资源优势,马山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构建了以弄拉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整合东部及中部6个乡镇旅游资源的环弄拉生态旅游区,打响“生态之旅”品牌。
在“美丽南宁”乡村建设活动中,马山全域推进环境整治工作,改善居住环境,开展房屋外立面改造,引导农户打造房前屋后“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庭院”,实施村屯绿化、饮水净化、道路硬化、照明亮化,形成独具马山特色的乡村生态风景线。
经过努力,马山成功打造了近150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景点,获评2019年度广西最美县域提名奖,古零镇小都百屯入围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乔老村获评2019年度广西最美乡村提名奖,全县初步形成了村村有景区、处处是景点、人人搞旅游的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紧扣文化创特色
“2019年的文化旅游美食节,我们全家都参加了,开幕式的表演令人震撼,2020年我们还会再去。”回忆起马山第十三届文化旅游美食节,南宁游客陈女士赞不绝口。
2019年10月举行的马山第十三届文化旅游美食节开幕式,当地以全新的服装、道具、舞美,从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重新编排马山“文化四宝”和“中国农耕大舞”,既保留了原生态表演,又融入了攀岩、自行车、马拉松、篮球、跳绳等体育新元素,为游客提供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文化大餐,获赞无数。
马山民间文化遗产丰富多彩,单是民歌、民间舞蹈、民间戏剧就有十几种。备受世人关注和盛赞的是马山“文化四宝”:壮族三声部民歌如天籁之音,令人陶醉;壮族会鼓气势磅礴,振奋人心;壮族打扁担欢庆丰年,扣人心弦;壮族传扬歌娓娓道来,述说民族道德之华章。
马山着重加强文化遗产保护,让“文化四宝”发扬光大。其中,有民歌“活化石”之美誉的壮族三声部民歌,先后被列入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逐步走向全国和世界舞台,曾参加第四届中国蒲公英维也纳夏季音乐会展演,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向世界展示了古朴的艺术魅力。
节庆活动绽放异彩。在“创特”过程中,马山打造了一批“文化四宝”商演节目,推进“三赛一节”及月月生态体育(文化)旅游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彰显了马山旅游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大大提升了马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引入体育添亮色
2019年10月21日,中国山地马拉松系列赛之一的2019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马山站)在风景秀丽的马山三甲攀岩小镇举行,吸引了印度、意大利、埃塞俄比亚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运动员参赛。
“马山可以搞山马!”几年前,自治区旅游部门和体育部门的领导、专家聚集一起,为马山的发展出谋划策,创造性提出在马山举行山地马拉松赛,以“体育+旅游”为杠杆,撬动产业融合大“蛋糕”。
经过高标准规划和建设,马山打造了集生态、民俗、美食为一体的“中国山马赛最美赛道”,中国-东盟山地马拉松赛(马山站)也发展成为一年一度的国际马拉松赛盛事。沿途如画的青山绿水、迷人的民族风情以及独特的地域饮食,向中外运动员及广大游客讲述新时代的“马山故事”,让赛事变得更加赏心悦目。
近年来,马山还根据喀斯特地貌特点,“无中生有”谋划打造攀岩小镇。以古零镇羊山村三甲屯约3.6平方公里区域为核心,划分攀岩运动区、运动休闲区、运动康养区、动感农耕区和一条运动环线、多个山地运动组团,形成“四区、一环、多点”的规划布局。
经过几年建设,攀岩小镇已开发完成22面岩壁、553条攀岩线路、6条登山栈道、9个攀岩平台,完成露营大草坪、营地主舞台、旅游厕所、汽车营地、民宿、餐厅等系列配套设施建设,建设了大众化体验项目——2条飞拉达线路。
“在数百米的悬崖峭壁上体验一把‘飞檐走壁’,特别新奇和刺激!”云南游客王先生兴奋地说。
2017年8月,马山县攀岩特色体育小镇获批全国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2018年12月,攀岩小镇被自治区体育局命名为“广西体育产业示范基地”,攀岩小镇营地被命名为“广西五星级山地户外运动营地”。
群众获益皆喜色
“贫瘠石山变金山”,是马山县古零镇羊山村变化的真实写照。随着国家首个攀岩特色体育小镇落地发展,这个曾经贫困落后的村子,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忙碌起来。
“这两年,游客越来越多,我把房子租给企业发展民宿,有了稳定的收入,生活越来越有奔头了。”羊山村贫困户徐兰艳喜笑颜开。
自攀岩小镇落户以来,小镇核心区三甲屯及周边村屯群众通过流转土地、提供服务、出租房屋、建设民宿和销售农产品等方式直接获益。2018年,三甲屯周边及各项赛事活动主办地沿线的羊山、安善、乔老、里民4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整村脱贫。
经过多年探索,马山县形成了“弄拉模式”“小都百模式”“古朗模式”等旅游扶贫模式,通过直接带动、间接带动、股权带动等途径,让贫困户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尝到了甜头。
弄拉景区的25户居民以土地山林入股成立专业合作社,由经济能人李荣光负责投资开发旅游,合作社将每年收益的60%安排给村民分红,40%归经济能人所有。2019年,合作社全体农户分红总额达160万元。乔老村小都百屯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辐射带动乔老村全体村民脱贫增收,2019年农户获得50万元分红。
水锦·顺庄、西山庄园等重点景区通过扩大建设,提供500多个工作岗位,解决了500多人的就业问题,贫困户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有了稳定的增收渠道。
在“旅游+”的带动下,马山节日赛事搞起来,外地游客涌进来,当地消费旺起来,全县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给脱贫攻坚注入了强大动力。据了解,近3年来马山共有38个贫困村摘帽,70495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初的20.22%下降至2019年初的5.91%。2019年,马山县通过旅游实现脱贫3000人以上,全年全县有35个贫困村摘帽,2.33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发生率从5.91%再降到1%以下。
“我们将进一步巩固‘创特’成果,树立大景区、大旅游的概念,全面整合旅游资源,推动‘全行业+旅游’融合,加快马山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谱写新时代富民兴县新篇章。”马山县委书记唐咸兴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