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满地;牲畜满村跑,垃圾满天飞;下山一步滑三滑、上山一爬喘三喘。”这是海东市乐都区蒲台乡羊起台村党支部书记余万红对曾经的羊起台村的描述。
2019年12月17日,当记者走进易地搬迁后的新羊起台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排排复古风格的二层小楼和庭院,绿化带、小溪流、木质凉亭装点其间。真人CS对战基地,儿童游乐场,各色农家风味饭馆,旅游产业的出现和发展,让羊起台新村村集体经济实现破零。一圈走下来,感觉如今的羊起台新村俨然一副“特色小镇”的模样。
2017年,乐都区蒲台乡启动实施了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羊起台村87户263人在2018年整体搬迁至位于碾伯镇高家村的羊起台新村。年逾七旬的村民郑长福,种了大半辈子的地,他对新的生活环境是“又爱又怕”。爱是因为从此告别了吃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就医难的困境,也不必再担忧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怕的是因为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步入新生活摸不着头绪:电视机信号怎么调,电灶怎么用,不种地口粮从哪里来……
普通人眼里的生活琐事,在搬迁群众那里却可能成为决定“我要不要留下来,能不能过下去。”的大事。为了让搬迁群众安心,乐都区蒲台乡想了不少办法:搬迁动员前挨家挨户上门询问“顾虑”,最终按照“保障基本”的原则,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建造了1人户25平方米、2人户50平方米、3人户及以上80平方米的户型,而且每套房的售价只有3000元至1万元不等,实现了每个贫困户都能够搬得下来。针对非建档立卡户,蒲台乡采取了按个人需求,提供80平方米、100平方米、120平方米户型予以选择,售价每平方米1200元左右,物美价廉的住房让羊起台村实现了整村易地搬迁。
搬迁的顾虑打消后,剩下的便是解决生活中的颇烦事儿。蒲台乡调派年轻干部,深入搬迁户手把手教老人用无线网连接、数字电视和电灶使用;逢年过节还组织文艺演出把大家凝聚起来……一点点、一桩桩、一件件,帮着搬迁群众从观念到言行由“农民”顺利向“市民”转变。
对于易地搬迁而言,不仅解决好“怎么搬”实现“搬得出”,而且还得要“稳得住”,更重要的是“能致富”。走进曾是建档立卡贫困户的余有顺家,一家三口的幸福感充斥着整个屋子。幸福感从何而来?记者从他和妻子现在的工作中找到了答案。
余有顺在村里的水暖工服务中心获得了一份水暖工的工作,业务不仅涵盖整个乐都区,甚至在西宁市也能联系到活。妻子则在村里依托旅游发展起来的一家餐饮店工作,既能就近挣到钱,还能随时随地照顾家。“现在我们两口子每月的收入能达到5000元左右,今年一年的收入,是以前种地的三倍多。”余有顺盘算着明年租一间村里的铺面,开一家自己的农家饭馆,乘着村里发展旅游业的东风,让自家生活水平迈进小康的大门。
羊起台新村南面有瞿昙寺景区、瞿昙国际滑雪场两大旅游资源,北靠乐都城区,方便吸引游客前来游玩就餐。蒲台乡政府因地制宜,为羊起台新村谋划了休闲旅游产业发展布局。“现在我们村招商引资铺面100多间,四合院29间,小作坊20间,农家院5家,家庭宾馆5家,儿童游乐设施1处,并修建栈道一条,相邻摊位80个。”羊起台村党支部书记余万红计划,通过这些就业、创业平台,把易地搬迁户下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农民培养成真正意义上的小老板,实现“能致富”这一最终目标。
“如今的羊起台村,与往年不一般,有产业来有发展……。”被改编的《南泥湾》诙谐幽默,恰似羊起台新村的真实写照。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羊起台新村成立了旅游公司,通过“支部+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一户一种园、园园连成片;一铺一产业、铺铺有特色”发展思路,如今这里的“美丽乡愁·河湟风情”乡村旅游基地已见雏形;先后成立的水暖工服务中心、种养殖协会,让这里形成了“老家有基地、新村有产业”的发展格局。
易地搬迁户后的羊起台新村,相比曾在脑山深处的老村,“洋气”了许多。在这里你能看到易地搬迁上半篇“搬得出”“稳得住”文章,下半篇“有发展”“能致富”文章也正在走笔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