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你,去年9月农民丰收节时你们也来园区采访过。那时候我忙着和技术人员学习如何固定薄膜,准备草莓大棚的搭建,都没忙得上和你们说话。你看,才4个月的时间,这么高端的大棚就搭建起来了。”
1月10日,记者来到富民县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里的精品温室瓜果科研示范基地,管护人员吴加华正在修剪草莓枝叶。说起在这里工作的感受,平时不善言辞的他总能聊许多。2019年9月,他和爱人田桂英经亲戚介绍,从昆明团结乡来到草莓基地务工,身份也由蔬菜种植户变为了高科技水果大棚里的管护员。
问起这个大棚特别在哪时,田桂英急忙拉着记者来到“物联网温室智控系统”操作设备前,高兴地说:“温度操控、天窗开闭合、湿度控制、何时浇水、何时施肥,这些操作都是专业技术人员设置好的,他们可以在手机上远程控制,我们都不用操心,只管修剪枝叶、检查喷头、接待游客。”
2019年9月,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与昆明农业发展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国家高原云果产业园精品温室瓜果科研示范基地正式揭牌。这个占地4000平方米的高档玻璃温室,采用悬挂可升降式栽培模式和肥水一体灌溉系统,通过温、湿度等环境控制,达到绿色高效优质生产的目标。在草莓种植技术、科研、品种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很多人给基地起了个贴切的名字:空中草莓玻璃房。
田桂英说,种了大半辈子地,没想到50岁了,还有机会重新学习科学种植新技术。“多亏了阮博士,让我和老伴有机会活到老、学到老!”她口中的专家,是基地的负责人,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研究员、博士阮继伟。
周五,正好是阮继伟博士到基地进行定期指导和实地监测的日子。看着笑呵呵的管护员们,阮继伟一脸幸福:“云南草莓有全国其他地方比不了的先天优势:早和错季。”每年10月中下旬,冬季草莓就开始挂果,比全国大部分地区早了2个月。而云南独特的气候,让这里能种出品质最好的草莓。6月至9月间,由于特殊的海拔和气候优势,全国80%的夏季草莓产自云南,主要用于烘焙行业。即使是冬天,云南的阳光也很充足,这对草莓种植来说,是天赐的礼物。阮继伟对云南草莓产业的未来很有信心:“如何让先天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就需要科研人员的创新和设施农业的助力。普通草莓一株产量在200克左右,我们这儿的草莓一株的产量可达到900克。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大家对草莓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你们看,我们现在正培育的新品种一旦大面积种植,给莓农带来的,将是翻几番的收入。”
“我们的草莓种植密度和单株产量分别是地栽的1.8倍和2倍。在大棚里,肥水、环境控制、植保等环节都可以进行拆分,农户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学习和运用,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当然会有自豪感和获得感。以最少的人工投入,产出最大的价值,一定是未来设施农业的趋势。”阮继伟说,基地将建成全国领先的草莓新品种新技术示范点,年展示推广新品种10个,优质种苗120万株,新栽培模式100亩,培训农户3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