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国家马铃薯主食产业化成果展示暨科技创新联盟成立大会上获悉,国家马铃薯主食化科技创新联盟正式成立。联盟将通过科研单位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全链条、网络化、开放式的协同创新模式。要围绕产业需求、消费者需求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开展大联合、大协作,加快科技成果的创造、转化及产业化,提升马铃薯主食产业化过程中市场主体能力。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合成介绍,马铃薯种植广泛、菜粮兼用、营养丰富,是欧美国家西餐里与面包并列的主食。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首位。“让营养健康的马铃薯成为我国居民的主食”,是改善我国国民膳食营养、提高国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对优化农业结构、缓解资源环境压力、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2013年7月,农业农村部党组着眼于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安排中国农科院开展马铃薯主食化可行性预研。2015年1月,我国马铃薯主食化战略正式启动,并设立“马铃薯主粮化关键技术体系研究与示范”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开展联合攻关。根据产业发展需求,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在两个机构基础上牵头改组成立“国家马铃薯主食产业化科技创新联盟”。
五年来,通过协同创新,研究取得重大突破。一是创设品种选育的三级评价体系,筛选出30个加工适宜品种,新育成专用品种1个、品系3个;二是攻克技术瓶颈研制出三大类60余种300多款主食产品,开发出薯泥、薯浆、鲜薯等加工原料,确定主食配方、烹饪方法和加工工艺;三是首次提出2.5:1的营养当量系数,科学论证了马铃薯主食产品对血压、血糖、血脂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四是年均建设试验示范基地20个以上,核心面积累计达2万亩以上。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余欣荣在会上表示,要充分发挥马铃薯主食产业化科技创新联盟的作用,引导科研单位与企业合作,开展联合攻关,以科技创新带动马铃薯主食开发,将马铃薯粉配粉占比再提高5-10个百分点,进一步提升营养水平。加大便捷食品、特色食品、功能食品的研发推广力度,满足不同人群的消费需求。加快研发新工艺。在改进全粉生产工艺的同时,探索薯浆、薯汁等新的原料方式,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产品品质,力争在风味、色泽、营养、保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同时,加快研发新设备,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