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上午,武汉市黄陂区横店街同合村的一片水田里,5位农民正忙着水稻育秧。旁边的另一片水田里,同和卫国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孙卫国,则驾着农机在整理稻田。目前,武汉市全面推进无疫情村第一产业复工复产,开始首批水稻集中育秧和工厂化育秧,打响春播水稻“当头炮”。
当日,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市农技专家到田间指导春播。专家介绍,武汉水稻播期在4月中上旬,考虑疫情期间劳力短缺问题,以及春季多雨水等因素,市区农业农村部门积极动员组织农机合作社、种植大户采取集中育秧和工厂化育秧方式提前育秧。
“大约20天后,就能开始秧苗移栽了。”孙卫国说,采取集中育秧的方式,育秧、栽插效率比可达1∶60,集中育秧2亩可栽插120亩,既减少人员集聚风险,又解决劳力短缺的问题。
黄陂区王家河街利梓农机合作社当天也开始育秧。记者现场见到,大棚里,一台近3米长的机器旁放着育秧盘、种子等。工人们将一个个育秧盘放上传输带,相继完成填土、撒种等工序,不长时间便育成了数十个秧盘。
“我们总共要育秧1.2万盘,每天3000盘。”合作社负责人缪兵介绍,采取机械化操作,600亩水稻育秧4天便可以完成。
武汉市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全市春季农作物计划种植面积包括早稻25万亩,中稻95万亩。此外,还有玉米、红薯等作物,水稻生产占武汉市粮食产能的八成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