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清县森林覆盖率近90%,自然条件十分适宜发展黑木耳产业。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当地使出“绣花”功夫,打造黑木耳产业链,把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帮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捧上了金饭碗。
眼下在汪清县,正是黑木耳生产最忙碌的时候,刚刚做好的菌包要及时摆放到棚膜里。因为有旺盛的市场需求作支撑,当地大北村红鸡冠木耳专业农场,生产规模头一次达到百万袋,用工需求激增。
汪清县地处长白山林区,昼夜温差大,空气湿润,生产出来的黑木耳胶质厚、有弹性,在当地一直有产业基础。过去,聂淑花也在菌包厂打工。但那时候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杂菌率高、品系品种杂乱,销路有限,57岁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聂淑花,常常要跑出很远才能找到活计。现在,家门口有了黑木耳栽培大买卖,聂淑花头一次不出村就挣到了可心的收入。
脱贫攻坚战役打响以来,汪清县把黑木耳产业确定为当地的脱贫主产业,抓住发展中规模小、力量分散、没有品牌的“痛点”,出台了“县建标准、村抓生产”的工作思路,建设标准化菌包厂53家,实行制袋、灭菌、接种、养菌一条龙作业。在向产业要效益的同时,汪清县更进一步推行黑木耳生产、采摘、质检全流程模式,把汪清县打造成吉林省黑木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按照工业化思维谋划产业扶贫,如今,汪清县已经形成菌种研发、菌包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加工、物流配货的全产业链,32%的村庄黑木耳生产规模超过百万袋。黑木耳栽培总量突破6.5亿袋,规模优势和品牌优势日益明显,当地的黑木耳销售越来越火爆,年产值34亿元。带富能力逐渐显现出来,带动全县3303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2018年,“汪清黑木耳”被列入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获得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让产业发展如虎添翼。从脱贫攻坚战开始至今,汪清县累计投入近20亿元资金,实施黑木耳种植等扶贫产业项目363个。4月11号,汪清县脱贫摘帽,9878户16614人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