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藏古韵,茶香飘四方。漫步在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鹤镇鱼龙村芭蕉塘茶叶基地里,感到神清气爽,远处青山如黛,近处茶园似毯,成片的茶叶青翠碧绿,香漫山野。一场春雨过后,基地里的茶树渐次冒出丰盈的绿芽,绿芽尖随春风跳动,呈现出勃勃生机。
一树茶叶香,茶农采茶忙。近几日,鱼龙村的蹇育琼每天都会去基地里采茶。她说:“我们家以土地入股了村里的茶叶产业。现在茶叶进入了采摘期,可以从3月采摘到10月,今年预计可收益2000多元。明年茶叶进入盛产期后,收益将是现在的3到4倍。”
蹇育琼已经50多岁了,没有一技之长,往年除了种植传统农作物就是外出务工,没有固定收入来源。据黄鹤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像蹇育琼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年龄偏大,在外务工没有优势,家庭经济来源没有保障。
科学规划
锁定茶旅融合发展之路
为了增加村民收入,改变村民的生活条件,黄鹤镇党委政府开展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工作,先后邀请市农科院专家和湖北省宣恩县皇贡茶业公司技术团队前来实地考察,并委托重庆市九升检测公司对辖区内土壤进行详细检测。经过一系列的前期考察、论证后,最终选定将茶叶作为全镇的主导产业,锁定茶旅融合发展之路,全镇规划发展有机茶叶5500亩。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我们要借全县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这场‘东风’,全力改善全镇人民的生活条件,让他们致富奔小康。”该镇扶贫办负责人龙志文说。
话好说,事却难做。村民们种植传统农作物的习惯不是说变就能变的,“基层工作难做”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我们这里毕竟没有人栽种过茶树,大部分群众还是对这个产业持怀疑态度,害怕失败。”龙志文说,2017年,为了让广大群众参与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来,全镇的干部职工联合村两委给每家每户做工作,有给他们写“保证书”的,有给他们“签合同”的……真是“花样”百出。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2017年就圈定了茶叶种植面积4345.76亩。
敢为人先
形成黄鹤茶叶发展模式
“外引内培、村社联合”,黄鹤镇确定了发展思路。2017年底,该镇引进湖北省宣恩县皇贡茶业公司作为龙头企业,先行发展了200亩茶叶示范基地。为有效推进基地建设,2018年,又组建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即石柱县彬斌农业专业合作社和石柱县鹤兴茶叶专业合作社,形成了“1个龙头企业+2个专业合作社+3个村级组织+农户”的发展模式。
龙志文介绍,全镇已栽种茶树2300余亩。目前,茶树长势良好,采茶期比预计的时间提前了一年,茶农们十分高兴。
创新方式
共享产业发展改革红利
“在给群众做工作的时候,我们也发现有一部分人对茶叶产业非常有信心,有些人希望可以自己栽种,有的还希望‘带资入股’……”龙志文说。
考虑到这些人的想法,黄鹤镇决定采取不同的产业发展模式,鼓励引导群众以土地、资金、资产、劳务等要素入股经营主体,获得分红收益。同时,针对有发展能力的农户,推行“带资入股”模式,合作社将其吸纳为成员,共同发展;针对不想承担风险的农户,推行“借土栽种”模式,由经营主体帮农户栽种,农户按标准负责管理,有收益后农户得70%,村集体得10%,经营主体得20%;针对长期外出农户推行“土地入股”模式,即农户以土地入股,由经营主体帮助农户栽种管理,有收益后农户得30%,村集体得10%,经营主体得60%。村集体全程参与其中,这样,既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又确保了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实现了农民有股份、集体有收益、村组有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的目标。
鱼龙村的孙正田是自种自管模式的代表。“我一共栽种了6亩茶树,从今年4月采到10月份,不出意外可以采200多斤茶叶,预计可收入一万多元。”孙正田说,“这个产业给我们带来了福音,我非常有信心。来年茶叶进入盛产期后,收入一定非常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