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的西藏,在嫩绿柳树新芽下,是忙碌农人与工人们的春耕春播、复工复产身影。勃勃生机里,播下了秋天丰收的希望。
当下,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入尾声。“高标准农田建设后,地更适合现代化的机器耕种,管理起来方便多了,青稞有望再增收。”谢通门县通门乡拉旺孜村村民达拉说。300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施工,给谢通门县通门乡拉旺孜村带来增收希望。
西藏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成功实施,将大大提升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益,促进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发展,对促进农业向二、三产业延伸,提高基本农田综合生产能力、释放更多劳动力奠定基础。据悉,2020年,西藏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65万亩,计划完成投资17.5亿元,预计今年底西藏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可达215万亩。
疫情防控期间,为确保农牧业项目的总体建设进度,自治区农业农村厅下发《关于做好农牧业建设项目开复工工作的通知》,及时安排部署农牧业项目开复工及调度工作。截至4月27日,农牧业领域项目5大类213个子项中开工项目16个、复工项目144个,开复工率75%。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开复工51个,完成投资5.89亿元。
“所有项目都开复工了,心里感到满足与欣慰。”珠峰一见则喜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张琦在朋友圈写到。走进一见则喜生物科技示范园区,一派繁忙景象,车间里机器轰鸣,工人们在生产线上忙碌,有负责装袋的,有负责运输装满菌包的架子的,井然有序。随着谢通门县“园区+公司+合作社+农户”带领脱贫方式日渐成熟,以该园区为基础成立的3个食用菌种植合作社共吸引800户农牧民入社,每户能增收2000至3000元左右。
数据显示,3月底,全区产业扶贫项目累计开复工项目197个,其中复工项目112个、新开工项目85个,农牧民生产生活有序恢复,农牧民稳定增收。
而正当农牧民在田野奋力耕耘时,达孜区金麦穗合作社负责人次仁曲珍却遇到“难题”:机械化种植饲草项目可能得暂缓,因为村民不怎么配合成片的土地流转。“合作社是什么,就好比我们5个人自发一起干事创业,每个人有股份、有发言权。先是‘合作’,然后才是‘经营’,最后才能有‘红利’。”区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处处长胡芮林说,要积极鼓励“明白人”“致富带头人”等群众以资金、牲畜、农用机械等生产资料入股合作社,盘活资产,调动生产经营活力,从而带动身边群众支持、参与合作社发展。随后,他以林芝发展苹果产业采用的土地流转模式为例,建议土地出租和土地入股相结合,采取分批、分期的方式给群众带来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次仁曲珍着急上火的事情,很快就有了解决思路。
自治区农业农村厅针对经营主体提出的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困难,印发《〈2020年全区千名农牧科技人员深入一线开展服务工作方案〉的通知》, 发挥全区2600余名农牧科技服务人员力量,深入农牧生产一线开展点对点、面对面的农牧科技服务工作,到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政策宣传服务,打通农牧科技服务“最后一公里”,努力解除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和员工的后顾之忧。
4月底,西藏156家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复工率达到92.9%,复工企业职工返岗率达到81.7%,占正常产能的81.3%,为这个春天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给农牧业生产增添不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