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是辽东半岛南端、山海相融的海滨之城,一个是云贵高原西部、千岩万壑的中国凉都。山水相隔6000多里路程,为了“脱贫攻坚”这个共同的目标,辽宁大连市和贵州六盘水市两地结缘走到了一起。
大连市从1996年开始对口帮扶六盘水市,“山”与“海”的纽带也正是因为对口帮扶而多了一分坚持与情谊。从2017年开始,两地之间对口合作更是呈现出互访层级高、次数多,对口帮扶全面升级、持续深化、精准对焦,两地互派挂职干部周期长、成效大的良好态势。
3年来,大连市共选派49名挂职干部赴六盘水市工作,这些干部把智慧和汗水奉献在蒙山盘江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在六盘水脱贫攻坚的征程中留下了“大连印记”。
大连的樱桃在六枝开花结果
在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大用园区大棚内,整整齐齐的大樱桃树上挂满了绿油油的果实,来自大连援建专家工作组的专家刘保东正拿着锄头穿插在大樱桃树间除草。半个月后,这里红彤彤大樱桃将走向市场,走进消费者的“果篮子”。
“我们刚来的时候当地农民不接受我们,我们工作组也只有硬着头皮干,没人理解,好在当地的领导比较重视,所以我们坚持下来了。后来,当地农民发现我们确实在做实事,在帮助他们,才逐渐接受我们,并主动跟着我们学习相关技术。”刘保东说。
大用樱桃基地建设是大连对口帮扶的一个重要农业产业。2018年,大连市佛伦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专家刘保东远离家乡,只身来到六枝特区,一头扎在基地搞科研,3年的春节都没能回大连的家过年。在刘保东的带领下,专家组确定了“砂蜜豆”“砂蜜托”“美国一号”和“佳红”4个适宜品种,这些品种的市场价格也不错。
“这些挂职干部真是不容易,到这里与我们同吃同住同工作,工作几乎就是‘五加二’‘白加黑’。”“大家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到这里,不就是为了让我们早点过上好日子吗?”六盘水市挂职单位工作人员和当地群众一致认为。
带动就业,贫困户从中受益
做大扶贫产业才能有效解决脱贫问题。六枝特区大樱桃基地结合“三变”改革,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和异地置业方式,有效带动就业1.8万人次,受益农户1230户4960人。其中,研发基地通过带动就业,让609人受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484人,年人均增收1200元以上。为做大做强樱桃产业,已在周边乡镇试种20亩,效果达到预期,年底将在牛场乡种植1000亩。
56岁的贫困户陆贵琼原本在2018年已经脱贫,由于去年丈夫因病去世,耗尽了家里不多的存款,再次被评定为贫困户,属于因病致贫的典型。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大樱桃基地为陆贵琼提供了工作岗位。
“每天80元,去年赚了1万多元,基本上够生活的。我家7亩多土地全部都流转出来种樱桃了,按照每亩800元的价格,每年我的土地还可以给我带来将近6000元的收入。算下来,每年可以有1.7万多元的收入,家门口还留有一块地种菜,花不了什么生活费。”陆贵琼说。
在大用园区,像陆贵琼这样将土地全部流转种樱桃的农户在当地比比皆是,没有了土地荒废的后顾之忧,无论在基地务工还是外出务工,都更加放心。
让更多的农民掌握技术
随着基地建设越来越完善,产业结构越来越鲜明,农民技能越来越娴熟,在不久的将来,专家组就会撤出六枝特区,将基地全权交由当地农民打理。
“你们要好好学,等我们走了,这边就只有靠你们了,不光要保证樱桃产业发展好,你们的任务和我们其实是一样的,还要培养更多的技术人员。到时候你们就是专家,接替我们的工作,只有现在好好学,把技术掌握好了,我们也才能安心回到大连去过年啊!”刘保东时常苦口婆心地对学技术的贫困户说。每当这个时候,学生们就会一言不发,默默地重复着手里的活儿。大家都明白,专家的使命一旦完成,早晚会离开这里,回到他的家乡,尽管舍不得,却也没有办法改变现实。只有趁着有限的时间,多学点知识,不让专家老师失望。
回忆起专家组刚来时的场景,刘保东笑着说:“最大的阻碍是语言不通,一句话要重复很多次,还得比划才能把大概意思传达给当地农民,而在接收农民的反馈时更是艰难,我们几乎听不懂方言,全靠猜,因此还闹出了不少笑话。随着跟当地农民的接触越来越多,现在时不时还能冒出几句正宗的方言了。”专家们花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培训出一批贫困户技术人员。
“他们很用心,非常有耐心,从择果、打花、人工授粉等环节,一步不落地手把手教我们,说是要把我们打造成专家。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就基本掌握了。他们又开始教我们如何传授技能,怎么去教别人。现在他们还在,我们做什么都有底气,不知道他们走了,我们行不行,会不会让他们失望。”陆贵琼如实说出了心里的担忧。
为了不让陆贵琼担心的事情发生,六枝特区采取输入技术、抓管护培训的方式,成立了由大连市农科院、山东大樱桃基地、贵州大学等资深专家组成的工作站。专家驻基地开展会诊、培训和实地指导,不仅有省外的专家牵头,还有省内的技术团队兜底,通过引进大连先进管护技术体系,开展樱桃嘉年华等活动,助推农旅、文旅、体旅、康旅深度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