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以前的学校我更喜欢这里,我们每个班都有班班通,上课有趣多了。”5月12日,提起新学校,于田县达里雅布依乡小学三年级学生拜合提古丽·库尔班十分开心。
让贫困地区、贫困家庭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新疆将教育扶贫与扶智扶志相结合,多措并举加快补齐教育基础短板,教育扶贫“落子”有声,在促进全区扶贫工作大局中的基础性、可持续性作用不断释放,越来越多的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实现人生理想。
补短板 推动教育均衡发展
入夏,达里雅布依乡小学校园里朝气蓬勃,新栽的杨树、白蜡等树种沐浴阳光,傲然挺立。下课铃声一响,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冲到操场上、乒乓球案边,尽情玩耍。
2019年9月,这所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上新建的学校正式落成。崭新明亮的教室、干净整洁的教师宿舍和完善的教学设备让人眼前一亮。
达里雅布依乡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地处深度贫困地区。长期以来,受限于自然环境闭塞、校园设施落后等因素,学校教学质量远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新校舍的落成,让孩子们有了更安全健康、条件齐备的学习场所。
“办学条件好了,吸引了更多的老师来校任教,家长们也非常配合学校的工作,盼望着孩子有出息,将来接受更高等的教育。”达里雅布依乡小学校长艾克然木江·艾尔肯感叹,“教育扶贫帮助孩子走出了沙漠。”
偏远乡村里,书声琅琅;明亮教室内,现代教学设备俱全;塑胶操场上,孩子们奔跑追逐……在天山南北的村镇,最美的建筑是学校。这是新疆缩小城乡教育资源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自治区始终坚持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各级各类教育经费投入机制逐步健全。近几年,新疆以贫困地区为重点,着力消除大班额、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推进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拔穷根 提升职教承载能力
5月10日,位于麦盖提县的新疆刀郎阳光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养殖场,24岁的阿布都乃比·亚森正在进行日常巡检。在这里,他是3000多头牛的“大管家”。
饲料配比、食量消耗、疾病防疫……每头牛的健康都是阿布都乃比的心头牵挂。“都是贫困户的牛,关系到他们年底分红,必须好好照看。”阿布都乃比毕业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专业过硬的他实习期间就被留在了公司。工作一年,扣去“五险一金”,阿布都乃比如今月薪3600元。
“公司包吃住,花不了啥钱,我前后给家里寄过两万元。”阿布都乃比的父母以摆摊为生,还有两个妹妹在读书,凭借一技之长他不仅减轻了家庭负担,还竭力帮助更多的人脱贫致富。
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当前,全区正着力构建“人人有学上、个个有技能、家家有希望”的教育脱贫攻坚格局,助力贫困家庭“拔穷根”。新疆聚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以南疆四地州为重点,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承载能力,加快推进喀什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等地高职学校建设。同时,各地加大职业教育招生力度,职业教育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发挥的作用凸显。
促公平 不落下一个贫困生
复课后,喀什大学资助管理中心主任阿依努尔·艾尔肯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各学院班主任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再摸底,确保及时把奖助学金发放到学生手里。
“我们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一个不少,目前学校已实现了学生资助全覆盖。”阿依努尔介绍,凡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可享受先入学再资助等“绿色通道”。为了帮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学校还设立了宿管、助教等勤工助学岗,一方面通过岗位锻炼激励学子成长,另一方面给予岗位补助,解决学生实际生活困难。
受益于国家资助政策,喀什大学大二学生古丽米娜·阿布拉江的学业才能够顺利进行。入学前,古丽米娜的父亲因病离世,家里经济困难。进入大学后,班主任帮古丽米娜申领了3000元助学金,大二时品学兼优的她又获得了国家和自治区的奖助学金8000多元。
“感谢国家的资助政策,让我没了后顾之忧,安心学习,勇敢追梦。”古丽米娜感激地说。
“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是党和政府作出的庄严承诺。目前,新疆学生资助工作已实现了从学前教育至研究生教育各个学段、公办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三个全覆盖”。
此外,新疆还建立了自治区、地(州、市)、县(市、区)和学校四级学生资助管理体系,把“精准资助”理念贯穿学生资助工作全过程,在资助对象上确保精准,将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孤残学生、低保家庭子女等7类人群纳入资助范围。据统计,2019年全区共拨付资助资金76.2亿元,惠及学生480.6万人次。
立体化的资助政策让贫困家庭子女上好学、不掉队,不仅为贫困家庭送去了温暖,更增添了他们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