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的荆门,满田遍野的油菜早已褪去金黄的袍子,披上了绿色的甲衣。来回穿梭的收割机,将一个个又鼓又硬的高油酸油菜荚吞进肚里,吐出嚼碎的秸秆,再过不久,这些菜籽将化作一壶壶清香透亮的高油酸菜籽油,带着“荆品名门”的烙印,走上千万家庭的餐桌。
这是荆门市以品牌建设为引擎,推动“1+8”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个缩影。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让风险挑战下农业发展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荆门市持续奏响品牌之音,与现代农业交融,走出了强农兴市的铿锵步伐。
立品牌,“荆品名门”乘风破浪
2019年3月,荆门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荆品名门”揭开面纱,在首届湖北省“油菜花节”开幕仪式上昭告——我,诞生了!
它是荆门市委、市政府倾力打造的以“中国农谷 长寿荆门”为内涵,覆盖全市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政府的公信力为市场主体品牌背书,引领优质本土特色农产品“抱团出海”。
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市,荆门市农业产业基础厚实,农业科技支撑有力,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商品油生产基地,孕育出不少精品,其间不乏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
然而,单打独斗改变不了沃土之上农产品“小、散、多”的普遍状况,农业产业要想进一步发展,“荆品名门”成为一个全新解读。
这一年,它风驰电掣,跑出“荆门速度”。
“荆品名门”品牌形象高频次、高密度亮相央视、高铁、户外及各类媒体;通过在商场百货设置专区、开展系列主题活动、参与各类展会等,多角度、广维度自我介绍;建立了品牌识别系统,在各政务领域和办公系统无缝导入;对“荆品名门”商标、版权、域名等系列知识产权进行全范围注册保护。
这一年,它火然泉达,展露“荆门魄力”。
为了让“荆品名门”品牌带着优质荆品“闯天涯”,荆门市联合各职能部门推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认证、质量追溯系统等建设,与专业机构就产业标准化质量管控体系、品牌授权管理、示范基地的培训和认证、产品市场定位展开合作,与会员企业开展股权合作,建立了紧密合作关系;初步打通“荆品名门”线上+线下营销平台和渠道,产品销售网络初具雏形;积极推动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
这一年,它蜚声内外,亮明“荆门实力”。
2019年 12月,“荆品名门”品牌形象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中国农谷 长寿荆门”,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实力与成果。
同月,“荆品名门”品牌在2019中国农业品牌百县大会上,凭借完整的品牌建设逻辑、品牌战略、品牌价值、建设成效、示范价值及发展潜力,斩获“中国农业品牌建设学府奖——十佳品牌案例奖”,成为与长白山人参、阿克苏苹果等著名品牌齐名的经典案例。
强产业,“八箭齐发”质优富民
早在“荆品名门”品牌发布之前,荆门市已明确了“1+8”的“荆品名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战略——
“1”是指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荆品名门”,“8”是指荆门市八大农业产业,即以“荆品名门”为母品牌,带领荆门优质稻米、高油酸油菜、漳河清水小龙虾、漳河岛橙(果冻橙)、大柴湖花卉和京山对节白蜡、荆山食用菌、长寿食品、绿色家居等八大重点产业子品牌迅速崛起,真正实现“打响一个品牌,带动一个产业,活跃一片经济,富裕一方百姓”。
京山桥米是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原产于荆门京山市,其颗粒细长、喷香味美,早在明代就被御定为皇家贡米。如今,“京山桥米”品牌注册在京山市粮食行业协会名下,成为所有成员企业的共享资源。
作为荆门市八大农业产业之一,近年来“京山桥米”产业抓准发展的有利时机,引导粮食行业转型升级,不断做大做强。
国宝桥米、京和米业等产业龙头裂变壮大,原料基地建设稳步推进,形成百万亩种植规模,“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等精品名牌创建成果丰硕,米糠油、米汁、麦芽糖等粮食精深加工项目建设投产,循环产业链条基本形成,粮食企业从线下走到线上,“互联网+粮食”已初见成效。2019年,京山市年加工大米125.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61.4亿元。
今年5月,荆门市高新区·掇刀区团林铺镇洪桥村村民邓济文15亩标准化的高油酸油迎来收获,与种植普通油菜相比,他每亩地可增收300元。
2014年,荆门市在全省率先试种由华中农业大学选育的高油酸油菜,并不断推动油菜产业特色化、品牌化、融合化发展,全力打造荆门油菜产业发展升级版,为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目前,荆门市高油酸油菜种植面积超20万亩,走在全国前列,从种植、收购、加工到品牌打造已形成完整产业链,在全国率先实现了高油酸油菜的产业化开发,为油菜产业做大做强探索出了一条新路径。
如离弦之箭,似炮弹出膛,荆门市八大农业产业带着本土特色农产品优势,以及政府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决心、勇气和力量,射向产业崛起的彼岸,势如破竹。
造格局,“三大体系”高歌猛进
“没想到,菜园也会变花园!”日前,荆门市高新区·掇刀区七岭村9组村民李万香感慨道。
这里是她从事保洁工作的花博园项目现场,各类花儿已开始孕育花苞,不久后将迎来一场花卉盛宴。家里的10亩田流转出去后,李万香住进了崭新的农村新型社区居民点,见昔日的房屋地基上“长”出了美丽的园林假山、花卉苗木,她由衷赞叹。
荆门花博园项目是荆门现代都市农业的示范项目,计划总投资2.1亿元,占地1680亩,建成将是集“产、学、研、游、购、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作为2012年就被确定为全省唯一的整市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地级市,近年来,荆门市围绕“两大省级战略”,按照“湖北样板、三农特区、中国高度、国际水准”的要求高位推进,2016年已被农业部确定为“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并不断发力,加快构建完善农业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
围绕“三园一体”和“一圈三带”产业带建设,荆门市先后创建第一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7个、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单位8个、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单位6个,成为拉动示范区提档升级的新引擎。
荆门市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划定658万亩“两区”面积,建成高标准农田37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90%以上,耕地质量持续提高。全市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居全省首位,取得了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建设的新成效。
在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上,荆门市同样迈出了新步伐——
先后被湖北省确定为整市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和整体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之一,推行“3342”工作法,完成确权登记颁证45.83万份,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1428个、土地股份合作社211个,农村资源要素被激活,农村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各类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达10000余个,培育新型高素质农民15894人,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年增幅达到8%以上,达到26073元,在全省居第二位。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主力军。
风起农谷,激荡鄂中大地。荆门现代农业阔步向前,正描绘着一幅农民增收、农村变美、农业变强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