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小胡椒,带富一方人。走进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绿春县,随处可见一栋栋农民发展胡椒产业盖起的“胡椒楼”拔地而起,买下的一辆辆“胡椒车”行驶在乡间小路。
绿春县地处中越边境,全境均为山区,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尤其是有两个特少数直过民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低,属于“少、边、山、低”地区和国家深度贫困县。上世纪70年代,在多元化发展方针指引下,绿春县引进胡椒产业,逐渐发展成为继橡胶之后的主要农业产业之一,同时被云南省委省政府列入“兴边富民行动工程”予以扶持。
经过多年培育,胡椒已成为当地脱贫攻坚、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全县累计发展胡椒5.8万亩,农民亩均收益超过4000元,靠胡椒脱贫致富的农户达2142户、9929人,占建档立卡贫困户的9.5%,绿春县也于2020年5月顺利脱贫出列。
2009年,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饮料研究所(以下简称:热科院香饮所)就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联合开展云南胡椒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带动了绿春县发展胡椒近1万亩。
2012年,绿春县分管农业的县领导专程带队来海南,找到热科院香饮所寻求技术支持,双方一拍即合,签订科技合作协议,助力当地胡椒产业发展。协议签订第二年,热科院香饮所便组织指导海南胡椒种植大户短时间内培育出100万株优质种苗,并全程冷链运往绿春县,解决了当地优质种苗短缺的问题。
热科院香饮所胡椒研究中心主任杨建峰介绍,8年来,热科院香饮所先后与农户合作建立了两个示范种植基地,每年至少两次自费派遣科技人员,深入绿春县各乡镇开展无偿技术指导和现场培训,引导当地农民注重排水防涝和整形修剪,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在胡椒产后处理上,专家们还指导当地农户利用自家的屋顶搭建晾晒棚,既能减少被雨淋的风险,又能提高晾晒效率,确保胡椒产后处理品质。
在主产区骑马坝乡,胡椒种植面积达2万多亩,全乡91%的家庭种植,因胡椒脱贫的建档立卡户1192户5457人,占全乡贫困户的81%。骑马坝乡乡长白福现说,现在全乡到处是“胡椒楼”“胡椒车”,是胡椒帮助了这个穷“乡”僻壤脱贫致富。
绿春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副局长杨志强告诉记者,由于胡椒耐存储,非常适合交通不便利地区长期发展,虽然目前价格处于历史低点,但每亩收益仍远高于水稻、玉米等作物,农民已尝到甜头,相信会有一个好的前景。
杨建峰称,下一步热科院香饮所将与当地政府合作,重点解决农民技术掌握不足的问题,通过标准化技术培训挖掘产量潜力,除此之外,还将在胡椒初加工和产品多元化开发方面加大对绿春胡椒产业的科技扶持,不断完善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记者 操戈 邓卫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