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人:
李德华,曾因意外双腿残疾,靠亲戚帮衬追求艺术理想。如今,他的葫芦烙画年产值突破1400万元,帮助21名残疾人、10名贫困户靠手艺稳定就业。
电烙铁当画笔,干葫芦作画纸,伴着线条游走,明暗交替,山川河流、花鸟虫鱼、古今人物等图案栩栩如生。这都是李德华的“宝葫芦”。
家住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的李德华,自幼酷爱传统手工艺,一度立志当画家。后来因一场意外,双腿落下残疾,但他仍在为梦想奔跑,靠着亲戚的帮衬凑学费,学美术。
为减轻负担,李德华想半工半读,但机会难觅。“不少人一看我腿脚不便,就不由分说地往外推,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被刺痛的李德华下决心,“日后有能力了,一定要帮助残疾朋友。”
机缘来了。毕业后,李德华在贵阳创业。一次活动上,他收到一份葫芦烙画做成的赠品。这是个机会,李德华敏锐地察觉到。“对方需要到处收葫芦,再找人往上烙画。我正好会做,给他们供货不成问题。”
李德华决定返乡创业。2017年,他和十几位同学一起,在老家杜鹃街道创建葫芦文化艺术基地,当年就卖了10万多个葫芦,产值超过900万元。2018年,他们成立公司,产值达到1100余万元。
把爱好做成事业的同时,李德华终于有机会实现助残夙愿。2019年7月,为帮助残疾人就业,公司开设了3期培训班。经过两到三个月的培训,有18名残疾人、7名贫困户留了下来。算上基本工资和提成,平均每人每月到手至少3000元。截至目前,已有21名残疾人、10名贫困户在李德华的公司实现稳定就业。
同样是在2019年,借着东西部扶贫协作政策,当地政府以资金入股的方式,帮助建成200亩集中连片的葫芦种植基地。从田间育苗、种植到车间加工、制作,一条完整的葫芦扶贫文化产业链就此形成。
靠着葫芦烙画,李德华的事业越做越大,去年产值突破14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在做好葫芦文章的同时,我们还会向竹编、藤编、石头等手工艺品延伸,为更多残疾人和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大家要一起奔小康。”李德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