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日,新疆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启动,2020将对全区87个农业县(市、区)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与收集。此次行动目的是查清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发掘优异资源和基因资源,加大珍稀、濒危、特有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收集与保护,确保资源不丧失,促进种质资源交流与共享。
记者了解到,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曾于1956年至1957年、1979年至1983年两次参加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但当时涉及范围小,作物种类少,并未完全查清新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家底。近年来,由于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力度不足,同时随着气候、自然环境、种植业结构和土地经营方式等变化,一些农作物地方品种、野生近缘种也逐渐消失。
为此,按照农业农村部《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安排部署,2020年新疆农业科学院、新疆农业大学、石河子大学等13家单位承担了此次任务。按照自治区统一安排部署,将对全区87个农业县(市、区)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查清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牧草等栽培作物古老地方品种的分布范围、主要特性以及农民认知等基本情况;查清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名录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查清各类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种质资源的种类、分布、多样性等信息。计划征集古老、珍稀、特有、名优的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2000份。
同时,新疆还将计划抢救性收集各类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作物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400-500份。
新疆农业农村厅厅长吐逊江·艾力说,根据计划,力争到2025年全区要基本完成农作物、畜禽、水产、农业微生物等农业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部分县(市、区)的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等工作,重点建立新疆中亚特色作物种质资源中期库、国家畜禽基因库、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中转隔离基地,以及1-3个种质资源圃、2-4个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点、6-7个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场(保护区)、3-4个水产资源保种场。
此外,新疆还将鼓励实力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建设一批收集规模化、管理精细化、设备现代化、人员专业化的农业种质资源保存中心。到2035年,在全区建立起系统完整、科学高效、监管规范、共享融合的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资源深度鉴定评价、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显著提升,资源创新利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棉花、玉米以及西甜瓜等特色作物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