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在门源回族自治县泉口镇大湾村村集体香菇大棚内,几名工人正忙着采摘和分拣香菇。眼下正是头茬香菇出棚的阶段,每个大棚都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菌棒,一朵朵长势喜人的香菇竞相挣脱菌棒,密密麻麻,圆实肥硕、品相极佳。
“现在第一茬香菇开始采摘,预计一座棚一茬出菇3000斤。如果按每棚出菇4茬计算,8座棚可出菇7万余斤,在香菇行情稳定的情况下,10月份村集体将会得到一笔可观的分红收益。”泉口镇大湾村村委会主任白明元对产业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充满信心。
位于泉口镇北部的大湾村有贫困人口20户82人,如何发展产业一直都是村“两委”班子思考的问题。
“以前,村集体没有经济收入,村干部说话办事底气不足。现在,村里有了产业,村干部和村民们干劲十足。为了发展村集体经济,也想了很多办法。”白明元说。
经过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几个月的市场调研分析,结合大湾村的实际情况,大家一致认为发展香菇种植和牛羊养殖业比较符合实际,前景也好。
目标一经确定,思路也清晰起来。首先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随后想法解决种植大棚和养殖大棚,最后由村“两委”牵头,于2019年11月份注册成立了大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目前,这个合作社种植香菇8棚10万余棒,养殖母牛18头。
因地制宜,特色产业助增收。泉口镇组织委员张萍介绍道,各村积极培育优势产业,像大湾、旱台等村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殖,并形成产业链。“大湾村香菇菌棒正是来自旱台村,旱台村有一处菌棒生产车间,目前已生产菌棒55万棒。”张萍说。
旱台村第一书记王玉龙说,旱台村“两委”、扶贫工作队及理事会成员就如何发展村集体产业,多次前往河南、天津、张掖、互助等地参观学习,决定结合门源县发展“香菇小镇”规划,利用现有资源,发展香菇产业。
“为了更好地发展香菇产业,打造‘一村一品’产业链,村集体合作社从学技术、强管理、拓市场出发,决定自行生产食用菌菌棒,于是整合省扶贫资金110万元、山东省荣成市援建资金的130万元、中央财政扶持资金50万元,共计290万元为启动资金,建设食用菌生产车间。”王玉龙说,“为改变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状况,我们选择资金入股合作社的形式,让集体资金变成‘生蛋鸡’,以实现年年分红,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食用菌生产车间于2019年10月从选址到车间建成,用时1个月,其中固定资产投入110万元、生产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投入120万元,项目建成后,日生产菌棒0.8万棒,在满足本村合作社发展的基础上,与泉口镇大湾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多麻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旱台红山专业合作社等9家合作社签订菌棒合同53.5万棒,可随时增加产量,满足其他合作社及农户的菌棒要求,创造可观的经济收益。
“项目建设投产后,预计年收益8万元左右,解决劳动力26人,人均增收3000余元。”王玉龙说。
合作社还不定期聘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来务工,在合作社务工的村民张学红告诉记者,村委会建成的食用菌生产车间,方便了贫困户就近做事,既能为家里增加收入,又能照顾家里干点农活。
2020年旱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计划在原生产基础上,扩大菌棒生产能力,并投入建设鲜香菇分拣车间、香菇保鲜车间、香菇烘干车间,真正做到从加工、种植、收购及销售为一体的基础产业链,并抢先注册了“门源香菇”商标,打造“门源香菇”特色产业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