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昆山市小麦播种5.57万亩,在秋播持续干旱、“新冠疫情”、倒春寒冻害等多重影响下,实现亩产325.6公斤,较去年增产13.6公斤,增幅4.4%。水稻种植11.24万亩,较上一年增加0.82万亩、增幅7.9%;优良食味品种占比71.1%;种植方式全面机械化、轻简化,机插率76.0%、机种率95.0%。今年以来,昆山市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落实“六稳六保”目标任务,通过狠抓政策扶持、配套强化和技术保障,全力把稳粮食安全生产。
一是狠抓政策扶持。制定耕地轮作休耕补贴政策,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开展耕地轮作休耕,推动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有效改善耕地生态环境、提升耕地质量。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推进农田集中连片及闲置地整治工作,并对部分配套设施落后的田块进行高标准农田整治,通过土地平整、配套设施等,全市新增耕地面积约9000亩、建成高标准农田18.51万亩。
二是强化配套保障。评选粮食种植经验丰富的能手为“田秀才”、“土专家”,并发挥这些乡土能人的优势,弥补专业农技人员力量不足短板,带动周边农户种好田。建设一批粮食烘干中心,确保每区镇至少一处,补齐粮食收割后至粜粮前的晾晒短板,避免收割期不利天气对粮食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确保粮食丰产丰收积极引进筛选优良稻麦品种,开展优质食味大米评比等活动,推广种植国庆稻、五彩稻、南粳系列优质稻等一批优良水稻品种,全市优良食味水稻品种种植占比超70%,有效满足市民消费需求,同时助力全市稻米的产业化发展。
三是采用先进技术。通过开展稻麦新品种、周年种植模式、节肥增效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全程机械化生产机具等试验示范,探索整合适宜的生产模式,为昆山市粮食生产做好技术支撑。通过稻麦绿色高质高效示范片创建、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稻麦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等项目的实施,建成覆盖全市稻麦生产的新技术应用转化体系,依托科技力量,保障全市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从播种到收获,农技人员对作物开展苗情、病虫草情全程调查,全面掌握生产实际情况,及时开展针对性生产管理、病虫草害防控等技术指导,为粮食生产做好贴身保障强化与气象、水利、农资等部门协作,在出现寒潮、“倒春寒”冻害、洪涝、干旱等不利天气的情况下,指导做好粮食生产防灾减灾及灾后恢复补救工作,为全市粮食生产稳定做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