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距离北京市区百余公里外的京西群山中,有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名叫下清水村。就在五年前,这里还是门头沟出了名的穷村。煤矿开采关停后,村民们的收入急遽下降,142户、262人戴上了低收入帽子,没产业、没活干让大伙儿看不到希望。
2016年底,村里开始谋划利用后巷沟煤矿关停后的遗存荒地打造“清水花谷”,经过四年耕耘,这片300多亩的赏花“胜地”成为都市白领打卡拍照和亲子游的首选,还给80多位低收入户解决了家门口的就业问题,让村民们吃上农游饭。
■现状
村民吃上“花谷”饭
记者见到村民于克明时,他正在花谷里拔草。戴着草帽,皮肤黝黑,尽管年已花甲,笑容却像个孩子。别看日头挺毒,他和几位老伙伴丝毫不惜力,先是大哈腰在花丛中寻找,瞧准杂草用手攥紧,向上一提,最后用镰刀收尾,熟练麻利。
花谷正值盛放期,于克明一抬头,就能看见百日草、硫华菊、荷兰菊、向阳花、鸡冠花等二十多种各色景观花卉,层层叠叠、相互簇拥。
“你看现在这景色多美呀,我在花谷里干一天就是100元,家门口就业,以前都不敢想呀。”于克明感叹。
■昔日
煤矿关停愁坏村民
把时针拨回五年前,不敢想的又何止于克明一人。包括下清水村党支部书记王进生在内的全村老少都没有“脱低摘帽”的头绪,他们正在经历着煤矿关停后最困难的爬坡期。原来,曾经的下清水村周边大小煤矿共有四座,几乎每家每户都吃着这碗“黑色”的安生饭。
于克明那时候天天跑运输,起早贪黑地将原材料煤送往周边的蜂窝煤场,全家人都靠着他的收入过活。老于记得,那会儿拉煤虽然挣钱,村里的村容村貌却差到了极点。刮风都是黑的,煤矿上走一圈,衣服、鞋子都是黑的。更糟糕的是,山被挖得千疮百孔几乎没有植被,空气中都弥漫着刺鼻的煤粉尘味道。
2009年,清水镇关停了镇域内的煤矿。一夜之间碎了“饭碗”,下清水村慌了神。
■举措
闲置荒地开发成花谷
没路要蹚路,没辙得想辙,王进生和新来的第一书记马跃军看到,村里大片闲置荒地有待开发,不远处百花山的花花草草也“敲打”着他们建花谷的神经。
第一次到后巷沟实地考察时,王进生和马跃军都皱眉:300多亩的矿区路面坑洼不平,地里的荒草足以遮挡膝盖。向下猛踩一脚,一个小坑顿时出现,长期开矿已经把这里挖空了。村里请来专家,搞测绘、看地势、查土壤、定花种。与此同时,填土和平地工作速度加快。经过一年的集中改造,清水花谷初具规模。于克明等80多位低收入户就是在这个时期入驻花谷,成为日常维护、浇水、种花的人。
从曾经人人嫌弃的荒谷,到如今人人喜爱的花谷,于克明和乡亲们见证了下清水村的转变。“现在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鸟儿们都回归了,每天能有上千只鸟飞来觅食。”于克明说。
生态的变化让花谷的目标升级为打造生态田园花卉综合体,特意开辟出几十亩地,种上了谷子、藜麦、高粱、油葵等农作物。花谷田园不仅秋收有收成,这些农作物也给花谷添色彩,秋收时藜麦的绯红、油葵的黄澄澄、谷子的金灿灿,色彩斑斓。
曾经被“黑色”包围的村子因花谷而绚丽,乡亲们的生活也因此变得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