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天祝县立足资源优势,把白牦牛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八大产业”之首重点培育,积极开展提纯复壮,使白牦牛种群结构日趋合理,繁育体系不断完善,市场效应日渐提升,产业效益不断攀升,品牌价值增强,农牧民群众依靠“独一份”的白牦牛产业过上了“牛”日子。
保护种群 蓄积发展潜力
被誉为“祁连雪牡丹”“草原白珍珠”的天祝白牦牛,是牦牛品种中十分珍稀的地方类种群,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重点保护禽畜资源品种。
初秋时节,地处河西走廊门户的天祝藏族自治县山峦叠翠,田野葱茏。来到松山镇黑马圈河村,成群的白牦牛散落在草地上,或悠闲散步,或闭目养神,或专注地咀嚼青草。
今年64岁的李卓玛本老人,正是这群保种繁育区白牦牛核心群的主人。
20多年前,为了不断提升白牦牛群体规模和品种质量,天祝白牦牛育种实验场为他提供了50头纯种白牦牛,建成天祝首个保种、繁育核心群,并为他修建棚圈,定期送来草籽、化肥、草料。如今,他家的白牦牛已变成了200多头。除了数量有所增加外,因为定期调换种牛、进行科学养殖技术培训,李卓玛本家的牛群结构更加合理、养殖效益更高,纯白率达到100%。
李卓玛本告诉笔者,按平均每头7000多元的价格计算,他家每年卖掉40多头牛,收入能达到20多万元。200多头白牦牛每年可产下牛犊40至50头,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天祝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干部何梅兰介绍说,这几年,天祝县以西大滩、松山、华藏寺等6个乡镇为重点,通过选种、选配、淘汰黑花牦牛,重点发展天祝白牦牛,并以育种实验场为中心,开展了细管冻精制作和胚胎移植试验研究,胚胎移植产活犊牛8头,制作6个血统30个种公牛的细管冻精1万支,国家基因库保存1800多支,开创了天祝白牦牛保种选育的新途径,也为遗传基因冷冻保存、繁育生产提供冻精、胚胎奠定了基础。
目前,天祝县白牦牛养殖量已达8万头,养殖户户均增收4.45万元。组建天祝白牦牛保种、繁育核心群40群,选育群320群,长毛型新类群1群30头,年供种能力已达300头以上,三级保种繁育体系初步建立。
培育品牌 引领产业提升
实施品牌战略,是提升市场效应的关键举措。2011年“天祝白牦牛”“天祝白牦牛肉”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2年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2017年,天祝白牦牛肉获欧盟认证,成为甘肃省唯一一家进入国际市场的地理标志产品。2019年,天祝白牦牛入选“甘味”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目录。
在每年的“兰洽会”“农交会”期间,天祝县精心谋划,集中展示“天祝白牦牛肉”等特色品牌。2019年5月,该县联合甘肃康美集团在上海举办天祝白牦牛产品推介会,天祝白牦牛成功亮相上海“中食展”。甘肃康美现代农牧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师向东高兴地说,在中国食品展上,天祝白牦牛获得一致好评,走向世界指日可待,也必将为精准扶贫助力,为天祝的农牧民群众造福。
天祝县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做大做强以“天祝白牦牛肉”为主的系列产品。通过引进和培育扶持龙头企业,研制、生产出“闹格尔”牌和“西域野牛”牌两大白牦牛肉品系200余款产品,年产白牦牛系列产品3000多吨。加快绿色、无公害畜产品认证、认定工作。白牦牛精分割肉被评为“中国市场放心健康食品信誉品牌”,“闹格尔”牌白牦牛系列产品荣获“甘肃省名牌产品”称号,“闹格尔”商标获评“甘肃省著名商标”;白牦牛系列肉制品获国家“绿色食品”畅销奖,连续4年通过A级绿色食品质量检测,荣获绿色食品A级认证;天祝白牦牛骨髓粉、油茶粉获第八届中国专利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为进一步挖掘白牦牛发展潜力,持续加强白牦牛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天祝县把培育和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着力点,于2019年成功引进甘肃康美集团,组建天美白牦牛产业开发有限公司,投资1亿元打造集年屠宰3万头牦牛、年产5300吨深加工系列产品和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白牦牛全产业链示范园,通过产品开发、品牌策划、市场化运作,做“大”龙头企业、做“特”产业基地、做“长”产业链条,构建以产业园为“龙头”、专业合作组织为“纽带”、规模养殖户为“细胞”的现代生产经营体系,进一步把天祝白牦牛这个全县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和富民强县的特色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目前,办公区、饲料储存区、养殖区、屠宰分割区和排酸区已建成,将于近日投产运营。
“项目建成以后,一方面可以通过分红的形式,带动5000多户周边农户发展白牦牛产业,并可逐年提高白牦牛肉价格;另一方面,企业将提供技术服务,提高当地农牧民的白牦牛养殖水平;第三个方面就是带动就业,产业园可吸纳300多名农牧民务工,人均年收入能达到3万元至4万元。”师向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