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在一眼望不到边的白马坡高标准农田示范区,数辆大型玉米、花生收割机来往穿梭,机声隆隆,场面壮观。
记者看到,一台新式收割机正在紧张作业,它收获的不是玉米棒,而是玉米粒。“如今种地省工多了,农业部门还送技术到地头,咱农民种粮心里特别有底气。你看这玉米,在以前都是人工,一个人一个月也干不完,而现在一天就搞定了。新型农机具的普及,加快了秋收的进度,节省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咱农民种地更省心了。”刚用新式收割机收完玉米的枣村乡种粮大户付兴党捧着金灿灿的玉米粒高兴地说。
今年,付兴党种了10公顷玉米,由于田间设施配套完善,又有农业技术人员的科学指导,加上自己的精细管理,他家的玉米穗大、粒饱,每公顷增产1500公斤以上。
据了解,为全力服务好“三秋”生产,滑县及早细化秋收、秋种、秋管各项措施,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县农机部门早准备、早计划、早动手,抽调农机技术人员分片包乡,深入农机合作社和种粮大户家中,帮助农机手调试农机,解答疑难问题,讲解农机驾驶操作、维修保养和故障排除知识,消除机械安全隐患。秋收时节,县农机部门精心组织、合理调度,充分发挥农机具的优势,不仅做到不误时、不误事,还大大节省了秋收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加快了全县“三秋”生产进程。
“根据今年全县的玉米、花生种植面积,我们准备了3676台玉米收割机、942台自走式花生收割机,所有车辆检修和驾驶员安全培训全部完成。我们还与630辆机车约定了跨区作业服务,并联系河南省农机中心和豫南农机局,保证机车顺利作业。目前,全县农机化总动力为217.8万千瓦,完全可以满足玉米和花生主要农作物机收需要,预计机收率在98%以上。”县农机局局长牛海涛说。
王付强在小铺乡长虹渠两侧承包了67公顷土地,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和蔬菜。
“玉米大丰收,蔬菜收成也不错,特别是大白菜,轻轻松松亩产突破两万斤。”王付强笑着说。
因承包地多,王付强过了国庆节就租用3台收割机开始收割玉米,分别收玉米棒和玉米粒,一部分自留,一部分出售。“今年的产量不错,我这心里可高兴了!承包土地后,家里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王富强乐呵呵地说着,脸上难掩丰收的喜悦。
申海霞是小铺乡小铺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丈夫因病去世,大儿子外出打工未归,小儿子才7岁。秋收来临,家里0.5公顷玉米的收割成了她的头等难题。小铺乡政府了解到她家的难处,立即调派收割机,同时派出志愿者服务队帮其进行收割。“感谢政府,感谢大家,你们可是帮了俺的大忙了。”申海霞难掩激动,一边抹泪,一边不住地向志愿者表示感谢。
为解决贫困户劳动力缺乏的问题,给贫困户实实在在的帮扶,更好地助力脱贫攻坚工作,小铺乡组织志愿者服务队,为困难家庭送帮扶、送温暖,同时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在新时代有新担当、新作为,成了秋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半坡店镇闫河屯村一望无际的辣椒田里,一串串红彤彤的辣椒挂满枝头,煞是喜人。
“我今年种了15亩辣椒,已经采摘了1万多斤,都卖给了村里的食品厂,价格是每斤1.5元左右。大概还能采摘2万多斤,今年的收入能翻一番。”该村党支部委员闫治福说。
“我们村种植优质辣椒300余亩,每亩地比传统农业种植可增收1000多元。”该村党支部书记闫克伟说。
“今年全县秋作物种植面积共184.53万亩,其中玉米146.72万亩。由于病虫害防治好、管理到位,整体长势好于往年。 据实地调查分析,今年秋粮丰收已成定局。”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罗俊丽说。
近年,滑县牢牢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以“四优四化”为重点,着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成效显著,乡村振兴步伐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优化,优势特色农业、绿色生态农业、优质品牌农业进一步凸显。今年,面对疫情影响,该县进一步强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科技成果应用、强化生产指导服务、强化畅通产业链条,千方百计引导农业复工复产,全力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确保农业丰收。
今年秋季生产,该县抓住国家支持“三农”的好时机,全面落实种粮直补、农机具购置补贴、测土配方补贴等惠农政策,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同时,该县通过订单农业及大面积推广种业、农机和农技的合作,推进“良种+良技+良机+烘干”融合发展。
据了解,截至10月5日,该县秋作物收获近9.9万公顷,其中玉米收获9.5万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