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蚕不用桑叶,改用喂食饲料?采用工厂化养蚕,代替传统种桑养蚕?智能机器人在饲养室里忙前忙后?
近日,笔者在重庆市铜梁区大庙镇三品村茁源现代蚕业实验基地车间,见到了与众不同的“工厂定制式”养蚕新模式。
工厂化养蚕 告别苦与累
笔者在实验基地看到,这里分为小蚕共育室、大蚕饲养室、饲料加工室、蚕茧烘干室等专用房间。每个房间实行机械化智能化作业,工人操控仪器,就能达到高产质优的好效果。
在大蚕饲养室,整齐摆放着多层蚕架,机器人自动送料、自动除砂。室外安装有空调和通风设备,把温度、湿度调控在家蚕生长的恒温范围。这个年养蚕上千张、800平方米的车间,两名技术人员就能管理自如。
“过去传统的农户养蚕模式,一张蚕需要50多个蚕簸,农户投放桑叶需要弯腰上万次,将蚕簸端进端出,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费时费力。”基地技术人员甘拥军说,传统养蚕方式是个体力活,一般人吃不消。而这个车间是依托西南大学建起的智能化养蚕基地,采用现代科技实现了工厂化养蚕,让蚕农告别了苦与累。
栽桑不采叶 饲料机器产
在蚕业实验基地采访中,最令笔者感到惊奇的是,家蚕的“粮食”不再是桑叶,而是桑粉和其他营养物质经过科学配方而成的颗粒、糕状饲料。
甘拥军告诉笔者,这种颗粒、糕状饲料是将桑枝、桑叶加工成桑粉后,按比例科学添加其他营养物质,再经机器碾压成型的,其成分更富营养,家蚕更喜欢吃。
与此对应的是在原料生产环节,基地建立了机收桑园,不再由人工一片片地采摘桑叶。这个桑园采用优质机桑品种密植栽培,每年可收割5至6茬,机收后的桑枝、桑叶经过机器粉碎后碾压成主要原料。
“过去采叶喂蚕,桑枝多被当作燃料浪费了。”甘拥军说,现在栽培的机收桑不仅产量高,而且桑枝也能合理利用。以前遇到下雨天气采叶不便,容易影响养殖。现在加工成饲料,就轻松避免了这一问题。
过去养四季 而今养10批
据了解,以前铜梁的蚕农一般一年可养春蚕、夏蚕、秋蚕、晚秋蚕四季蚕,如今有了“四季如春”的蚕房和成型饲料,以及工厂化养蚕模式,养蚕批次扩大到了8至10批甚至更多。
“工厂化养蚕,每平方米养殖架可养上一张蚕纸,一个800平方米的车间年可养蚕上千张,只需要两名技术人员,大大节省了劳力,提高了养蚕业的经济效益。而传统的养蚕至少需要占用10平方米以上的蚕房。”甘拥军介绍说,以往,从冬季至次年4月,桑树进入休眠期时,无桑可采便无法养蚕。现在,在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下,实现了常年化养殖。
目前,在该镇三品村和双胜村,一个占地300亩的机收桑基地已完成规划,莲胜村等7个村也将逐步建立机桑基地,促进蚕桑产业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