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走过梧州各地乡村,漫步田野,总能捕捉到产业扶贫的亮点。
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治本之策。近年来,梧州市大力推进产业扶贫,通过产业“金钥匙”,打开了致富门:该市重点发展富硒稻、六堡茶、桑蚕、三黄鸡、砂糖橘等特色产业项目,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全市贫困户发展县级“5+2”特色产业盖率达95.89%,让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实现“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门路”。
1 富民产业遍地开花
在梧州大山深处,有这么一个小村庄,村里人口不多,却因为养鸡在周边出了名,全村光是养鸡场就有31个,通过养鸡,村民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也带动了全村贫困户顺利脱贫摘帽。这个小村庄就是梧州岑溪市梨木镇社护村。
社护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共504户,1940人,2016年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有41户182人,由于缺乏产业支撑,村民的收入普遍都不高。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伊始,在村委的带动下,养鸡业在这里得到蓬勃发展,吸引了不少外出务工的村民回村创业。社护村脱贫户黄汉勇就是其中一个,经过这几年的摸索和发展,他的鸡场是越做越大。“我之前在广东打工,一直都没存到什么钱,又照顾不到家里。后来回到村里,我听说养鸡赚得到钱,我就跟人家学养鸡,自己建了一个养鸡场,现在养了五批鸡,已经成功脱贫了。”黄汉勇激动地说道。
许多像黄汉勇这样的贫困户,脱贫致富路越走越宽,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梧州市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指导各县(市、区)开展产业扶贫,精准“拔穷根”。创新构建“景区带村”旅游产业扶贫、“示范区带村”现代农业产业扶贫、“林下种养带村”林下经济产业扶贫、“立体种养带村”生态产业扶贫、“特色产业带村”富民产业扶贫、“互联网+带村”电商产业扶贫六大产业扶贫体系,助推脱贫攻坚。按照“长短结合、种养结合、工农结合”的思路,大力发展六堡茶、油茶、中药材、砂糖桔等长线产业,持续落实油茶“双千”计划,加大林下经济产业支持力度,增强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目前,全市中药材产业规模10.733万亩,贫困户种植面积1.06万亩,覆盖贫困户3550户9652人;茶叶产业规模9.8604万亩,贫困户种植面积0.4597万亩,覆盖贫困户978户3198人;柑橘产业规模57.5594万亩,贫困户种植面积4.5056万亩,覆盖贫困户5623户17971人。
截至今年10月初,该市发展县级“5+2”特色产业的贫困户6.16万户,产业覆盖率达到95.89%,已发放扶贫产业奖补资金1.52亿元,受益贫困户5.77万户。“十三五”以来累计发放产业奖补4.28亿元,受益贫困户19.55万户,产业带动明显增强。
2 找好金钥匙铺就富民路
今年梧州市引进2个重大农业产业项目。双胞胎集团和藤县人民政府已签约藤县年出栏6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链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20.1亿元,竣工投产后年出栏生猪60万头,年产值约25.5亿元,年税收约6000万元。中安信资(梧州)投资有限公司、正邦集团有限公司与藤县人民政府已签约藤县现代农业生态循环产业链(年出栏100万头生猪)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竣工投产后年出栏生猪100万头。两个项目建成后将梧州促进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目前,梧州市267个贫困村共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特色产业基地372个,其中新型农业经营主体322个,特色产业基地50个,每个贫困村均有一个以上经营主体或特色产业基地覆盖,新型经营主体和特色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15059户,,全市所有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特色产业基地带动贫困户的比例为39.23%。
3 扶贫车间扶出“稳稳的幸福”
“我在这里上班,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不用外出四处打工了。“梧州市龙圩区广平镇平山村贫困户杨志光在村里的扶贫车间上班。位于该村村头的骰子加工就业扶贫车间,吸纳了像杨志光这样的贫困户80多人就业,月保底工资均在2500元以上。
扶贫车间是吸纳贫困劳动力低收入的重要载体,让贫穷群众在家门口上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梧州市针对贫困人口因文化程度低、身有病残、需照顾家庭等客观原因难以转移就业的实际,充分利用上级政策和资金扶持,积极引进企业,打造“扶贫车间”,让越来越多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据统计,目前全市正常运行的扶贫车间122家,带动19959人就业,其中贫困群众247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