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荔枝、芒果是我国南方三大优势果树品种,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种植面积1700余万亩,面积大,产值高,是热带、南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经济支柱产业之一,是促进当地农民增产增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但热带果树生产大肥大药现象十分普遍,耕地用养失调,化肥过量施用,肥料浪费严重;农药喷施次数多、乱混乱配、用量大,杀虫剂、杀菌剂过量施用尤其突出。
为进一步推动三大优势水果提质增效绿色生产,全国农技中心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热带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支持下,组织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省区土肥、植保技术推广部门,实施“热带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示范”课题,紧紧围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在香蕉、荔枝、芒果等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课题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技术相对成熟、减施增效效果突出、农民群众易于接受的技术开展技术集成和示范推广,广泛开展培训、宣传和技术指导,推进香蕉、荔枝、芒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应用,推动热带果树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三年来,课题明确任务目标、实施内容和保障措施,在抓好项目试验示范的基础上,注重推广应用,在肥料方面开展了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有机肥替代、果园绿肥生草覆盖、新型高效肥料等技术对比示范,探索最佳的减施增效施肥方式和肥料类型;在农药方面,开展了病虫精准测报、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等工作,强化效果监测。一是集成了一批减施增效技术模式。先后筛选、优化香蕉、荔枝、芒果化肥农药减施增效关键技术9项,筛选出专业新型化肥产品和农药产品10个;建立了芒果健身栽培控害+准确测报+精准施药“一喷三省”+有机肥替代减量+配方施肥等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11项。通过技术试验示范、培训指导和宣传辐射,带动热带果树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二是有效提高了化肥农药利用效率。和农户常规相比,采用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新技术新模式,化肥(氮肥)利用率提高13.1个百分点,平均减施化肥25.2%,农药利用率提高12.0个百分点,平均减施农药35.1%,实现平均增产3.01%。三是广泛开展了技术培训和宣传推广。初步构建了“推广主力军+科研特种兵+企业别动队+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作业面”的多层次、多主体、全方位的“一主多元”推广体系,累计培训技术员2386名,带动新型农民、企业、经销人员等5.4万人次,开展技术培训72场次、观摩40多次,发放技术明白纸、病虫情报4万余份。四是促进热带果树产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强化绿色生态、提质增效技术应用,指导企业运用物联网信息化技术,建立热带果树种植信息监测系统,实现从种到收全过程可监控、可操作、可追溯,逐步实现种植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商品化、销售品牌化、经营产业化的发展模式,有力促进了果农增收、推动了热带果业绿色发展。
案例一:福建“一减(一调)二增”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成效显著
围绕福建省香蕉、芒果、荔枝生产现状,结合实际需求,子课题承担单位福建省农田建设与土壤肥料技术总站集成创新“一减(一调)二增”的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模式。
在“减肥”方面,“一减”即底肥减量,果树采果后底肥以有机肥为主或配施少量化肥,和农民常规相比,可减少底肥中化学肥料30%-40%;“一调”即调整追肥氮磷钾配比,按照测土配方施肥结果,以专用配方肥代替普通复合肥,在营养生长期采取增氮磷减钾,生殖生长期采取增钾减氮磷策略,与常规方式相比实现“减肥”5%-10%;“二增”即增施有机肥、增加绿肥覆盖,在增施有机肥基础上,于每年9-10月,在具有灌溉条件果园撒播紫云英,第4年即可成长为果园优势草种;在水资源欠缺果园,撒播耐旱性较强的毛苕子、观叶紫花苕子或箭筈豌豆,撒前除草、松土翻耕,防止种子裸露地表。每年5-9月,果园实行自然生草,以匍匐型、浅根系生草为主。当草的高度达到30厘米以上时进行刈割,留草高度为8-10厘米,每年除草3-4次,刈割后的草翻压或覆盖回园。
在减药方面,“一减”即生草覆盖减杂草,通过“冬季种植紫云英等绿肥、夏季自然生草”周年覆盖模式,防止水土流失和提高土壤肥力,改善果园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为草蛉、瓢虫、赤眼蜂等天敌生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发挥天敌自然控害作用,减轻病虫害发生危害和减少除草剂等化学农药的使用。从近年示范情况来看,基本可以避免除草剂使用。“二增”即增加物理防控和增加生物农药用量,在果树生长季节,按照每亩40-60块标准,在植株中上部棋盘式均匀放置黄板,黄板约20天更换1次。按照每亩20-30个标准,在果园棋盘式均匀安装诱虫杀虫灯,根据诱虫杀虫灯的使用年限一般5年更换1次。在芒果、香蕉上进行果实套袋。利用生物活体(真菌,细菌,昆虫病毒,转基因生物等)或其代谢产物,针对有害生物喷施生物农药或抑制制剂。
从专家现场评测效果来看,“一减(一调)二增”的“减肥”减药技术模式在香蕉、芒果、荔枝上均取得了显著减施效果。在华安县建设了香蕉减施增效技术核心示范区160亩,品种为台蕉2号,示范区化肥用量每亩96.7公斤,农药使用量每亩325克,平均亩产3300公斤,与农民常规相比,化肥农药减施28.6%和37.5%,增产4.17%。在东山县建设了芒果减施增效技术核心示范区100亩,品种为爱文,与农民常规方式相比,示范区化肥用量每亩51.3公斤,减量25.4%;农药用量每亩143克,减量36.4%;平均亩产1212.5公斤,增产3.9%。在诏安县、龙海市等农场,建设了乌叶、妃子笑等荔枝减施增效技术核心示范区,与农民常规方式相比,示范区化肥减施25%以上,农药减施35%以上,平均增产1000公斤,增产5%。
案例二:荔枝三代水肥药一体化系统更新换代 效果不断升级
针对荔枝施肥施药费工费时问题,全国农技中心组织中灌润茵节水设备有限公司、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高州市农技中心等单位,开展协作攻关,设计研发并推广应用了荔枝水肥药一体化系统。该系统主要由首部、管网和喷嘴等部件组成,可根据管道工作压力切换灌溉、施肥和喷药功能。管道工作压力为1公斤时,喷嘴出水方式为滴灌,可进行灌溉和施肥。管道工作压力为4-8公斤时,为喷雾出水,可进行喷药。
荔枝树体高大,叶层浓密,研发团队对水肥药一体化系统的管网布设和喷嘴结构进行多次调整和优化,先后形成三代水肥药一体化系统。其中第一代系统管网布设方式为树冠内堂缠绕式,喷嘴口径1.5毫米,工作压力5公斤。该代系统优点是雾化效果好,树冠内堂喷雾较均匀,雾滴中径约100微米。但管网因缠绕树枝会影响修剪和摘果等农事操作,此外喷嘴口径过大,导致耗水较多。第二代系统管网布设由缠绕式改为直立式,喷嘴口径缩小至1.2毫米,工作压力仍为5公斤。该系统在避免影响农事操作基础上,实现了树冠内堂均匀喷雾,但外层叶片雾滴分布不均匀、用水量较大。第三代荔枝水肥药一体化系统进一步缩小喷嘴口径至0.3毫米-0.4毫米,增加了树冠外层的管网长度,喷嘴喷雾的方向由水平调整至自下而上,并增加管道工作压力至8公斤,使雾滴中径小于80微米,每喷头每分钟用水约0.27升。经现场测算,水肥药一体化系统施药防控荔枝病虫害时,按每亩20株树,每株树布设30个喷嘴(树冠直径4米-5米)计算,施药1分钟,即可满足防控需求,每亩用水量为162升;而常规施药方法,每亩施药时间为30-40分钟,每亩用水量约为150升。结果表明,第三代荔枝水肥药一体化系统,在用水量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比常规施药方法节省97%的用工时间,且更加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