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集安市最年轻的行政村,钱湾村只有3年的历史,但这个村种植水果的历史却可以追溯到60年前,如今,这个村以生产水果和发展乡村民宿而闻名。继2019年入围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后,钱湾村今年又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是集安有名的村子。
于君凤是钱湾村5组村民,她和丈夫王建发一起经营着一座果园。几年前,面对“采摘”这个新概念,她还表现得小心翼翼,生怕来旅游的城里人不爱惜果树,祸祸她的苹果。但现在她不这么想,几年来的实践,让她把苹果采摘当成一件正经事情来做,因为一算账,旅游季的采摘收入很可观,比自己动手摘苹果再一点一点向外推销划算多了。
从前年开始,于君凤有一搭没一搭地做起了网络销售,每年增收不多,也有几千元。这让于君凤看到了一条增收的新路子,算算账,她自己说:“这么卖苹果是麻烦,可麻烦咱也合适呀!”
去年年底,集安市妇联组织农村妇女去通化县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于君凤也报了名。半路上,她接到村里的通知,让她赶紧回村,中央电视台要到她家里做节目。“我就寻思,人家中央电视台还能上咱家来做节目?”时隔很久,于君凤还觉得那好像是一场梦,有点不真实。
原来,这个村的老百姓有一项副业,就是利用苹果梨加工果肉,这种果肉口感极好。因为于君凤的手艺已经小有名气,所以摄制组通过当地宣传部门直接找上了门。这么一来,于君凤更有信心了。
几年下来,于君凤的眼界和以前大不相同,市场观念、品牌意识全都上来了,质量差的苹果,她甚至都不肯零售,因为怕砸了自家的招牌。有了这样想法,生意能差得了么?
今天的钱湾村正在由传统农业向休闲农业转型,太王镇党委、政府根据集安市委提出的“旅游强市”发展战略,依托钱湾村自然优势、地域优势、产业优势,按照“政府引导,党员带头,群众自愿”的原则,打造“水果”+“民宿”融合发展的“果·宿”品牌,不仅实现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还逐步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从中受益的自然又是当地村民。
不过,就在2014年以前,这个地方的基础设施还很破旧,生活环境脏、乱、差,村民的意识也差。2014年春天,镇政府组织5名有创业意愿的村民代表到辽宁考察学习当地发展民宿的成功经验。回来以后,这些村民都知道这是一个好项目,但觉得距离集安市区才6公里,谁能上这地方来吃饭住宿呢?大家都在观望,想看别人发展这个项目挣不挣钱。
老党员姜贵成家住钱湾村4组,毗邻303国道,他第一个带头发展民宿,老姜觉得就算是成本收不回来,也权且当自家装修改善居住条件了。于是,他投资2.2万元,装修了房屋、买了床上用品,支起了大锅灶,当年“五一”,老姜民宿便正式营业。谁也没想到,老姜不仅当年就收回了成本,还净赚了2000多元。这一下,原本持观望怀疑态度的村民全都动了心,转过年来,钱湾民宿发展到了24家。原本人多地少,挣钱多半靠打工的钱湾村4组,现在成了周围村镇都羡慕的富裕屯,不光当地村民从中受益,还吸引了返乡创业的人才。
其实,钱湾村的自然条件不算好,全村有414户,1161人,3个组里有两个位于狭长的夹皮沟里,全村在册土地18225亩,其中林地面积14600亩,耕地面积3315亩,集体建设用地150亩,河流等水域面积160亩。虽说离城不远,可与市区中间还有山岭相隔,路又不好走。按说,这样的条件算不得优良,如果不是老辈人留下了水果产业,这个村恐怕还要受穷。
可是,太王镇党委、政府觉得这个村有非常明显的乡村旅游发展潜力,明确了“一体两翼”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其中钱湾村为该规划中的“一体”,要求先建好钱湾4组,再带动夹皮沟里的5组和6组逐步形成旅游发展的产业带。在4组,规划了1.2万平方米的服务区和2万平方米的民宿集中区,在夹皮沟里则规划了2000平方米集水果体验馆、旅游电商服务中心、旅游卫生厕所为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同时兼作村部使用)。原本破旧不堪的水泥路如今变成了平坦的柏油路,果园里的砂石作业路变成了水泥路。这下,来旅游的游客可以驾车直达果园进行采摘,也可以直接住进民宿大院。
要说钱湾村是集安乡村旅游示范村和美丽新农村的风景线,这话并不过分。
为了帮助钱湾村发展,集安市各相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文旅局下派了驻村干部、文联送来了木质楹联……到今年下半年,集安市累计在这个村投资7400万元,全面改造了钱湾村的道路、桥梁、广场、地下排污管网等基础设施,一个原本破旧不堪的小山村焕然一新,人居生活环境大为改善。更重要的是,当地村民的观念变了,随手扔垃圾的现象变得越发罕见,连原来闷头挣眼前几个小钱的人眼光也变长远了,更可喜的是,还有在外打工的年轻人看到村里发展势头好,也从外地回村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