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合作社的八月炸丰收了,线上线下销量都很不错。”丰收时节,记者来到安康市汉滨区谢坪村,山里梦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泽会高兴地说。
2017年,在安徽工作的魏泽会决定回乡创业。“刚回来,没有资金,没有经验,多亏村党支部把村集体的5万元帮扶款送到家里,还帮我流转土地,教我技术。”回想起创业初期,魏泽会轻轻地叹了一口气。今年,通过养猪和种植八月炸,她已经收入近10万元。前不久,她还发起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大河有水小河满。村里能够帮助魏泽会发展产业,得益于这些年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谢坪村党支部书记马洪飞对此也很感慨:“过去村上没钱,群众有难事,我们总是力不从心,腰板儿都挺不直,现在可大不一样了。”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汉滨区围绕“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因地制宜,积极探索产业扶贫长效机制,实现了179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清零,348个村集体经济得到壮大,村集体经济年经营收益达4475万元,带动5.5万户19.1万名贫困群众如期脱贫。
“把脉定向”
找准发展路子
“汉滨区农村量大面广、基础设施落后、产业基础薄弱,我们只有突出全方位谋划、全覆盖实施、全过程保障,才能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上有所突破。”早在2017年的一次部署会上,汉滨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郭正锋就这样表了决心。
随后,该区建立三级联动责任体系,派驻125个区级单位包抓集体经济薄弱村、3347名党员干部驻村,坚持因村制宜、分类推进,按照“一镇一策、一村一品”发展思路,逐镇逐村编制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
“以前,我们村集体连买一支笔的钱都没有,2018年底,我们村甩掉了‘空壳村’的帽子,2019年村集体经营收益就达到了15.5万元。这多亏了上级给我们派来了政策研究室的同志,还请来了专家帮我们把方向、选产业、做规划。”马洪飞说。
汉滨区县河镇财梁社区由5个村撤并而成,群众感情融入较慢,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不够强。2016年,区上经过研判,选派区委组织部干部驻社区指导。2019年,该社区集体经营收益突破80万元,由过去尽人皆知的后进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明星社区”。
据了解,2017年以来,汉滨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目标任务、实施细则和保障机制,探索出了一条发展产业、助力脱贫、壮大积累的集体经济良性循环发展新路径。
“输血补能”
壮大增收产业
距离城区92公里的牛蹄镇朝天河村是汉滨区最偏远的村子之一。以前,村里没有集体经济,老百姓贫困的生活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
“2018年,朝天河村被确定为壮大集体经济试点示范村,区上统筹724.2万元扶持资金支持该村发展集体经济。现在,村上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建了加工厂、养殖场,2019年底村集体经营收益37.6万元。”驻村干部周以军介绍。
谢坪村背靠安康双龙生态旅游4A级景区,却是一个贫困村。在“人才回引”乡情感召行动中,原本在西安从事旅游业的谢贤丙,放弃大城市国企工作,回到老家,投资700余万元建设新农高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茶叶产业3180亩,规划建设乡村旅游民俗村落,带动266户群众稳定增收。
“回乡创业,主要还是心中有一种情怀,想帮助村上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面对记者的疑问,谢贤丙这样回应。
在人才支撑上,像谢贤丙这样的“头雁”和“人才”在汉滨区还有成百上千。全区348个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实行“一肩挑”,同步兼任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负责人。区上还采取政策鼓励、乡情感召等措施,“回引”一批视野宽、思路活、资源广的优秀人才回村任职或返乡创业。目前,通过人才引进带动产业发展,全区建成现代园区185 个、各级龙头企业46 个、专业合作社 1717 个、新社区工厂91家。
据了解,近年来,汉滨区将整合的涉农资金、苏陕协作等扶持资金作为村配套产业扶持引导资金,支持发展村集体经济,为348个村注入产业扶持资金8.61亿元,平均每个村经营性资产达到247.4万元,全区村集体经营收益达到4475万元。
“造血壮骨”
实现稳定脱贫
“说出来不怕你笑话,我第一年种茶叶只赚了30元。去年,村集体把合作社的成品茶园给我划拨了11亩,这才有了我们家现在的好日子。”近日,当记者在茶园里见到忙碌的贾定菊时,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今年49岁的贾定菊是汉滨区七堰社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前几年丈夫因车祸受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家里还供着两个大学生。今年,尽管受疫情影响,她承包的村集体茶园还是收入了8万元,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
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以前,群众把生活垃圾从楼上往下扔,村里污水横流,一到夏天苍蝇满天飞,我们采取‘户分类、村处理’的办法,做到了垃圾日产日清,开支由村集体出,环境美了,群众笑了。”大竹园镇七堰社区党支部书记黄锋骄傲地说。
村容村貌村风的改变,离不开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合理的分配政策。汉滨区去年出台的《集体收益管理办法》规定“村集体经济组织收益按20%比例提取公益金,用于人居环境改善、新民风建设、帮扶困难党员和群众等公益事业”。
“我们要让钱生钱,让来之不易的经营收益发挥更大作用。”黄锋说。目前,七堰社区将200万元扶持资金分别入股到专业合作社和商超,年固定收益有20万元,加上其他经营收益,积累高达55.17万元。今年,村里还引进了福建企业发展康养产业,并将集体资产和收益拿出一部分入股,盘活村集体经济,让群众实现稳定脱贫。
“村集体有钱了,乡亲们脱贫了,这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我们将持续用力,一定会让产业更兴旺、生态更宜居、乡风更文明、治理更有效、老百姓生活更富裕。”郭正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