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初冬,天气晴暖,勤劳农民,覆膜正酣。11月10日,站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李二堡镇牙儿山半山腰俯瞰,脚下的旱垣上银光闪闪,耙地的机声、覆膜的人影,孕育着来年的金色收获。
踏进范家垣的田间地头,范家村村主任马有布跑前忙后,操心着村里抢抓晴好天气铺地膜的事儿。
范家村村民马米尼一家人喷药施肥、覆膜培土,忙个不停。“共产党的政策实话好,地膜免费供应,种上的玉米旱涝保收,今年种的5亩玉米,亩产都上了1000多斤,用玉米秸秆还用来喂牛喂羊,牛羊出栏后就变成了钱。”聊起全膜玉米的好处,马米尼如是说。马米尼一家3口人,是李二堡镇范家村里的贫困户。精准扶贫实施以来,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畴的马米尼,得到了国家扶贫产业发展政策的支持,在人均5400元的扶贫产业发展资金扶持下,建起了家庭牧场,养了7头牛,走上了养殖脱贫之路。
11月10日,走进马米尼家,庭院里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棒子,马米尼用塑料木锨搅动翻晒。在靠近大门口的墙角空地上,整齐竖放着大批枯黄的玉米秸秆,门口放着一台秸秆粉碎机。养殖棚内,7头牛膘肥体壮。据马米尼介绍,这些玉米和秸秆用来喂牛,2019年出栏的3头牛带来收入4.5万元,今年已出栏1头,到春节前还能出栏3头,除去饲养成本,1头牛估计有三千余元的纯收入。
在该镇的牙儿山村,村民周兆福一家人也正忙忙碌碌铺地膜,今年计划覆膜30多亩。周兆福原本只有10亩耕地,因为这几年全膜种植产量高,他又在居家外出人家的20余亩闲置撂荒土地上种植了全膜玉米。
据周兆福介绍,今年雨水好,种植的30余亩全膜玉米都丰收了,其中16亩全膜玉米收获了玉米棒子,估计亩产有750公斤,按照当前市价1.2元/斤计算,亩收入将达1800余元,另外14亩全膜玉米全部以玉米青贮秸秆出售,收入3920元。周兆福大概估算了一下,今年他家30亩土地上的全膜玉米、秸秆青贮草、马铃薯等种植收入能达到三四万元。
一张轻薄地膜,一项科学种田技术,让干旱山地里种出千斤粮,老百姓种粮的积极性也高起来了,好多外出务工的群众,打工不忘种田,既鼓了钱囊,又丰了粮仓。据该镇范家村村主任马有布介绍,范家村共有2400多亩耕地,全膜种植技术推广后,每年2000多亩的耕地都种上了全膜玉米,今年他们村里全膜玉米亩均产量都在750公斤左右,有些人勤肥足的地块亩产将近1000公斤。
马有布告诉记者,这里十年九旱,靠天吃饭,种庄稼收成不保,基于生活压力,一些人开始弃田打工,一部分土地也就成了撂荒地。全膜玉米种植推广后旱涝保收,看好的产量优势,让好多外出打工的村民又重新拾起了自家的撂荒地,种上了全膜玉米,一边外出打工挣了钱,一边在庄稼地里育“金”。
马有布说,就范家村而言,因为全膜玉米技术的推广后,重新开犁耕种的撂荒地将近有300余亩,真是靠着这项全膜种植技术,过去的撂荒地如今变成了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李二堡镇地处低位浅脑山地区,全膜种植依然土地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据了解,今年李二堡镇将计划完成秋季覆膜1.6万亩,截至11月12日已完成1.06万亩。目前,覆膜工作正抢时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