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安国市是中国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和中药文化发祥地之一,素以“药都”和“天下第一药市”享誉海内外。这里的农民很多都靠种植药材为生,挖药是个不折不扣的体力活儿。曾经,药农手握三四十斤重的药叉挖药材,忙活一天下来,两手发抖,累得连水杯都端不稳。十三四个人一天最多也就挖一亩。然而今年,药农们在地里手动挖药的场景已经成为了“过去式”。
近日,在全国中药材生产机械化大会暨河北省农机推广“田间日”活动的作业演示现场,激光平地机、麻山药开沟机、板蓝根等浅根茎收获机等悉数亮相,它们正是中药材机械化生产背后的“功臣”。
本次活动由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功能研究室等主办。汇集了来自国家和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团队成员、河北省13个市的农机管理及推广机构人员、农业合作社及当地药农代表、有关企业人员等200多人参加。展示区汇集了来自省内外27家公司的68种产品,涵盖中药材耕、种、管、收、烘干、初加工等各个环节,充分展示了中药材产业急需的新机具、新技术、新模式、新动态。
安国市兴隆农业机械有限公司带来的深根茎挖药机引起了众人围观。该机械可收获甘草苗、黄芷苗、丹参、黄芩、防风、黄芷等;作业幅宽180厘米,最大采挖深度可达70厘米,自带碎土装置,筛分装置,根茎药材与土壤筛分能力强,自动集拢,便于捡拾收获。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化功能研究室主任、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郑志安告诉记者,实际挖深可达70厘米是很厉害的,基本上就解决了我们全部的根茎类的问题。因为根茎类的真正的深根茎50厘米以上的,只占到20%,50%是属于40厘米30厘米以内的。“而且根茎类的挖掘很耗人力,现在咱们的人工不单单是属于劳动力短缺问题,主要是人的年龄太大了。我去调研的时候发现劳动力年龄平均65岁,真正干活的人都七八十岁,我觉得这种机械的进一步推广能加速实现中药材产业的‘机器换人’。”河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机械岗位范国昌研究员补充道。
“植保是中药材机械化最后的‘死角’,过去手动喷药施肥,一天最多10亩地。”大疆农业有关负责人说,现在使用T20无人机植保,工作效率180亩/小时。单次起降可作业20-30亩。该机型还能够适应各种药材种植地形及品种的农药喷洒、生长调节剂喷洒及病虫害防治。
在活动演示现场,人头攒动,大家围在各个展示机械面前询问相关情况。“通过本次活动,我感到各个省份搞药材机械的人越来越多了,尤其是一些科研院所。虽然大家都说自己是新兵,但是新人毕竟进来了,让我感到中药材机械化事业后继有人。”河北省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谢晓亮研究员十分欣慰。
“药材机械短短的三几年的时间,一下多了这么多,很多原先想都不敢想的机械都有了!”谈及参观活动的感受,郑志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两三年以前,收板蓝根叶,收蒲公英叶这一类的还得用推茬推,完全是人工的,现在就有了蒲公英叶割叶机了。现在药材的机械虽然实现不了全产业链,但是关键环节的一些机械已经都出来了。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主任苑同宝在对活动进行总结时表示,为加快推进中药材生产机械化进程,协会专门成立了中药材机械分会,后期将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活动,为行业搭建沟通合作平台,做好引导与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