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上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美好安徽‘十三五’成就巡礼”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出席,介绍安徽省“十三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华、王红分别回答记者相关提问。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武潇主持发布会。以下是文字实录
发布人: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卢仕仁
主持人:省委宣传部新闻发布处处长 武潇
女士们、先生们,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见面,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安徽省“三农”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十三五”以来,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安徽省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为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美好安徽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全省粮食总量稳定站上800亿斤台阶,排名由2015年全国第6位上升到2019年第4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0821元增加到2019年的15416元,从全国第18位上升到第12位。一是粮食和“菜篮子”等重要农产品保障更加有力。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切实保障粮食、生猪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今年全省夏粮总产334.38亿斤,较上年增长0.9%,实现“十七连丰”,预计全年粮食总产803亿斤左右,超过“十三五”粮食综合生产能力720亿斤指标任务80亿斤。2019年肉蛋奶总产603.2万吨,较2015年增长3.2 %;水产总产231.5万吨,较2015年增长10.1%;此外,蔬菜、水果、茶叶等优质农特产品种类丰富、供应充裕,较好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二是农业科技装备支撑更加坚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国率先完成52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9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14.23万亩,2018年安徽省被国务院列为全国4个高标准农田建设激励省份之一。2019年,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41;全省农机总动力6650.6万千瓦,居全国第4位;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0%以上,比全国高近10个百分点,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4%、比2015年提高4个百分点。三是乡村产业不断发展。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1.6万家,其中,国家重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家,居全国第10位;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99家,居全国第8位;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各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941家,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564家,居全国第1位。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面推进,实施“158”行动计划,首批遴选确定了24个“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示范创建县、135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7个、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5个。连续12年成功举办合肥农交会。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2019年,全省农村产品上行网络销售额536亿元、增长31.7%,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达2.08亿人次,综合营业收入820亿元。
四是农业绿色发展取得新成效。秉持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农业绿色发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成为现代农业主旋律。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禁捕退捕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省长江干流及其8条重要支流、44个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捕退捕工作有序推进,提前实现了建档立卡、证注销、船回收、网销毁4个100%,渔民社会保障、转产就业、执法监管等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两减量、两利用”水平全国领先,2015年以来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望实现“六连降”,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1.7%和91.8%,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实施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三年行动计划,在79个县(市、区)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综合利用列入省民生工程,连续4年举办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成为推动安徽农业绿色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创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3个、农业农村部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18个。“三品一标”农产品有效使用总数达8383个,其中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数居全国第2位。大力推广绿色高效种养模式,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415万亩。稳步推进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涉农)四项工程建设工作。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以上。五是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新型经营主体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骨干力量,全省家庭农场超过14万个,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10万个,分别位居全国第1位和第5位。深入推进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在全国率先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全面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农业补贴、征地补偿、土地流转方面数据应用率达95%以上。耕地流转面积4060万亩、流转率达50.4%,比全国高10个百分点。天长市、旌德县开展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先行试点。1市11县(市、区)启动深化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在18个县(市、区)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省级试点示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任务基本完成。开展“三变”改革的村(居)10450个、占总村数的65.7%,通过“三变”改革,村均集体增收5.4万元,户均增收1093元。组织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百村培强、千村扶优、万村提升“百千万”工程,集体经济强村达8%。在全国率先开展林长制改革,全国首个林长制改革示范区落户安徽,入选中央改革办2019年十大改革案例。六是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3元,同比增长6.8%,增幅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今年有望实现与全国绝对差距进一步缩小;深入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产业扶贫带动扶贫对象人均直接增收2335元。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农村水电路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5%,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100%,已建和在建乡镇政府驻地污水设施1180个,中心村污水设施4900多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前完成农村道路畅通工程3年7.2万公里建设任务。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解决2050万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问题。每千农村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达2.14张,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5%。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2万多个,覆盖全部市县和90%以上乡(镇)村,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十三五”收官在即,“十四五”蓄势待航。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全面落实高质量要求,着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奋力推进安徽乡村振兴走在全国前列!
答记者问
国际商报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国家粮食安全,把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明确提出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安徽作为国家粮食主产省,在粮食生产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卢仕仁
“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委、省政府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安徽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要讲话精神,始终以高度的自觉、坚决的态度,强化领导,多措并举,扛稳粮食生产责任,实现了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安徽贡献。主要成效体现在:一是粮食产量稳定发展。据国家统计局公布,“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粮食总播种面积稳定在10930万亩以上,居全国第4位;粮食总量稳定站上800亿斤台阶,排名由2015年全国第6位上升到2019年第4位。二是粮食产能更加巩固。在全国率先完成52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9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2015年—2019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750万亩,占耕地比重由2015年30.6%提高到2019年的50.4%。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提高15.4个百分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44,比2015年增加0.03百分点。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6650.6万千瓦,增加69.6万千瓦。三是优势产区更加凸显。水稻主要集中在沿淮及其以南13市、小麦集中在沿淮及淮北9市,生产集中度均达90%以上。2020年预计水稻和小麦口粮作物播种面积超过8000万亩,占全省粮食总面积的73.33%,位居全国第4位。四是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安徽省把粮食生产融入现代产业体系,采取“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专粮专用、品牌销售”运营模式,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订单生产,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2020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面积达2298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53.4%,实现面积过半的跨越式发展,并在全国首创制作了专用麦种植地图,引导用粮主体按图索“麦”。此做法得到了农业农村部肯定并在全国推广,多家中央媒体对此作纷纷推出系列报道。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王华
人民数字记者:安徽是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从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开始,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安徽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农村改革样板,改革创新成为安徽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遗传基因。请问,“十三五”期间,安徽省的农村改革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王华“十三五”以来,安徽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农村改革座谈会上讲话精神,聚焦“三农”领域关键环节,坚定不移深化农村改革,探索了新经验,创造了新业绩。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让1215.9万户农民吃上了“定心丸”。在此基础上,深入实施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目前全省耕地流转面积4060万亩,流转率50.4%,比全国高出10个百分点。同时,在天长市、旌德县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深入探索延包的路径和方法,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在金寨县首轮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的基础上,新一轮国家级改革试点扩面提速,目前滁州市代表中部地区开展整市试点,并新增泗县、东至县2个县级试点。此外,安徽省还在肥西等18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省级试点示范,取得了明显进展。二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按照确资产、确权属、确成员、确股份“四确同步”的要求,安徽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共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5547.2万人,量化集体资产340亿元,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6324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构建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快强村富民步伐。目前安徽省“三变”改革村级覆盖面已达65.7%,全省10450个村(居)通过“三变”年均集体增收5.4万元,户均增收1093元, “三变”改革安徽省走在全国前列。三是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目前安徽省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双双突破10万个,分别位居全国第1位和第5位,分别比2015年增加9.5万个、4.4万个;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762家,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2万多个,大大提高了安徽省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
安徽交通广播记者:今年既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实现小康之年。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增加农民收入关系到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和底色。请问“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农民增收情况如何,农民的钱袋子有没有鼓起来?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 卢仕仁增加农民收入是“三农”工作的一项中心任务,也是检验农村工作实效的一个重要尺度。“十三五”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安徽省农民增收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总体来看,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征:一是总量扩大。“十三五”前4年,安徽省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5年的10821元增加到2019年的15416元,4年增加4595元,年均增加1149元,每年跨过一个千元台阶。二是增速加快。2016—2019年,安徽省农民收入增幅分别是9.1%、8.3%、8.9%、10.1%,从1位数增幅发展到2位数增幅。年均增幅达到9.25%,比全国高0.42个百分点,总体增速较快。三是位次前移。从2015年到2019年,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全国第18位上升到第12位,先后超过河南、黑龙江、海南、吉林、湖南、河北等省,连续4年进位,提升幅度居全国首位,且增幅连续4年位居中部6省第1位。今年虽然受到疫情、灾情严重影响,农民增收开局不利,但经过努力,后期形势渐趋向好。前三季度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3元,同比增长6.8%,总量比全国平均水平多226元,增幅高1个百分点,农民增收总体形势向好,预测有望完成省委省政府“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的目标任务。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王红
安徽商报记者:安徽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以来,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效?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 王红2018年,安徽省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3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推动下,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农村厕所革命稳步推进。预计到今年底,全省累计完成自然村改厕249万户,占三年行动目标任务的118. 6%。在32个县开展农村改厕提升与长效管护机制示范县建设,在其他县开展试点示范,从体制机制上,探索解决厕所坏了无人修、粪污满了无人清的问题。二是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快推进。全省所有行政村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所有的县(市、区)均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置体系。预计到今年底,全省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已提前实现三年行动目标任务。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任务全部完成,在21个县(市、区)开展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建设。三是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梯次推进。全省已建和在建乡镇政府驻地污水设施1180个,中心村污水设施4992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水平逐步提高。四是村庄清洁行动扎实推进。去年村庄清洁行动启动以来,全省1.5万多个行政村广泛开展了以“五清一改”(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清理废旧广告牌、清理无功能建筑、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清洁行动,发动了春夏秋冬等多轮清洁战役,村容村貌明显改观。南陵县、天长市、徽州区、蒙城县被评为2019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受到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五是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成效显著。2019年,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91.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6.8个百分点;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1.7%,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六是村庄规划建设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全省有编制任务的61个县(市)全部编制了县域村庄布点规划;共编制美丽乡村规划、村土地利用规划等村庄规划7749个,占全省行政村的51.6%。全省已建和在建美丽乡村中心村8290个,其中省级中心村5791个。2019年,认定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828个,重点示范村249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