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河南省政府新闻办获悉,全省积极推动各地坚持短中长结合统筹谋划扶贫产业,确保贫困群众短期能脱贫、中期能致富、长期可持续,重点扶持发展特色农业、小型加工业、乡村旅游业、电商产业、光伏产业等五大特色产业。根据建档立卡数据统计,全省有469万贫困人口通过产业帮扶实现增收脱贫,通过持续做好产业扶贫,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8年高于全省农村平均水平,2019年达到13252元。
产业扶贫覆盖面广、带动人口多、可持续性强。河南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四优四化”为重点,大力发展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打造优势特色品牌,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以扶贫车间为抓手,围绕农产品、服装、鞋帽、玩具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充分发挥河南劳动力资源优势,把厂房建在田间地头,实现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全省建设扶贫车间3820个,带动贫困群众再就业5万人。持续推进“十百千万”工程,重点打造十个旅游扶贫示范县、百个乡村旅游特色村、千家旅游扶贫示范户、带动万名贫困人口脱贫;全省旅游产业带贫人数达32万余人。持续提升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和脱贫致富能力;2020年,全省通过电商促进农村产品上行490亿元,其中农产品上行258亿元。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光伏扶贫电站建设,全省建设扶贫电站20005个,总规模容量267.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规模容量全国第一位,年收益约25亿元,一万多个村集体有了持续20年的稳定收益。
在发展扶贫产业项目时,河南省既注重其对贫困群众的带贫能力和带贫效果,又统筹考虑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脱贫攻坚以来,全省加快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将财政资金投入建设的扶贫车间、光伏扶贫电站等产业扶贫资产明确为村级集体资产,推动贫困地区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改革,以集体经济发展促进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通过发展扶贫产业,不少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全省有9536个贫困村均有集体经济收入,其中5-10万元的4814个,10-50万元的4501个,50万元以上的15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