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十三五”以来,安徽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农村改革持续深化,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0821元增加到2019年的15416元,由全国第18位上升到第12位。“三农”向好,全局主动,农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进一步筑牢全面小康社会的底座。
粮食总量站上800亿斤台阶,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
民以食为天。扛稳粮食安全的重担,是国家赋予安徽的重任。
“目前,安徽省粮食总量已经稳定站上800亿斤台阶,排名由2015年全国第6位上升到2019年第4位。”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卢仕仁表示,这为应对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加快美好安徽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高标准农田、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等现代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完成5200万亩粮食生产功能区和1900万亩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任务,2015年到2019年,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750万亩,占耕地比重由2015年30.6%提高到2019年的50.4%。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提高15.4个百分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0.544,比2015年增加0.03百分点。全省农机总动力达到6650.6万千瓦,增加69.6万千瓦。
这意味着安徽省粮食不仅能高产,更能稳产,发展全局的“定盘星”作用更加牢靠。
抓产量的同时,安徽省推动区域布局优化,提升生产效益。目前安徽省水稻主要集中在沿淮及其以南13市、小麦集中在沿淮及淮北9市,生产集中度均达90%以上。2020年预计水稻和小麦口粮作物播种面积超过8000万亩,占全省粮食总面积的73.33%,居全国第4位。
产业竞争力快速提升。安徽省把粮食生产融入现代产业体系,采取“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专粮专用、品牌销售”运营模式,大力发展优质专用粮食订单生产,提升粮食产业竞争力。2020年全省优质专用小麦生产面积达2298万亩,占小麦播种面积的53.4%,实现面积过半的跨越式发展,并在全国首创制作了专用麦种植地图,引导用粮主体按图索“麦”。
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1.6万家,休闲农业年综合收入820亿元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须兴旺。
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王华介绍,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乡村产业不断发展。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业“五个一批”工程,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1.6万家,各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941家。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面推进,创建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个、国家特色农产品优势区7个。电子商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2019年,全省农村产品上行网络销售额536亿元,休闲农业接待游客达2.08亿人次,综合营业收入820亿元。
农业的底色越来越鲜亮。“两减量、两利用”水平全国领先,2015年以来化肥农药使用量有望实现“六连降”,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91.7%和91.8%,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创建国家级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3个、农业农村部绿色高产高效示范县18个。“三品一标”农产品有效使用总数达8383个,其中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数居全国第2位。大力推广绿色高效种养模式,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总面积415万亩。
产业蓬勃发展,农民腰包越来越鼓。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23元,同比增长6.8%,增幅比全国高1个百分点,今年有望实现与全国绝对差距进一步缩小;深入实施“四带一自”产业扶贫工程,产业扶贫带动扶贫对象人均直接增收233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的10821元增加到2019年的15416元,从全国第18位上升到第12位。”王华说。 农村民生进一步改善。目前,安徽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85%,行政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率超100%,已建和在建乡镇政府驻地污水设施1180个,中心村污水设施4900多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基本完成,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确权颁证让1215多万户农民吃上“定心丸”,“三变”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从凤阳小岗村“大包干”开始,改革开放40多年来,安徽省做出了一个又一个农村改革样板,改革创新成为安徽最为宝贵、最具优势的遗传基因。
省农业厅副厅长王红介绍,“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让1215.9万户农民吃上了“定心丸”。在此基础上,深入实施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目前全省耕地流转面积4060万亩,流转率50.4%,比全国高出10个百分点。“天长市、旌德县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深入探索延包的路径和方法,保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王红表示。
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在金寨县首轮改革取得预期成效的基础上,新一轮国家级改革试点扩面提速,目前滁州市代表中部地区开展整市试点,并新增泗县、东至县2个县级试点。此外,安徽省还在肥西等18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省级试点示范,取得了明显进展。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按照确资产、确权属、确成员、确股份“四确同步”的要求,安徽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省试点工作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共界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5547.2万人,量化集体资产340亿元,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16324个,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得到构建和完善。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加快强村富民步伐。目前安徽省“三变”改革村级覆盖面已达65.7%,全省10450个村(居)通过“三变”年均集体增收5.4万元,户均增收1093元,“三变”改革走在全国前列。
深化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大力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王红介绍,目前安徽省注册登记的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双双突破10万个,分别位居全国第1位和第5位,分别比2015年增加9.5万个、4.4万个;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762家,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2万多个,大大提高了安徽省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快了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