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滨州市沾化区知恩原生态家庭农场种植的冬枣卖了一个好价钱。“好品质带来了高收益!”农场负责人张亦明说,农场积极推广绿色防控,实施绿色、有机、无公害种植新模式,推广杀虫灯、诱虫罐、粘虫板、防草布等措施,有效减少病虫害,减少打药次数,实现冬枣标准化生产。
冬枣是沾化区富民强区的支柱产业,不仅畅销国内,还打开了出口的大门,先后入选世界军运会直供产品,成功打入美国市场。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当地对农产品质量的高度重视和严格监管。据了解,为切实提升冬枣品质,着力打造农产品生产消费最安全最放心地区,沾化区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不断规范完善基地标准化生产记录。目前,已建设标准化生产基地15万亩,基地产品质量监测合格率达到98%以上。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不仅是沾化区,惠民县以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和原产地追溯为切入点,狠抓“三品一标”认证和标准化基地建设,强化农业投入品监管,规范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农产品生产档案、检测记录,真正从源头上根除质量安全隐患,农产品质量水平保持了“稳中有升、逐步向好”的良好态势。
“为落实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我们建设了全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追溯平台1处,14镇办免费安装柜式二维码合格证监管追溯打印一体机16台套,方便农产品种植养殖散户开具合格证;全县97家种植养殖企业、合作社等生产经营主体免费安装蓝牙二维码合格证打印机,由各种植养殖单位自行开具二维码合格证。”惠民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宫庆志介绍,在韭菜产品开展“双证制”管理工作上,继续加大监管力度,通过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二维码,实现产品质量可追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坚决落实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的“四个最严”要求,东营市垦利区在2017年成功创建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的基础上,2018—2019年区政府又实施“农安垦利”建设项目,巩固和提升农产品质量县创建成果。目前,在全区推广“一站二员三级监管平台”监管模式,全面加强区、镇、村三级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同时,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垦利区投资2100万元建设黄河口水稻标准化基地、黄河口大闸蟹养殖物联网基地,投资680万元建成产业园公共服务大数据云平台,建立资源环境监测、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等一系列数据库集群。
垦利区农业农村局局长胥全永介绍,全区已建成运行镇(街道)监管站7处,设立镇街专职监管员21名,明确包镇(街道)基地网格的科级干部7名,设立村级网格员328名。同时,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建设为服务管理体系,为全区农业、渔业、林业、畜牧业生产基地设立了农产品检测室20处,生产基地安装了监控设备、速测室,建立健全了农产品生产档案,实现了区域内农、林、牧、渔全辐射、全覆盖的监管格局。
借力互联网,广饶县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方面不断探索创新,建设农产品智慧监管追溯平台。在全县75个蔬菜生产、批发基地建立质量安全检测追溯点,消费者可通过农产品携带的二维码,随时查询产品信息。积极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县级以上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部实现检测合格出证,做到了从查询到奖惩的全动态追溯。
同时,加强专业化监管,实行线上管理与线下管理相结合。线上通过广饶县农产品智慧监管平台快速追查县内经营单位信息等追溯信息,应用大数据,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精准化和智能化的管理。线下通过农产品三级网格管理体系,将农产品生产者的基础数据、农事活动、投入品配送数据实时更新汇总,组织镇街、村网格及时更新种植基础数据;推行大王镇做法,实行“镇检测站检测+基层农产品网格员抽样送检+生产基地逢出必检+各基地间委托检测”的做法,力争实现全县农产品生产企业检测数据上传全覆盖。
“我们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评级分类监管办法,对农产品生产单位实行‘红黑榜’分类监管。目前,列入‘红榜’的生产单位有176家,已对其中51家进行了补贴扶持;列入‘黑榜’的生产单位有21家,已全部依法进行处罚。”广饶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刘清海介绍,同时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自2020年,为生产经营主体建立信用档案,增强自律守信定力,用优质农产品去赢得市场。以广饶县农业诚信平台为载体,将企业诚信纳入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