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北京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总体处于全国前列,2019年,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0.85%,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8.50%,小麦、玉米基本实现了生产全过程机械化作业,蔬菜、畜牧、渔业、农产品初加工等产业机械化率分别达到35.46%、66.33%、43.68%、28.90%。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了北京市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并逐步向信息化、智能化、现代化转型发展,现已全面渗透到农业生产发展、农村生态服务、生产组织建设、乡村文化融合、现代职业农民培养等领域。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理论、道路、路径进行了科学性、系统性、战略性的设计安排。北京作为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典型代表,“十四五”时期,北京农机将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全面发展为目标,坚定树立“融合、支撑、创新、服务”大农机理念,强化农业农村生产、生态、生活、示范功能,持续发挥农机科技装备桥梁支撑作用,从六个全面发力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的翅膀,推动形成行政、许可、执法、事业“四位一体”的农机化管理工作新格局,努力描绘一幅农机科技与乡村振兴全面支撑的生动实践画卷。
一是以实干转观念。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农业农村融合发展是大趋势,农机科技有四个转变:第一,“农机”到“装备”的转变,深化“农机”概念认识,从服务农业生产向全面支撑“三农”事务的“装备”转变,拓宽农机装备的应用范围;第二,“环节”到“链条”的转变,农机不在局限于耕、种、收某一环节,而是要建立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链条生产模式;第三,“产品”到“方案”的转变,随着农业生产需求的蓬勃发展,应由提供单一农机产品向提供农机集成配套解决方案转变;第四,“工具”到“桥梁”的转变,要突破农机作为生产工具的局限,发挥农机的桥梁纽带作用,使农机装备成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融合的桥梁,农机农艺信息融合的桥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桥梁,政府企业用户融合的桥梁,京津冀农机科技融合的桥梁。
二是以融合促发展。以农机农艺融合为导向,推动农机装备由“跟着走”向“领着走”转变,积极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设施农业、畜牧渔业、农产品初加工、园林绿化等行业“宜机化”标准制修订,促使新建项目严格按照“宜机化”标准建设。加快改善老旧设施农机通行和作业条件,将适应机械化作为农作物品种审定、耕作制度变革、产后加工工艺改进、农田基本建设等工作的重要指标,促使良种、良法、良地、良机配套;以农机化信息化融合为导向,加快物联网、智能控制、北斗导航等信息化技术在农机装备和农机作业方面的推广应用,积极布局第三代农机、5G通信技术、农业机器人等高新技术的示范应用,推动农机装备精准化作业。
三是以支撑拓范围。农机装备不仅支撑着农业生产发展,还应介入到农村治理和农民培训等领域。在农业生产领域,继续推进大田种植生产全程机械化,突破发展设施农业、畜牧渔业养殖、农产品初加工等关键环节机械化;在农村治理领域,推动农机装备全面介入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垃圾分类处理、人居环境美化等事务,研发、引进、示范、推广适宜当前都市农村发展需求的农机装备,发挥“机器换人”的突出作用;在农民培育领域,以链接小农户生产、职业农民培养、现代农业生产主体扶持为重点,强化现代农业农村技术装备服务组织支撑,提高农业农村规模化水平、组织化水平和社会化服务水平。
四是以创新助引领。立足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功能定位,在技术、体系和模式三大层面,推动农机科技创新发展。技术上,联合中国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加大前瞻性农机科技的研发,建设推进以智能化、信息化为代表的研发平台;体系上,整合产学研推各方力量,打造农机科技创新专家体系,追踪学术前沿,聚焦关键问题,解决迫切需求,全面开展各产业农机科技研究;模式上,探索建立农机科技成果转化途径,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实现农机装备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发农机科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加快先进技术装备的改进研发和推广应用。
五是以服务增应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服务公司等社会化服务组织迅速成长。强化农机服务组织指导管理,加快培育农机新型经营主体,打造设施农业、林果业、农业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机作业服务主体,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间相互合作,组建农机产业联合体,实现风险共担、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应强化农机服务组织扶持政策,优化技术培训、农机补贴、贴息贷款、作业补贴政府购买服务等扶持政策,并向大型化、综合型农机作业服务组织倾斜。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建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为农户提供全程机械作业、农机维修(销售)、农资统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农产品销售对接、金融对接等托管综合服务。带动分散农户共同发展,通过培训指导,将普通农户纳入专业服务体系,打破农业内部封闭循环,带动农户增收。
六是以技术促政策。先进技术及装备的推广应用,为农机作业补贴、收购补贴、购机补贴等相关政策的制订和落实提供了技术支撑,激发了社会大众参与农机化事业的热情。在装备方面,着力改革农机鉴定方式,健全完善农机鉴定制度,加强补贴新产品的鉴定评价工作,推进农机鉴定方式向综合评价方式转变,为农机购置补贴管理方式转型提供基础;在作业方面,加强作业监测技术装备的普及应用,有针对性提升薄弱环节装备水平和作业质量,推动农业农村全面机械化发展;在产业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产品收购补贴等形式,扶持相关生产主体和企业扩大生产能力和经营规模,形成龙头效应,促进产业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