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黑龙江省渔业抓住南渔北移发展机遇,克服疫情和洪涝灾害影响,紧紧围绕水产品稳产保供和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采取“五良”措施,促进“五好”渔业发展,渔业经济保持稳定增长。
一、克服不利影响,渔业经济实现新增长
各级渔业主管部门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渔业经济先后克服了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采取有效措施,渔业经济实现了正增长,为水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黑龙江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67.4万吨,比上年增长3.98%;渔民人均纯收入突破2万元。
二、发挥资源优势,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大力发展大水面生态渔业,与生态环境厅、林业和草原局、水利厅联合出台《黑龙江省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规划》,青花湖集团与省旅投集团实现战略重组,组建北鱼集团,整合大水面资源100余万亩,积极打造龙江渔业航母。特色品种养殖产量较快增长,黑龙江省河蟹产量达到1.4万吨,泥鳅、鲶产量分别超过5000吨,大白鱼、方正银鲫、大银鱼、柳根鱼、黄颡鱼产量均超过1000吨。因地制宜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出台《黑龙江省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规划(2020-2022年)》,建设省级示范区20个,推广面积110万亩,比上年增长23.9%,在第四届全国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创新大赛中,黑龙江省4家企业分别荣获银奖和绿色生态奖。
三、推进健康养殖,绿色发展登上新台阶
开展水产养殖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稳步推动水产养殖尾水治理,持续促进水产养殖用药减量,逐步示范推广膨化颗粒饲料,因地制宜试验推广水产新品种,杜蒙县50万亩淡水鱼基地创建成为省级有机农业示范基地。持续开展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活动,打造一批绿色生态渔业发展模式,29家生产经营主体获得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称号,全省健康养殖示范场总数达到170家,杜蒙县成功创建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四、实施品牌战略,三产融合实现新跨越
积极培育“龙江鱼”母品牌和多个子品牌,品牌效益凸显,经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工作委员会审定,地理标志产品“连环湖鳙鱼”品牌价值达9. 06亿元,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将连环湖渔业有限公司农产品包装标识纳入首批农产品包装标识典范编撰范围。深入开展“龙江鱼”省外销售行动,镜泊湖水产养殖场与北京物美公司合作,省外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仅三家供应基地就向省外销售水产品7184吨,黑龙江省优质水产品走进“两会”餐桌。积极参与国际大米节和绿博会展销,渔业渔政管理局被组委会评为优秀设计奖和优秀组织奖。加强重点项目建设,为青花湖集团争取5亿元政府债券项目,饶河县乌苏里江名特优鱼加工项目被列入省级“百大项目”,大庆市水产品批发交易市场项目和杜蒙渔博园水产品加工项目开工建设。
五、突出科技支撑,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
与黑龙江水产研究所开展科技合作共建,淡水鱼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体系作用发挥明显。发挥国家级科研机构优势,在杜蒙建立了科学实验基地,国家重大科技攻关专项蓝色粮仓项目落户杜蒙连环湖,特色鱼类养殖、苇塘河蟹生态养殖、“双效”降碱渔农异位种养取得阶段性成果。发布2020年水产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南蟹北养技术、盐碱水养鱼技术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小龙虾越冬繁育技术逐步推广,稻田培育扣蟹技术大面积推广,扣蟹苗种供应率已经达到33.6%,解决了外购苗种制约产业发展瓶颈问题。
六、规范行业管理,依法行政迈出新步伐
全面完成65个县级、12个市级和省级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编制发布工作,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62个县(市、区)完成了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工作,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保障了水产养殖发展空间。出台了《黑龙江省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办法(试行)》《黑龙江省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实施方案》,启动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工作,黑龙江省共认定渔业官方兽医421人,设立申报点102个,纳入全国官方兽医统一管理和黑龙江省政务服务网行政审批事项。
七、创新工作机制,渔政管理再上新水平
积极探索源头治理、网格化管理、部门联动、人防技防结合、行刑并用、社会监督等渔政管理机制,组织开展“渔政亮剑2020”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格落实国家松花江流域禁渔制度,严厉打击电鱼、绝户网捕捞、涉渔“三无”船舶、违规渔具等违法违规行为。共计清理整治违规网具1.2万张(顶),行政处罚案件148起,移交司法案件50起。渔业渔政管理局等3个单位和5名个人在“中国渔政亮剑2020”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中工作成绩突出被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甘南县农业农村局查处案件被评为全国渔业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优秀案卷。
八、加强合作联动,边境管控取得新成绩
推广抚远市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强边固边试点经验,完善省市县乡村“五级”管边制度,加强与公安、海事、外事、边防等部门合作,参加省边防委黑龙江联合检查活动,严厉打击各类违法捕捞行为,渔民越境捕捞仅发生2起,为历史最低,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国际形象。加强对俄渔业交流合作,开展边境水域春秋两季联合执法检查和鲟科鱼类联合增殖放流活动,交流经验,增进互信,共同维护边境水域渔业资源。通过中俄渔业混合委员会会议和中俄渔政工作会议,促进俄方采取限制捕捞作业时间、清理固定和流动网具、禁止商业捕捞等有效措施,降低俄方大麻哈鱼捕捞强度,今年洄游黑龙江省的大麻哈鱼明显增多,切实维护了应有的权益。
九、承接林蛙管理,渔业发展增添新成员
召开管理职能移交会商会、专家和养殖户座谈会,组织开展林蛙产业调研,顺利完成了林蛙类管理职能移交工作,渔业产业结构增添了新内涵。联合林草等部门下发了《关于转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蛙类保护管理的通知〉的通知》《关于做好部分野生动物调整纳入畜禽和水生动物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稳妥做好禁食野生动物后续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组织开展相关蛙类保护和增养殖管理调研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做好相关蛙类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相关政策,规范养殖管理,保障养殖户合法权益,保护野生林蛙资源。黑龙江省林蛙产业平稳有序发展,养殖产量达到1827吨。
十、落实人大决定,资源保护取得新成效
会同生态环境、水利、林草等部门联合印发《黑龙江省松花江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举办全国放鱼日同步活动和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开展“全省打击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及非法交易水生野生动物专项执法行动”,对水生野生动物展演场所、人工繁育养殖场、农贸市场、超市、餐饮店、电商平台等进行联合执法检查。累计投入资金2490万元,其中地方和社会资金1074万元用于增殖放流,总计增殖放流鱼类苗种1.05亿尾,其中珍稀濒危物种234.5万尾,比上年增加30%。成功救助一条300斤雌性达氏鳇并繁育鳇鱼苗32万尾,放归黑龙江水域,自然水域鱼类资源逐步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