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现代种植离不开专业化服务。日前,本报记者赴湖北、吉林、山东、河北等地采访调研,发现专业化服务组织以多种形式存在,且逐渐发展出完善的服务体系,对提高粮食种植效益作用重大,但也存在一些服务项目不够规范的情况,有待进一步完善。
本报记者 王澎
“我们村有180多户,人均耕地3亩多。”吉林省四平市梨树县榆树台镇董家村的王方全拍着胸脯说,“自从成立了合作社之后,每年我们村的农活只需要社里的十几个人就能全部完成了,其他人可以外出务工或者照顾子女。”
随着农业生产集约化、机械化、规模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加入合作社,有的将土地流转给别人种植,有的自己流转土地种植。2011年7月,王方全带领村里的几个人成立了梨树县现代天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不但可以种植董家村的农田,还覆盖到了临近几个村。通过土里流转,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有的外出务工,有的自己经营小买卖,而真正忙碌在田间地头的只有合作社的十几个社员。
“一垧地每年的流转费用在1.1万元左右。”董家村的张海军告诉记者,“如果将自家的地流转出去,什么都不干一年就能有小两万元的收入。我自己除了自家的1.2垧(一垧折合15亩)地外,还流转了四五垧地,每年靠种地能有个七八万的收入。”
在梨树县梨树镇八里村,加入合作社种植可是一件有门槛的事,只有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的人才能加入合作社种田。卢立国就凭借着自己出色的农机驾驶技术加入了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开农机是计件发工资。”卢立国告诉记者,“每年农忙时工作量比较大,其他时间清闲一些,比外出打工自由得多,而且收入也要高一些。”
“现在农民不光可以将土地托管交给合作社,更可以以土地入股。”梨树县卢伟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卢伟告诉记者,“带地入社这种模式是我们近年来主推的合作模式,农民不但可以在秋收卖粮后分红,还可以在年终结算时根据合作社一年经营收益来进行二次分红。”带地入社的模式,不仅仅可以给农民带来更多收益,更可以起到风险共担的作用,以往单纯土地租赁的模式,大户无论丰年、灾年都交给农民固定价格的地租,丰年农民不增收、灾年大户独担风险,这些都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
近年来,专业化合作组织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地生根发芽。“农民加入合作社,最大的好处就是节省开支。”梨树县农业局副局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王贵满告诉记者,“合作社统一采购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除了质量有保证外,价格也要比农民自己购买低10%~20%,而且土地集中起来后,大型机械就可以发挥作用。”
今年,梨树县的合作社数量增加到181个,比去年增加了148%。而这些合作社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种植成本的降低,新种植技术也伴随着合作社推广开来。玉米高光效宽窄行种植技术可以使玉米产量提高10%以上,推广面积从去年的18万亩增长到70万亩,增长了近3倍;玉米免耕播种机数量达到600台,比去年增长150%“这都得益于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王贵满说,“宽窄行播种机和免耕播种机的机械价格比较高,单个农民很难负担得起,也难以维护。而专业化合作组织的出现给新技术推广带来了助推力。”
本报记者 何红卫 李飞 通讯员 吴启明
育秧工厂是做什么的?育秧?在湖北省监利县尺八镇林塘村尚禾农民合作社的育秧工厂里,理事长欧阳斌谈的最多的可不是育秧。
去年,记者来此采访,欧阳斌把育秧工厂带给农民的实惠挨个数了一遍。今年,记者再访此地,他又给记者算了半天专业化服务的惠农账。
“从种到收,全程打包服务,农民端着茶杯,穿着皮鞋,就把钱赚了。”监利人有擦皮鞋的习惯,“擦鞋嫂”还是该县的劳务品牌,敢说让农民穿着皮鞋赚钱的话,欧阳斌自然是心里有底:合作社全过程服务水稻种植,打包价格为590元,比自耕自种节省约200元。
据欧阳斌介绍,这200元的惠农效果从买稻种育秧就开始了,合作社与农民签订育秧订单后,集中与种企谈判,低价统一采购,最大化地降低水稻种子价格。植保环节,携农机入股的机手们,操作喷洒范围可调的药肥一体打药机提供服务,每分钟打1亩田,比农户自己打药施肥每亩省20元钱。
在毛市镇柘福村的昊天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兵把专业化服务的惠农账算得更细,一边拿着全程服务价目表,一边在心里按着计算器,他说:“按这个表上列的全套服务的价格,农民购买服务的成本是1.2元/平方米·季,一年种两季就是2.4元;再按今年的平均产量计算,一平方米收入4.5元,单个平方米净利润是2.1元。也就是说,农民不用种地,一亩地里也能净赚1400元。”
作为湖北粮食第一县,监利今年水稻测产预估为29.5亿斤,较上年增加1.4亿斤。“得益于我县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得益于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也得益于育秧工厂带动现代农业发展,今年监利的水稻又是好收成。”监利县委书记董新发告诉记者,全年粮食丰收,育秧工厂应该记一大功。
监利育秧工厂,确实火了。2012年,监利有了第一家育秧工厂,过去三年来,每年新增育秧工厂十几家,截至目前,已建成集中育秧示范点220家,其中工厂化育秧大型基地43家。43家育秧工厂总投资3亿元,服务面积60万亩,带动全县机插秧面积110万亩。
千百年水稻种植传统固然是育秧工厂发展的重要原因,但为何如此快?为何是这两三年?
监利县委常委胥金普向记者解释说,这两年监利县以补贴、金融服务和政策支持三种方式全力扶持育秧工厂发展。资金扶持方面实行以奖代补、先建后补,县财政对每个建成的标准化育秧工厂一次性补贴20万元左右。金融服务方面实行竞争分配贴息贷款,2014年对全县7000家新型经营主体贷款贴息2900万元,融资3亿元。政策支持方面,对土地连片流转500亩以上的受让者每亩给予30元的奖励。
更重要的是,火起来的育秧工厂,已不仅仅承载着为监利稻农育秧的功能。
记者采访发现,两年前,监利首批育秧工厂确实以集中育秧为主,但去今两年,既有和新建的育秧工厂,一般以合作社形式承载集中育秧、农机服务、统防统治、农资供应、水稻种植、蔬菜生产等6项功能,产业链更为完备的育秧工厂还有建有畜牧养殖、水稻烘干、存储、土地托管、种苗培育等其他专业合作社。监利县委办公室副主任邹海滨告诉记者,目前,监利全县43家育秧工厂发展合作社344个,大多都可提供专业化服务。
育秧工厂,俨然是一个新型经营主体和专业化服务组织的农业综合体了。
以昊天农机专业合作社为例,作为新型经营主体,除流转土地3000亩外,它还经营着不少农民入股和托管的土地,这些土地上全部种植水稻,而且品种统一,理事长周兵的想法是为以后做稻米品牌打下基础;此外,育秧设施的集中使用期是每年三个月,其余时间,昊天农机专业合作社以育秧设施入股,和台湾阿里山蔬菜育种公司合作进行蔬菜育种。
作为专业化服务组织,昊天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套服务项目包括:机耕、育秧、插秧、植保、测土配方、收割、烘干、存储。而且,合作社社员还有优惠,全套服务社员价为650元/亩,并享受二季作物纯利的25%。
育秧工厂的专业化服务,农民认可吗?
监利县新沟镇秦阳村的李其清,流转了90亩低洼田和30亩沟塘,稻虾间作,今年小龙虾没卖上价,只赚了6万元,种水稻的毛收入有20万元。
“流转得再多也能种,就是人手不够。”李其清告诉记者,现在监利雇一个劳动力,一天的工资就要180元,还要提供两三餐饭,算下来劳动力成本要200元。但是,在育秧工厂购买专业化服务,含3斤种子在内的育秧、机插秧服务,每亩地才仅需240元。“可惜的是,我流转的是低洼田,不便机械操作。”现在还指望不上育秧工厂的全程服务,李其清很是遗憾。
采访中,记者发现了一件有趣的事,再好不过地说明了育秧工厂的惠农效应:毛市镇柘福村的一个年近花甲的农民,家里三口人的耕地以700元/亩(每亩800平方米)的价格流转给了村里的育秧工厂,而自己又以200元/亩的价格流转了70亩低洼田。
“育秧工厂种地效益高,我高价流转出去,低洼田现在还指望不上机械化,我低价流转进来自己种。”笑着说这话的农民叫杨时好,村里人都说他是个“精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