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近年来,彭水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整合一切政策资源,加速推进甘薯产业化进程。明确以生态为本、特色为魂、效益为重,以加工带生产、以公司带农户、以营销带市场的总体原则,科学编制全县甘薯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抓良种繁育场、加工工场、产品市场,突品种改良、品质提升、品牌培育,促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主线,以品种改良、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培育为重点,强力推进甘薯产业化进程,努力打造中华薯业强县。
甘薯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是重庆市仅次于水稻、玉米的第三大作物。甘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用途广泛,特别是其块根富含淀粉,是淀粉初、深加工的重要原料。甘薯营养丰富,具有保健防病、延年益寿的功效,深受消费者青睐,具有很好的开发前景。
持之以恒势头好
近年来,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把甘薯产业作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深化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坚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以特色效益为核心,立足资源优势,着眼市场需求,强化科技支撑,延伸产业链条,持之以恒地推进甘薯产业产业化,努力把甘薯产业建设成为富民强县的骨干支柱产业,已跻身重庆市薯业大县。
经过4年的努力,彭水甘薯产业呈现“六有”良好发展势头:一是有规模。种植面积达30余万亩,其中高淀粉甘薯15万亩。二是有效益。与传统甘薯比较,商品价值显著提升,一方面高淀粉甘薯亩均产量翻了一番,由2000斤增加到5000斤;另一方面淀粉含量的商品价值翻了一番,由12%增加到24%。三是有龙头。全县有群英农业、郁山晶丝苕粉、黄鑫农业等10余家龙头企业带动,10个甘薯加工企业加工鲜薯能力在1万吨以上,加工专业大户在200家以上。四是有品牌。获批彭水苕粉地理商标、郁山晶丝苕粉绿色食品认证,“郁山”牌、“蔡大哥”牌、“龙须”牌系列产品远近闻名,出口至英国、中国香港等地。五是有市场。郁山晶丝苕粉进入重百超市、江北机场,部分甘薯产品已远销日本、英国及港台地区,尤其是紫薯粉丝在香港供不应求,仅香港伤心酸辣粉连锁店需求量就达到2000吨以上,每斤价格达48元;同时随着甘薯淀粉在化工、医药、食品等行业的广泛应用,市场需求日益增大。六是有影响。彭水已成为重庆市甘薯产业基地示范县,郁山镇因郁山晶丝苕粉被国家农业部评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小甘薯成大产业
彭水坚持学习借鉴全国其他地区发展经验,依托国家甘薯产业技术研发中心,以及西南大学、三峡农科院、浙江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立足资源优势,着眼市场需求,尊重客观规律,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甘薯产业科学发展。
在财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彭水坚持每年整合投入2000万元,重点支持甘薯产业化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与西南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致力于甘薯新技术、新品种、新成果的引进、试验、推广及产业化研究,强化市场化运作、龙头企业带动,基本形成晶丝苕粉、膨化食品、食用紫薯、食用蔬菜薯等薯类产品多元化发展格局。2013年,全县甘薯种植面积29.3万亩,优质甘薯基地化种植15万亩,其中实施高产创建2万亩,种植农户达到8.7万户,年产鲜薯48万吨,累计加工鲜薯达11.6万吨,生产淀粉2.5万吨、粉丝1万吨、L-乳酸0.5万吨,实现产值5亿元。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人均增收642元,薯农户均增收3800元。
如今,小小甘薯已逐步成为彭水县富民强县的特色主导产业,彭水已跻身重庆市薯业大县,甘薯产业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农委、市扶贫办、市财政局等市级相关部门也给予具体指导和大力支持,主动把彭水甘薯产业纳入市级特色效益农业重点项目和扶贫主导产业给予政策扶持,为彭水甘薯产业发展把脉定向、提供强力支撑。
科学引领创高产
针对多年来彭水甘薯品种老化、生产粗放、技术落后、缺乏龙头引领情况,彭水坚持抓规划,强整合,提升薯业发展源动力;抓基地,强科技,提升薯业发展辐射力;抓龙头,强加工,提升薯业发展生命力;抓市场,强品牌,提升薯业发展竞争力;抓体系,延链条,提升薯业发展爆发力。
为了加快品种改良,提高甘薯商品化率,近年来,彭水深化“院县(企)合作”,组建研发中心,建立甘薯专家大院,加强甘薯良繁体系建设和新品种推广,逐步建立以脱毒原原种基地、良种生产基地、健康种苗商品生产基地为主体的甘薯良种繁育体系。全县先后引进和发展豫薯、徐薯、渝薯等高淀粉薯系列和紫薯等近40个新品种进行对比试验,全县甘薯品种改良率达到60%。
同时,还紧紧围绕高产创建,大力推广甘薯与油菜轮作、甘薯与玉米套作等种植模式,推广运用堤埂、堆栽、浅栽平插、增施农家肥和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积极推进甘薯耕、种、收全程机械化试点,加强基地内产业路、水利设施等配套建设,降低甘薯生产劳动强度,提升甘薯产业的比较效益。大力推进“公司+基地+农户”和订单农业、协会管理模式,加强技术培训与推广,引导薯农科学种植、科学管理,促进甘薯基地建设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区域化合理布局,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从甘薯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农技人员都要深入一线,向农民朋友传授科学栽培及管理技术。
目前,全县已拥有规模以上淀粉加工企业10家,其中市级龙头企业2家、县级龙头企业8家、加工大户200余家。2013年加工鲜薯15万吨,生产甘薯淀粉2.5万吨、粉丝1万吨,实现产值6亿元。
综合推进市场俏
靠山不仅要吃山,更要靠山脱贫致富。彭水山多地贫,种植甘薯便是靠山吃山的结果。
彭水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深化扶贫开发始终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彭水“三农”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针对这一命题,彭水立足于有较大的种植规模、有较好的种植习惯,尤其是贫困群众易接受、易发展的有利条件,将甘薯产业作为深化扶贫开发、落实精准扶贫措施的主导产业,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今年,全县甘薯种植面积30万亩,其中品种改良18万亩,成为贫困群众增产增收的主要渠道。
发展小甘薯,培育大产业。近年来,彭水根据丘陵山区实际和甘薯产业特性,按照初级加工在基地、精深加工进园区的原则,合理布局和完善甘薯梯度分段加工体系,不断延伸产业链条,鼓励和支持加工企业开发新产品、引进新工艺,扩大企业规模,带动甘薯产业增效、薯农增收。如今,甘薯淀粉、晶丝苕粉、膨化食品、食用紫薯、菜用薯尖等甘薯产品多元化格局初具雏型。与此同时,彭水还立足生态功能保护发展区的功能定位,鼓励和支持加工企业配套完善治污设施,加强薯渣、薯藤等综合利用,积极推进循环发展、生态发展。
品牌就是市场,品牌提升效益。彭水加强市场营销,强化“农商对接”、“农超对接”,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市场,促进薯产品进超市、进机场、出国门。在培育特色品牌上下功夫,加快甘薯品牌建设,“郁山”“龙须”、“蔡大哥”等系列品牌为主的薯产品备受消费者青睐,“郁山牌”晶丝薯粉荣获“重庆市著名商标”称号,彭水甘薯、彭水晶丝苕粉地理标志商标及绿色食品认证已获得批准。“郁山苕粉,百年工艺,手工制作,生态食品”,有口皆碑、口口相传。
彭水甘薯产业发展规划
持之以恒努力建成中华薯业强县
——基本思路。紧紧抓住生产环境适宜、生态环境优越、交通条件便捷、产业基础较好、品牌培育初显、政策优势明显等优势,紧紧围绕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以建设中华薯业强县为目标,以抓良种繁育场、加工工场、产品市场,突品种改良、品牌培育、品质提升,促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为主线,立足现有基础,尊重客观规律,挖掘发展潜力,不断提升甘薯产业化经营水平,努力把彭水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甘薯科技集成示范基地和最具影响力的甘薯种源繁育供给基地、甘薯产品加工基地,努力把甘薯产业建设成为富民强县的骨干支柱产业。
——总体要求。为了让甘薯产业生生不息,按照发展小甘薯、培育大产业的总体要求,提速推进甘薯产业化经营,加快“一支柱三基地”建设步伐,持之以恒地坚持市场导向原则、效益中心原则、科技支撑原则、基基础原则、协会纽带原则,把甘薯产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培育新的骨干支柱产业、深化扶贫开发的一项重要任务来发展,努力建成中华薯业强县。
——产业目标。健全完善良种繁育、梯度加工、市场营销、科技支撑、组织保障5大产业体系,切实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提升甘薯产业发展稳定性、带动性和市场竞争力,努力把甘薯产业打造成为彭水农业农村经济的又一骨干支柱产业,成为彭水县域经济增长的又一推动极。彭水县委、县政府确定,到2017年,全县甘薯良种繁育基地稳定在1万亩以上,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品种改良率80%以上,加工转化率50%以上,年产鲜甘薯55万吨以上,综合产值突破1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亿元以上。到2020年,全县甘薯良种繁育基地稳定在2万亩以上,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品种改良率95%,加工转化率75%以上,年产鲜甘薯60万吨以上,综合产值突破20亿元,其中工业产值15亿元以上,推进全县甘薯产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基地建设。一是加强与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中心的战略合作,以促进甘薯科技孵化、技术熟化、集成简化和队伍优化为着力点,深化校(院)地、校(院)企合作,积极把彭水打造成为西部地区甘薯科技集成示范基地,为甘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二是以彭水薯业科技研发中心、种繁企业为重点,加快现代化甘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研发繁育一批适合丘陵山区发展、具有彭水地标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努力把彭水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甘薯种源繁育供给基地。三是以提升甘薯加工转化率和商品化率为重点,坚持以加工带生产,形成初加工在基地、精深加工进园区的梯度加工体系,研发新产品、新工艺,加速形成甘薯产品多元化格局,努力把彭水建设成为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甘薯产品加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