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峰 本报记者 吕兵兵
9月17日,秋雨绵绵,山东省高青县花沟镇邱耿村花生种植大户庄丙文,正忙着在自家棚屋里摊晾新收的花生。“挺麻烦,赶上连阴三四天了,这没晒干的花生容易发霉变黑,会影响卖价了。”庄丙文说,他今年种了12亩花生,亩产在1000斤左右,眼下的价格比去年高一点,担心质量不好卖不上好价。
山东是我国的花生主产区。据山东省农科院花生所相关专家介绍,受去年花生收益较低和前期干旱天气等原因影响,今年花生播种面积和收获面积都有所减少,目前开秤收购价格在2.8元/斤以上,高于去年同期。最近一周正是收获高峰,但普遍遭遇连绵秋雨,影响了收获和及时晾晒,导致质量下降。综合分析,花生价格走势将会继续上扬。
地处黄泛区的高青县,多为沙质土壤,比较适合种植花生,全县花生面积常年保持在2万亩以上。
庄丙文介绍,现在种花生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播种、覆膜、一机四垄,一次完成。种子播进土就基本不用管了,平日管理要做的就是打打药、施施肥、治治虫、控控旺。今年山东旱情严重,但高青不是重旱区,加上灌溉条件好,花生产量没太大影响,一般地块亩产1000斤,高产地块能达到1200斤。
50岁的耿培红今年种了7亩花生,他是庄稼地里的“仔细人”。“平均一亩地施3方土杂肥、50公斤二胺,得150元;2公斤薄膜12元,机耕40元,机收50元,种子36斤,总计216元。打药控旺、治虫三遍,还要花15元。今年按开秤价算,亩收益约2000元,比种植小麦、玉米划算一些。但花生在收获环节用工多一些,一般1~2个工,总共要用5个工左右。”耿培红拿着自己的种地笔记本对记者说。
高青的花生种植户反映,现在种花生有两个主要难题。一是专门的花生机械少,收获环节是拖拉机焊上大平锄将地里的花生翻上来,然后将花生带棵运回家,再人工把果子摔打下来,耗费人力。听说现在有专门收获的机械,但本地种植户的花生面积普遍偏小,花3、4万元买机械不太现实。再者,花生的晾晒问题不好解决。花生收获后要及时晾晒,不然会发霉变色,影响外观,晾晒要占用场地,农户一般在公路上或房顶上晾晒,缺少专用的晾晒场地。今年赶上阴雨天气,这个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
高青县农业局副局长杜作忠介绍,去年全县花生面积一度达到2.5万亩,这是因为前年的价格每斤较正常年份高出了1块钱。去年价格回归理性,今年种植面积又降了下来。
“现在种花生,花生种是关键,最好一年一换。农民对作物良种普遍有着较高认识,但也有不少农户留种。花生种留两到三年还可以,时间再长,作物品质会出现退化,影响产量和品质,得不偿失。”杜作忠说。
他还总结,现在花生种植有三个问题需要重视。
一是在新技术推广环节遇到了“最后一公里”问题。因为现在种地都是些中老年人,他们大都沿用自己习惯的耕作管理方式,对新技术的认识、应用,需要一段时间。
二是秸秆处理问题。花生秸秆是优质饲料,因为要覆盖农膜,秸秆中混杂了塑料,而摘除塑料又需耗费大量人力,降低了这一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三是机械推广难。花生属小杂粮,不同于大田作物,农民多在零散边角地种植,不利于机械耕作。现在,机械手们多数是将机械改造后进行花生的犁地、播种和翻耕,在收获环节还多是人工作业。
在高青,也有不少小规模的花生加工和收购企业,生意还算红火。
黑里寨镇刘信南村的田泉开着一家榨油作坊。榨油工艺为祖传手艺,很多时候走街串巷为农民榨油。“咱做的多是来料加工,收取一定的加工费,现在是加工一斤花生收7毛钱。榨油的工序为扩皮,上锅炒,再榨油,一般100斤花生能出28斤油,榨出的油是纯正花生油。这几年自己加工花生油的多了,生意还不错,去年的加工量达到了6吨。”田泉说。
也有经纪人做花生收贮生意的,他们开车进村入户收购花生。花生收上来后,主要是销售给大型的花生油加工企业,赚取差价,一般一斤花生赚取0.1元钱的利润;也有一部分是收购留作自家油坊加工后销售的。今年,田泉就开始这样做,在靠近花沟镇的兴旺村附近蹲点收购花生,现在每天的收购量为1~2吨。
冯军兵 本报记者 李杰
时值金秋,走进河北省大名县孙甘店乡,成块连片收获好的花生整齐地摆在地里,在进行脱秧前的晾晒。孙甘店村农民仝爱芬一大早就忙了起来,找工具、雇工人、联系收获机,忙得不亦乐乎。“今年花生长势很好,亩产在700斤左右,俺种9亩多地,能收花生5500多斤。”她兴奋地告诉记者。
记者从大名县农业局了解到,眼下,新花生果的收购价是2.7~2.8元/斤,花生仁收购价3.8~3.9元/斤,质量较好的能卖到4元以上。“今年花生面积减少了,价格在上涨,花生经销大户认为价格还有上升空间,所以都在存储,收购形势看好。”大名县农业局贾新旺告诉记者。
亩纯利在2000元左右
地处黄河故道的大名,沙质土壤不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该县近年与河北省农科院粮油所、山东省花生研究所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不断加大科技扶持力度,引导农民发展花生生产。
据大名县农牧局局长赵宏文介绍,目前,全县花生种植面积稳定在32万亩以上,年产花生8.2万余吨,面积和产量均居河北第一,总产在全国排位第12名,花生总产值近5亿元,先后被授予“全国油料百强县”、“中国花生之乡”等荣誉。
近几年,花生种植效益相对较高。孙甘店村农民朱章锁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亩地花生从种植到收获,人工和化肥占支出比例稍大点,每亩大概需要500多元,剩下的耕地、浇水、农药和种子要300多元,除去成本,每亩能净挣2000多块钱。
“现在这花生上下全是宝,花生米直接卖到加工企业,剩下的花生秧、花生壳也是做饲料的好东西,这两样每亩地也能卖二三百元,这样算下来还能多赚一笔钱呢。”村民朱永安接过话茬乐呵呵地说。
产地市场辐射15个省市
作为“农业部定点市场”的小南李庄村花生市场是我国长江以北最大的花生交易市场,是山东莱阳鲁花、青岛嘉里等大型油脂企业及国内各大城市农贸市场原料花生的主要采集地,以每年20万吨的交易量闻名全国。
依靠南李庄花生市场的带动,周边金滩镇、张集乡充分发挥花生资源优势,又建设了2个花生专业批发市场。这几个市场的年交易量达25万吨,相当于全县花生总产的2倍多,交易额10亿多元,辐射冀、鲁、豫、辽、皖、苏等15个省市。
记者了解到,这个村还建有规模以上花生初加工企业20多家,年消耗原料花生达8万余吨,生产有烤花生、花生饮料、花生食品、精炼花生油等系列产品30余种。
在县农业部门扶持下,小南里庄村利用原有的花生市场基础,依托南边村庄农民大规模种花生的优势,先后投资1000多万元,将南李庄花生市场扩建成了花生商城。同时,规划建设了南李庄—孙甘店—南石冲—马牧地5公里花生初加工产业长廊,形成产、供、销一体的花生产业。
完整产业链拉动农民增收1.5亿
大名县委书记房延生介绍,近年来,该县立足花生资源优势,着力培育花生集群产业发展,建立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以政府引导为纽带、带动农户共同发展的产业化经营体系,积极帮扶现有龙头企业升级,做大规模,着重发展了一批炼油加工、休闲食品、外贸出口和集散收储企业。
位于该县食品工业园区的名福植物油有限公司,拥有年加工花生米6万吨、生产花生油2.5万吨、花生粕3.1万吨的生产线,每年出口分级花生米1万余吨。相邻的名威食品有限公司,拥有20多种单品、30多个口味的裹衣膨化花生健康食品,公司年产值4800万元,实现利税630万元,安排就业岗位200多个。同时,还建设培育了名威、名龙、康宏等十几家花生休闲食品加工企业,扶持了孙甘店花生果筛选厂、康宏花生出口等企业。
目前,该县花生产业已经形成从种植、销售到深加工完整的产业链,优质花生原料及深加工产品不仅远销国内多个省份,还远销俄罗斯、荷兰等国家。花生产业总产值28亿元,产业增加值7亿元,直接和间接为该县农民增收1.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