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农业厅关于2018年审定农作物品种的通告
(2018年4号)
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八届二次主任委员会会议于2018年3月14日在福州召开。会议审定通过了水稻、玉米、大豆等3类主要农作物44个品种。现予以公布。
一、水稻
1.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01
品种名称:民优919
申请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民源A×福恢91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8.8天,比对照金优2155迟熟1.2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植株较高。每亩有效穗数17.7 万,株高110.4 厘米,穗长23.4 厘米,每穗总粒数150.5粒,结实率85.59%,千粒重26.5 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中抗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1%,整精米率53.3%,垩白度13.5%,透明度3 级,碱消值6.8,胶稠度54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4%。
产量表现:2015参加福建省早稻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3.06公斤,比对照金优2155增产5.49%,达极显著水平;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529.02公斤,比对照金优2155增产8.06%,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497.09 公斤,比对照金优2155 增产7.04%。2017年参加省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16.74公斤,比对照金优2155增产 4.16%。
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秧龄为30天。栽插规格以16.7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为宜,每穴栽插2粒谷苗。栽培上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配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水分管理上掌握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露晒田、复水抽穗、后期湿润灌溉的原则。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民优919属早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29天左右,比对照金优2155迟熟1天;产量较高,中抗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福建省作早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2.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02
品种名称:深优957
申请单位: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选育单位: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品种来源:深95A×α—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9.5天,比对照金优2155迟熟1.9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每亩有效穗数18.3 万,株高105.6 厘米,穗长21.3 厘米,每穗总粒数144.2 粒,结实率85.32%,千粒重26.7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3.0%,整精米率49.9%,垩白度6.0%,透明度2级,碱消值4.2级,胶稠度8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6%。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福建省早稻区试,平均亩产507.69公斤,比对照金优2155增产7.73%,达极显著水平;2016 年续试,平均亩产520.81 公斤,比对照金优2155 增产8.85%,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514.25 公斤,比对照金优2155 增产8.29%。2017年参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6.8公斤,比对照金优2155增产8.2%。
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秧龄为30天。插植密度18厘米×20厘米,丛插1~2粒谷。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6:1.0,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3:1:1。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深优957属早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对照金优2155迟熟2天;产量高,中感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栽培上中后期应控氮防倒伏,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3.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03
品种名称:潢优308
申请单位: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兴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福建禾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兴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潢达A×广恢308
特征特性: 2016年区试全生育期127.2天,比对照金优2155早熟1.2天,2017年续试,全生育期127.4天,比对照T78优2155早熟2.0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植株较高。每亩有效穗数18.9万,株高99.1厘米,穗长21.5厘米,每穗总粒数150.0粒,结实率83.31%,千粒重26.5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8%,整精米率62.7%,垩白度2.1%,透明度1级,碱消值6.9级,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3.0%。
产量表现:2016年初试,平均亩产530.97公斤,比对照金优2155增产10.97%,达极显著水平;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557.83公斤,比对照T78优2155增产10.99%,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44.40公斤。2017年参加省早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3.35公斤,比对照金优2155增产6.5%。
栽培技术要点:作早稻种植,秧龄为30天。栽插规格以16.7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为宜,每穴栽插2粒谷苗。栽培上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配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水分管理上掌握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露晒田、复水抽穗、后期湿润灌溉的原则。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潢优308属早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对照金优2155早熟1天,比对照T78优2155早熟2天。产量高,中抗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福建省作早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4.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04
品种名称:旺两优338 (区试名:T两优338)
申请单位:福建旺穗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选育单位:福建旺穗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旺9S(原名:T528S)×旺恢338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42.4天,比对照Ⅱ优明86迟熟3.2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分蘖力强,穗大粒多。每亩有效穗数14.3万,株高123.4厘米,穗长25.4厘米,每穗总粒数228.3粒,结实率81.68%,千粒重24.5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8.9%,整精米率63.8%,垩白度3.1%,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5%。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省中稻初试,平均亩产577.13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20.32%,达极显著水平;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37.66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4.21%,达极显著水平。 两年平均亩产607.39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7.27%。2017年参加省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93.99 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 19.79 %。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秧龄为30天。插植密度20厘米×23厘米,丛插1~2粒谷。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5:1.0,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5:3:2。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旺两优338属中籼两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42天左右,比对照Ⅱ优明86迟熟3天。产量高,中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5.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05
品种名称:广两优927
申请单位:福建农乐种业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福建农乐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广占63-4S×乐恢92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 141.8 天,比对照 Ⅱ 优明 86 迟熟 2.3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千粒重较重。每亩有效穗数 13.5 万,株高 121.8 厘米,穗长 25.5 厘米,每穗总粒数 190.0 粒,结实率 81.20%,千粒重 30.5 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2%,整精米率 63.4%,垩白度 3.3%,透明度 1 级,碱消值 7.0 级,胶稠度 76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16.1%。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省中稻区试,平均亩产520.38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4.41%,达极显著水平;2016 年续试,平均亩产 610.15 公斤,比对照 Ⅱ 优明 86 增产 8.06%,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 565.26 公斤,比对照 Ⅱ 优明 86 增产 6.23%。2017年参加省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9.57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3.40%。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秧龄控制在25~30天。插植密度20厘米×23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6:1.0,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3:1:1。水管上及时烤田,湿润稳长,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广两优927属两系中籼杂交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42天左右,比对照Ⅱ优明86迟熟2天。产量高,中抗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优质三等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福建省作中稻种植,栽培上中后期应控氮。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6.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06
品种名称:广8优676
申请单位: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广8A×福恢676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9.9天,比对照Ⅱ优明86迟熟0.8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3.8万,株高131.5厘米,穗长25.9厘米,每穗总粒数232.2粒,结实率85.39%,千粒重25.1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2%、整精米率65.0%、垩白度5.3%、透明度1级、碱消值5.0级、胶稠度7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2%。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福建省中稻区试,平均亩产582.05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7.47%,达极显著水平;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53.35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5.71%,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 617.70 公斤,比对照 Ⅱ 优明 86 增产16.59%。2017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81.39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7.99 %。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秧龄为25~30天。插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8:1.0,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3:1:1。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广8优676属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比对照Ⅱ优明86迟熟1天。产量高,中感稻瘟病,米质较优。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中后期应控氮防倒伏,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7.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07
品种名称:M76优212
申请单位: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选育单位: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
品种来源:M76A×福恢212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9.4天,比对照Ⅱ优明86早熟0.1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3.8万,株高125.1厘米,穗长25.6厘米,每穗总粒数220.6粒,结实率80.29%,千粒重27.7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5%,整精米率60.2%,垩白度1.2%,透明度1级,碱消值6.3级,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2%。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省中稻组区试,平均亩产565.74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4.18%,达极显著水平;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602.73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3.05%,不显著。两年平均亩产 584.24 公斤,比对照 Ⅱ 优明 86 增产8.61%。2017年参加省中稻组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85.96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 18.92 %。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秧龄为30天。插植密度20厘米×23厘米,丛插1~2粒谷。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5:1.0,基肥、分蘖肥、穗肥比例为5:3:2。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M76优212属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40天左右,与对照Ⅱ优明86相当。产量高,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适宜福建省作中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8.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08
品种名称:福农优676
申请单位:福建禾丰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建禾丰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福农A×福恢676
特征特性:2016年区试,全生育期143.0天,比对照Ⅱ优明86迟熟2.8天;2017年续试,全生育期144.5天,比对照Ⅱ优3301迟熟1.0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后期转色好。穗大粒多,每亩有效穗数12.7万,株高131.4厘米,穗长27.0厘米,每穗总粒数279.1粒,结实率80.89%,千粒重28.0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3%,整精米率62.1%,垩白度1.5%,透明度1级,碱消值5.4级,胶稠度8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0%。
产量表现:2016年初试,平均亩产649.83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6.39%,达极显著水平;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647.79公斤,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6.34%,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48.81公斤。2017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597.34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3.49 %。
栽培技术要点:作中稻种植,秧龄为25~30天。插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6:0.9,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3:1:1。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福农优676属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44天左右,比对照Ⅱ优明86迟熟3天,比对照Ⅱ优3301迟熟1天。产量高,中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优质三等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栽培上中后期应控氮防倒伏,注意防治病虫害。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9.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09
品种名称:荃优212
申请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荃9311A×福恢212
特征特性:2016年区试,全生育期139.8天,比对照Ⅱ优明86早熟1.6天;2017年续试,全生育期139.4天,比对照Ⅱ优3301早熟3.6天。群体整齐,分蘖强,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4.2万,株高122.0厘米,穗长25.7厘米,每穗总粒数218.5粒,结实率87.20%,千粒重27.9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3%,整精米率61.9%,垩白度0.2%,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0%。
产量表现:2016年初试,平均亩产595.30公斤,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1.78%,不显著;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610.06公斤,比对照Ⅱ优3301增产2.62%。两年区试平均亩产602.68公斤。2017年参加福建省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69.57公斤,比对照增产8.21 %。
栽培技术要点:在福建作中稻种植,秧龄30天左右,适时播种培育壮秧,培育多蘖适龄秧苗。合理密植,亩插1.5~1.6万丛,争取有效穗达16万穗以上。注重氮、磷、钾合理配比,比例为1:0.7:0.9,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3:1:1。浅水插秧,寸水活棵,薄水促蘖,够苗烤田,孕穗至抽穗扬花期保持一定浅水层,灌浆结实期湿润灌溉,养叶保根。当地病虫预测预报,适时防治病虫害,确保丰收。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荃优212属中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平均140天左右,比对照Ⅱ优明86早熟2天,比对照Ⅱ优3301早熟4天。产量与对照相当,中抗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福建省作中稻种植,栽培上中后期应控氮防倒伏。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10.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10
品种名称:广两优769
申请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选育单位: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占63-4S×南恢76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9.7天,比对照宜优673迟熟1.5天。群体整齐,后期转色好,分蘖力强。每亩有效穗数18.0万,株高107.0厘米,穗长 23.4厘米,每穗总粒数133.8粒,结实率80.01%,千粒重29.4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3.1%,精米率74.0%,整精米率54.9%,粒长7.2毫米,长宽比3.1,垩白粒率21.0%,垩白度3.5%,透明度2级,碱消值3.0级,胶稠度8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0%。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平均亩产493.44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6.15%,达极显著水平;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501.72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11.25%,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497.58 公斤,比对照宜优673 增产8.70%。2017年省中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7.89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 5.0 %。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中上旬播种,亩用种量1.5公斤,秧龄25-30天。插植规格20厘米×20厘米,丛插1-2粒谷。亩施纯氮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5:0.7,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为5:3:2。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广两优769属晚籼两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对照宜优673迟熟2天。产量高,中感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中后期应控氮防倒伏,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11.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11
品种名称:金岩优2050(原名“118优2050”)
申请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金岩A(原名“118A”)×金恢2050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8.4天,比对照宜优673迟熟0.3天。群体整齐,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 17.1 万,株高 109.9 厘米,穗长 24.4 厘米,每穗总粒数 154.1 粒,结实率 77.05 %,千粒重 28.3 克。两年稻瘟病抗性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 83.1%,整精米率 60.9 %,垩白度 11.4%,透明度 2 级,碱消值 5.7 级,胶稠度 72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 13.6 %。
产量表现:2015 年初试,平均亩产 490.47 公斤,比对照宜优 673 增产 5.51 %,达极显著水平, 2016 年续试,平均亩产 472.13 公斤,比对照宜优 673 增产 4.69 %,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 481.30 公斤,比对照宜优 673 增产 5.10 %。2017参加福建省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81.20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1.27%。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秧龄为25~30天。插植密度22.0厘米×2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8:0.8,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3:1:1。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的管水策略。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金岩优2050属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与对照宜优673相当。产量高,中感稻瘟病,米质较优。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12.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12
品种名称:荃优175
申请单位: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分公司、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省南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荃9311A×南恢17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30.5天,比对照宜优673迟熟1.7天。群体整齐,后期转色好,植株较高。每亩有效穗数16.0万,株高110.6厘米,穗长23.9厘米,每穗总粒数173.2粒,结实率78.90%,千粒重27.2克。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9%、整精米率55.7%、垩白度6.4%、透明度1级、碱消值5.3级、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9%。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平均亩产507.83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7.71%,达极显著水平;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486.50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6.74%,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497.16 公斤,比对照宜优673 增产7.22 %。2017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08.92 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 5.46 %。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秧龄为25~30天。插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6:1.0,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3:1:1。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荃优175属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31天左右,比对照宜优673迟熟2天。产量高,感稻瘟病,米质较优。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中后期应控氮防倒伏,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13.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13
品种名称:内6优673
申请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
品种来源:内香6A×福恢67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9.6天,比对照宜优673迟熟0.9天。群体整齐,后期转色好,植株较高,千粒重较重。每亩有效穗数16.4万,株高111.6厘米,穗长25.7厘米,每穗总粒数152.8粒,结实率79.32%,千粒重30.5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抗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3.1%、整精米率40.9%、垩白度13.7%、透明度2级、碱消值3.1级、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2.5%。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福建省晚稻区试,平均亩产500.46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6.15%,达极显著水平;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500.93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9.91%,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500.70 公斤,比对照宜优673 增产8.03 %。2017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 497.35 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3.37 %。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秧龄为25~30天。插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8:1.0,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3:1:1。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内6优673属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对照宜优673迟熟1天。产量高,抗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福建省作晚稻种植,栽培上中后期应控氮防倒伏,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14.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14
品种名称:天优109
申请单位: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选育单位:漳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天丰A×漳恢109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5.1天,比对照宜优673早熟2.6天。群体整齐,分蘖力中等,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 17.1 万,株高 107.1 厘米,穗长 21.8 厘米,每穗总粒数 162.2 粒, 结实率 79.83 %,千粒重 26.4 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3.5%、精米率73.5%、整精米率61.8%、粒长7.0毫米、长宽比3.2、垩白率15%、垩白度3.4%、透明度1级、碱消值6.3 级、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2%、蛋白质含量9.7%。
产量表现:2015 年初试,平均亩产 488.92 公斤,比对照宜优 673 增产 3.70 %,达极显著水平;2016 年续试,平均亩产 504.46 公斤,比对照宜优 673 增产 4.03 %,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平均亩产496.69 公斤,比对照宜优673 增产3.86 %。2016年省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97.18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3.02 %。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6月上旬至7月中旬播种,亩用种量1.5公斤,秧龄20-25天。插植规格20.0厘米×23.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6:0.8,基肥、分蘖肥、穗粒肥比例为5:3:2。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天优109属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25天左右,比对照宜优673早熟3天。产量高,感稻瘟病,其中上杭点鉴定为高感;米质达部颁优质三等食用籼稻品种品质标准。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中后期应控氮防倒伏,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15.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15
品种名称:晶两优534
申请单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深圳隆平金谷种业有限公司、湖南隆平高科种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晶4155S×R534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7.0天,比对照宜优673迟熟1.2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7.7万,株高106.3厘米,穗长23.2厘米,每穗总粒数165.3粒,结实率81.62%,千粒重24.1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1.7%,精米率73.9%,整精米率68.4%,粒长6.5毫米,长宽比3.1,垩白粒率2%,垩白度0.5%,透明度1级,碱消值6.8级,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5%,蛋白质含量9.2%。
产量表现:2016年初试,平均亩产484.00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7.32%,达极显著水平;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544.44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3.24%,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14.22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5.28%。2017年参加省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17.66 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7.61 %。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秧龄为20~25天。插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1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6:1.0,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3:1:1。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晶两优534属晚籼两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27天左右,比对照宜优673迟熟1天。产量高,中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一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16.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16
品种名称:泰优2165
申请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泰丰A×福恢216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2.3天,比对照宜优673早熟2.2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7.8万,株高112.5厘米,穗长22.8厘米,每穗总粒数148.4粒,结实率83.15%,千粒重27.5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4%、整精米率66.1%、垩白度0.3%、透明度1级、碱消值6.8级、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6.3%、蛋白质含量7.3%。
产量表现:2016年初试,平均亩产497.19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2.53%,达显著水平;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544.92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3.08%,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21.05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2.80%。2017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9.27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减产1.01%。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秧龄为25~30天。插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9:1.0,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3:1:1。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泰优2165属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22天左右,比对照宜优673早熟2天。产量一般,中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中后期应控氮防倒伏,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17.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017
品种名称:内6优7075
申请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福建省福瑞华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福建省福瑞华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内香6A×福恢7075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8.4天,比对照宜优673迟熟1.6天。群体整齐,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植株较高,千粒重较重。每亩有效穗数15.7万,株高117.4厘米,穗长26.4厘米,每穗总粒数153.9粒,结实率80.15 %,千粒重30.7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1%、整精米率64.2%、垩白度1.7%、垩白粒率10%、透明度1级、碱消值6.8级、胶稠度7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8%、精米率74.3%、蛋白质10.7%。
产量表现:参加福建省科研单位联合体晚稻区试,2016年平均亩产537.86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5.69 %,达极显著水平;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517.30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5.22 %,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27.58 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5.46%。2017年参加福建省科研单位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7.36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6.82 %。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秧龄30天左右。插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0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5:0.9,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3:1:1。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内6优7075属晚籼三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对照宜优673迟熟2天。产量高,中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在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中后期应控氮防倒伏,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18.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18
品种名称:两优7283
申请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科学学院、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272S×福恢68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6.0天,比对照宜优673早熟0.5天。群体整齐,株形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17.1万,株高116.4厘米,穗长24.1厘米,每穗总粒数146.7粒,结实率79.40%,千粒重29.4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抗稻瘟病。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1%,整精米率54.2%,垩白度4%,透明度2级,碱消值4.5级,胶稠度9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1%。
产量表现:参加福建省科研单位联合体品种试验,2016年平均亩产553.48公斤,比对照宜优 673 增产9.32%,达极显著水平,居第 2 位,增产点率 85.7 %;2017 年续试,平均亩产 530.25公斤,比对照宜优 673 增产3.15%,达显著水平,居第3位,增产点率80%。两年平均亩产541.86公斤,比对照宜优 673 增产6.23%。2017年参加福建省科研单位联合体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50.04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9.34%。
栽培技术要点:在福建省做晚稻种植,秧龄为25~30天。插植密度20.0厘米×21.0厘米,丛插2粒谷。亩施纯氮12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8:0.8,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5:3:1:1。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的管水策略。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两优7283属晚籼两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26天左右,比对照宜优673早熟1天。产量高,中抗稻瘟病,米质较优。适宜福建省作晚稻种植。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19.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19
品种名称:嘉糯6优8号
申请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改良研究所
选育单位:福建农林大学作物遗传改良研究所
品种来源:嘉农wx6A×嘉糯恢8号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2.4天,比对照宜优673早熟2.5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植株较高。每亩有效穗数17.7 万,株高110.7 厘米,穗长24.2 厘米,每穗总粒数140.7 粒,结实率80.36 %,千粒重27.4 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1%,整精米率58.4 %,阴糯米率0%,白度1级,碱消值4.8 级,胶稠度1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
产量表现:参加福建省晚稻特种稻新品种区域试验,2016年平均亩产423.10 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1.08 %,不显著;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497.67 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3.06 %,达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60.38 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2.07 %。
栽培技术要点:福建作晚稻种植,秧龄25天为宜。栽插规格20厘米×20厘米,每穴栽插2粒谷苗。栽培上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粒肥,配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水浆管理上掌握“浅水插秧,寸水活棵,浅水促蘖,适时搁田,保水孕穗扬花,保湿灌浆结实”原则,收割前5-7天断水。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嘉糯6优8号属晚籼三系杂交糯稻。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2天,比对照宜优673早熟3天。产量中等,中感稻瘟病,米质一般。适宜福建省作晚稻种植,栽培上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20.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20
品种名称:闽红两优3号
申请单位: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闽红249S×福恢67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4.3天,比对照宜优673早熟0.6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株高适宜。每亩有效穗数18.2 万,株高107.7 厘米,穗长23.2 厘米,每穗总粒数125.3粒,结实率78.80%,千粒重27.9 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4%,整精米率61.9 %,垩白度3.9%,透明度3级,碱消值4.1 级,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3 %,糙米红色,米质一般。
产量表现:2016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特种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18.88 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0.07 %,不显著;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488.76 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1.22 %,不显著。两年平均亩产453.82公斤,比对照宜优673 增产0.64 %。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秧龄为22天左右。栽插规格以16.7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为宜,每穴栽插2粒谷苗。栽培上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配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水分管理上掌握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露晒田、复水抽穗、后期湿润灌溉的原则。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闽红两优3号属晚籼两系杂交稻品种。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24天左右,比对照宜优673早熟1天。产量中等,中感稻瘟病,其中将乐点鉴定为高感;糙米红色,米质一般。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21.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21
品种名称:闽红两优727
申请单位: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选育单位:福建亚丰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闽红249S×成恢727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2.4天,比对照宜优673早熟2.6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后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18.6万,株高105.1厘米,穗长22.7厘米,每穗总粒数126.4粒,结实率82.71%,千粒重27.4 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3%,整精米率56.3%,垩白度1.8%,透明度2 级,碱消值5.2级,胶稠度70 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5%,糙米棕红色。
产量表现:2016参加福建省晚稻特种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07.6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减产2.63%,不显著;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482.24 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减产0.13 %,不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44.92 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减产1.38 %。
栽培技术要点:在福建作晚稻种植,一般5月底或6月上旬播种,秧龄30天左右,培育多蘖适龄壮秧。插植密度20厘米×20厘米,丛插1~2粒谷。科学水肥管理。施足基肥,早施分蘖肥,巧施穗肥,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比例为1.0:0.5:0.8,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5:3:1:1。水管采取浅水促蘖、适时烤田、有水抽穗、湿润灌浆、后期干湿交替。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稻瘟病重发区,应注意加强防治。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闽红两优727属晚籼两系杂交稻品种。全生育期122天左右,比对照宜优673早熟3天。中感稻瘟病,糙米棕红色,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22.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22
品种名称:糯两优561
申请单位: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选育单位: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糯56S×香糯1号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8.4天,比对照宜优673迟熟3.4天。株型、株高适中,分蘖力强;叶色绿,剑叶中长、宽直;穗层较整齐,中等穗,着粒均匀。每亩有效穗数16.1万,株高112.8厘米,穗长23.5厘米,每穗总粒数146.6粒,结实率79.07%,千粒重27.7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感稻瘟病。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0.5%,整精米率56.8%,阴糯米率0%,白度1级,碱消值6.8级,胶稠度1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
产量表现:2016年参加福建省特种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387.45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减产7.44%,达极显著水平;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481.00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减产0.39%,不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34.23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减产3.91%。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特种稻种植,秧龄30天以内。栽插规格以16.7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为宜,每穴栽插2粒谷苗。栽培上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配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水分管理上掌握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露晒田、复水抽穗、后期湿润灌溉的原则。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糯两优561属晚籼两系杂交糯稻品种。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比对照宜优673迟熟3天。产量较高,感稻瘟病,其中将乐点鉴定为高感;米质达部颁二等优质食用糯稻品种标准。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栽培上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23.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23
品种名称:中香糯17
申请单位: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湖北中香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香恢66 //扬稻6号/珍糯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9.6天,比对照宜优673迟熟4.7天。株形松散适中,分蘖力中等,剑叶厚挺,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性较好,穗层整齐,穗大粒多,谷粒长形,稃尖无色,部分谷粒有顶芒。每亩有效穗数14.4万,株高112.8厘米,穗长25.4厘米,每穗总粒数157.4粒,结实率77.63%,千粒重29.1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感稻瘟病。米质主要指标:糙米率81.7%,整精米率59.3 %,阴糯米率0%,白度1级,碱消值3.0 级,胶稠度10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 %。
产量表现:2016年参加福建省特种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30.41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2.82%,不显著;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480.26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减产0.54%,不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455.33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1.14%。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特种稻种植,秧龄30天以内。栽插规格以16.7厘米×20厘米为宜,每穴栽插2粒谷苗。栽培上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配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水分管理上掌握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露晒田、复水抽穗、后期湿润灌溉的原则。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中香糯17属晚籼常规糯稻品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对照宜优673迟熟5天。产量中等,感稻瘟病,其中将乐点鉴定为高感;米质较优。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生育期较长,应适时播种,保证安全齐穂,栽培上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24.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24
品种名称:紫两优3号
申请单位: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种集团福建农嘉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紫392S×福恢673
特征特性:全生育期两年区试平均129.3天,比对照宜优673迟熟4.4天。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剑叶挺直,株高适宜。每亩有效穗数18.0 万,株高113.3 厘米,穗长23.2 厘米,每穗总粒数139.5粒,结实率75.93%,千粒重26.2 克。两年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6%,整精米率50.4 %,垩白度5.3%,透明度2级,碱消值5.2 级,胶稠度83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0.5 %,糙米紫黑色。
产量表现:2016年参加福建省晚稻特种稻新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418.62 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0.01 %,不显著;2017年续试,平均亩产487.02 公斤,比对照宜优673增产0.86 %,不显著。两年平均亩产452.82公斤,比对照宜优673 增产0.43 %。
栽培技术要点:作晚稻种植,秧龄为22天左右。栽插规格以16.7厘米×20厘米或20厘米×20厘米为宜,每穴栽插2粒谷苗。栽培上重施基肥,早施分蘖肥,配施有机肥及磷、钾肥。水分管理上掌握深水返青、浅水分蘖、够苗露晒田、复水抽穗、后期湿润灌溉的原则。注意及时防治病虫害。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紫两优3号属晚籼两系杂交稻品种。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30天左右,比对照宜优673迟熟4天。产量中等,中感稻瘟病,糙米紫黑色,米质一般。适宜福建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晚稻种植,生育期较长,应适时播种,保证安全齐穂,栽培上注意防治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25.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25
品种名称:智农S
申请单位: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C815S//C815S/629B
特征特性:该不育系属光温敏互作核不育系,在福建泰宁6月05日播种,8月28日始穗,播始历期86-88天,比Y58S长5~7天,主茎叶片数15~16叶,株高102厘米左右,群体整齐,茎秆粗壮,剑叶挺直, 株叶形态好,分蘖力中等, 叶片、叶鞘绿色、叶缘、颖尖,柱头无色,穗长25cm,每穗粒数140粒,谷粒长,千粒重26克。田间现场测试结果:不育株率为100%,花粉不育度为100%,无花粉型,柱头外露率为62.98%。经华中农业大学人工气候箱光温育性鉴定:育性转换温度为23℃左右。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5%,整精米率54.9%,长宽比3.3,垩白率3%,垩白度0.8%,胶稠度73mm,直链淀粉含量14.8%,蛋白质含量7.9%。
产量表现:无。
栽培技术要点:在海南春繁,将幼穗分化3~6期安排在日平均气温低于23℃的时段;秧田应施足基肥,稀播、匀播种,培育带蘖壮秧;秧龄25~30天为宜,单本栽插,插植规格19.8厘米×23.1厘米;大田管理要施足基肥,早追肥,重施磷钾肥;够苗及时晒田;始穗期每亩喷施“九二0”3~5克。注意纹枯病、黑粉病、螟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及去杂保纯。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智农S属光温敏互作核不育系。在福建泰宁6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86~88天,比Y58S长5~7天。柱头外露率高,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标准。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26.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26
品种名称:茉01S
申请单位: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选育单位: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广占63S/天丰B
特征特性:该不育系属光温敏互作核不育系,在福建泰宁6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86~88天,比Y58s短5~7天,主茎叶片数14~15叶,株高90厘米,群体整齐,分蘖力强,剑叶厚而挺直, 株叶态好,叶片绿色、叶鞘、颖尖紫色,有短芒,柱头黑色,穗长24cm,每穗粒数130粒,谷粒长,千粒重25克。田间现场测试结果:不育株率为100%,花粉不育度为100%,基本无花粉型,柱头外露率为63.29%。经华中农业大学人工光温育性鉴定:育性转换温度为23℃左右。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高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0%,整精米率55.2%,长宽比3.2,垩白率3%,垩白度0.2%,胶稠度70mm,直链淀粉含量17.0%,蛋白质含量10.3%。
产量表现:无。
栽培技术要点:在海南春繁,将幼穗分化3~6期安排在日平均气温低于23℃的时段;秧田应施足基肥,稀播、匀播种,培育带蘖壮秧;秧龄25~30天为宜,单本栽插,插植规格19.8厘米×23.1厘米;大田管理要施足基肥,早追肥,重施磷钾肥;够苗及时晒田;始穗期每亩喷施“九二0”3~5克。注意纹枯病、黑粉病、螟虫等病虫害的防治及去杂保纯。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茉01S属光温敏互作核不育系。在福建泰宁6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76天,比Y58S短5-7天。柱头外露率高,高感稻瘟病,米质达国标二等优质籼稻谷标准。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27.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27
品种名称:旺9S(原名:T528S)
申请单位:福建旺穗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选育单位:福建旺穗种业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86315S/广占63-4S
特征特性:该不育系属光温敏互作籼型两系核不育系,在福建沙县3月底播种,播始历期93天左右,主茎叶片数14~16叶,生育期与广占63-4S相当;4月中旬至6月中下旬播种,播始历期75~86天左右,主茎叶片数13~15叶,生育期与广占63-4S相当。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分蘖力强,叶片、叶鞘绿色、叶缘、颖尖,柱头无色,叶形正卷,剑叶短、直立,谷粒呈长粒型,有芒。株高约80厘米,穗长23厘米左右,穗粒数160粒左右,千粒重23.5克。田间现场测试结果:不育株率为100%,花粉不育度为100%,基本无花粉型,柱头外露率为62.05%,其中双边外露率为19.3%。育性转换温度为23ºC左右。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
产量表现:无。
栽培技术要点:在海南春繁,将幼穗分化3~6期安排在日平均气温低于23℃的时段。秧田应施足基肥,稀播、匀播种,培育带蘖壮秧。秧龄25~30天为宜,单本插植,规格5寸×6寸为宜。大田管理要施足基肥,早追肥,重施磷钾肥促分蘖,够苗及时晒田。始穗期每亩喷施“九二0”4~6克,注意稻瘟病、黑粉病的防治及去杂保纯。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旺9S属光温敏互作籼型两系核不育系。秋制播始历期比广占63-4S长1天,柱头外露率高,感稻瘟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28.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28
品种名称:宁12A
申请单位: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选育单位:宁德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谷丰A /宁12B (宁94B/IR58025B)
特征特性:该不育系属籼型三系不育系,在福安市6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90天,主茎叶片数15~16叶,生育期比龙特甫A长7天左右;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叶缘、颖尖绿色,柱头白色,叶片宽度适中。株高90厘米,穗长24.5厘米,每穗粒数140粒,千粒重26克。田间现场测试结果:不育株率为100%,花粉不育度为99.99%,柱头外露率为68.68%。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8%,粒长6.2,垩白度1.8%,透明度2级,碱消值6.6级,胶稠度77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2.2%,蛋白质含量9.1%。
产量表现:无。
栽培技术要点:第一期父本(保持系)比母本(不育系)迟播3天,叶差0.8叶左右,两期父本相隔5天播种,父、母本同期插秧。秧田应施足基肥,稀播种,育带蘖壮秧;母本插植密度16.5厘米×16.5厘米。父母本行比2:8~10,父母本间距19.8厘米。施足基肥,早追肥,重施磷钾肥。够苗及时晒田。每亩喷施“九二0”18克。注意纹枯病、稻瘟病、黑粉病、螟虫、稻飞虱的防治。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宁12A属籼型三系不育系。在福安市中制播始历期90天,比龙特甫A长7天左右。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中等,感稻瘟病,米质一般。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29.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29
品种名称:福农A
申请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谷丰A/福农B(福稻B/华航丝苗)
特征特性:该不育系属籼型三系不育系,在三明市5月中、下旬播种,播始历期79天,主茎叶片数15~16叶,生育期与Ⅱ-32A相当。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分蘖力强,叶缘、颖尖紫色,柱头紫色,叶片宽度适中。株高90厘米,穗长25.4厘米,每穗粒数170~180粒,千粒重24克。田间现场测试结果:不育株率为100%,花粉不育度为99.99%,柱头外露率为57.12%。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8%,整精米率51.5%,长宽比3.1,垩白粒率2%,垩白度0.1%,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5.2%,蛋白质含量9.3%。
产量表现:无。
栽培技术要点:第一期父本(保持系)比母本(不育系)迟播3天,叶差0.8叶左右,两期父本相隔5天播种,父、母本同期插秧。秧田应施足基肥,稀播种,育带蘖壮秧;母本插植密度13.3厘米×13.3厘米。父母本行比2:8~10,父母本间距20.0厘米。施足基肥,早追肥,重施磷钾肥,够苗及时晒田。每亩喷施“九二0”40克。注意病虫害防治。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福农A属籼型三系不育系。在三明市中制播始历期79天,与Ⅱ-32A相当。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中等,中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30.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30
品种名称:潢达A
申请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Ⅱ-32A/潢达B(泸香90B/佳辐占)
特征特性:该不育系属籼型三系不育系,在建阳5月中下旬播种,播始历期73天左右,比泰丰A长1-3天;主茎叶片数14.6~16片,比泰丰A多1.0叶。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细中等,分蘖力中,成穗率高,剑叶稍窄而挺直、细长,稃尖、柱头均无色。株高80.3厘米,穗长24.2厘米,每穗粒数143.68粒,长椭圆形,千粒重28.7克。田间现场测试结果:不育株率为100%,花粉不育度为99.99%,柱头外露率为41.55%。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2.1%,精米率74.2%,整精米率54.4%,粒长7.1毫米,长宽比3.0,垩白米率52%,垩白度3.8%,透明度1级,碱消值6.8级,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16.8%,蛋白质7.0%,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
产量表现:无。
栽培技术要点:第一期父本(保持系)比母本(不育系)迟播4-5天,叶差0.8~1.2叶,两期父本相隔7天播种,父、母本同期插秧。秧田应施足基肥,稀播、匀播种,培育带蘖壮秧;母本插植密度13.3厘米×13.3厘米。父母本行比1:6或2:8~10,父母本行距30厘米。培育高产苗架,施足基肥,早追肥,重施磷钾肥。够苗及时晒田。潢达A对“九二○”较敏感,每亩用量5~6克就能解除母本包茎,第一次喷施以母本始穗5%~10%时为宜。注意稻瘟病、稻飞虱、卷叶螟、稻纹枯病、黑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潢达A属籼型三系不育系。中制播始历期73天左右,比泰丰A长1~3天。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中感稻瘟病,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31.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31
品种名称:利达A
申请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珍汕97A/利达B(D62B/IR58025B)
特征特性:该不育系属籼型三系不育系,在建阳5月中下旬播种,播始历期78天左右,比对照Ⅱ-32A早4天;主茎叶片数15~16片,与Ⅱ-32A的相当。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叶片宽度中,分蘖力强,叶鞘、稃尖、柱头均无色。株高84.5厘米,穗长23.4厘米,每穗粒数145.8粒,长粒形,千粒重22.3克。田间现场测试结果:不育株率为100%,花粉不育度为99.97%,柱头外露率为49.49%。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稻米有香味,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4.0%,精米率74.8%,整精米率58.2%,粒长6.5毫米,长宽比3.4,垩白米率7%,垩白度0.5%,透明度2级,碱消值5.2级,胶稠度82毫米,直链淀粉14.0%,蛋白质8.2%。
产量表现:无。
栽培技术要点:第一期父本(保持系)比母本(不育系)迟播4-5天,叶差1.1叶左右,两期父本相隔7天播种,父、母本同期插秧。秧田应施足基肥,稀播、匀播种,培育带蘖壮秧;母本插植密度13.3厘米×13.3厘米。父母本行比2:8~10,父母本行距30厘米。施足基肥,早追肥,重施磷钾肥。够苗及时晒田。利达A对“九二0”敏感,每亩用量8~10克就能解除母本包茎,第一次喷施以母本始穗5%~10%时为宜。注意稻瘟病、稻飞虱、卷叶螟、稻纹枯病、黑粉病等病虫害的防治。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利达A属籼型三系不育系。中制播始历期78天左右,比Ⅱ-32A早4天。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中感稻瘟病,稻米有香味,米质达部颁三等优质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32.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32
品种名称:明1A
申请单位: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选育单位: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泸香618A /明1B (泸香618B/BC3036//泸香618B)
特征特性:该不育系属籼型三系不育系,具有清香味,在沙县3月上旬播种,播始历期107天; 5月下旬播种,播始历期83天,主茎叶片数16~17叶,生育期比Ⅱ-32A长4天左右。群体整齐,分蘖力强,株型适中,叶缘、颖尖、柱头无色,茎杆、叶鞘绿色,叶色淡绿,叶片宽度适中。株高95厘米,穗长26.6厘米,每穗粒数150粒,谷粒细长,长度1.1厘米,长宽比3.7,千粒重26.8克。田间现场测试结果:不育株率为100%,花粉不育度为99.97%,柱头外露率为77.45%。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79.3%,精米率69.9%,整精米率62.4%,粒长7.2毫米、长宽比3.8、垩白米率1%,垩白度0.1%,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6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4%,蛋白质含量7.1%。
产量表现:无。
栽培技术要点:第一期父本(保持系)比母本(不育系)迟播5天,叶差0.8叶左右,两期父本相隔5天播种,父、母本同期插秧。秧田应施足基肥,稀播种,育带蘖壮秧;母本插植密度16.6厘米×16.6厘米。父母本行比2:8~10,父母本间距19.8厘米。施足基肥,早追肥,重施磷钾肥。够苗及时晒田。每亩喷施“九二0”18~23克。注意病虫害防治。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明1A属籼型三系不育系,具有清香味。在沙县中制播始历期83天,比Ⅱ-32A长4天左右。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感稻瘟病,米质优,米质达部颁二等食用籼稻品种品质标准。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33.审定编号:闽审稻20180033
品种名称:明2A
申请单位: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选育单位: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赣香A /明2B(BC3043/赣香B//泸香618B)
特征特性:该不育系属籼型三系不育系,具有香味,在沙县 5月22日播种,8月20日始穗,播始历期90天;7月3日播种,9月26日始穗,播始历期84天,比Ⅱ-32A长9天;主茎叶片数17~18片。群体整齐,株型适中,叶片宽度中,分蘖力强,叶缘、稃尖、柱头紫色。株高98.0厘米,谷粒长1.0厘米、长宽比3.4,穗长25.6厘米,每穗粒数180粒,千粒重27.3克。田间现场测试结果:不育株率为100%,花粉不育度为99.99%,柱头外露率为62.59%。稻瘟病抗性鉴定综合评价为中感稻瘟病。米质检测结果:糙米率80.4%,精米率70.9%,整精米率59.4%,,粒长7.0mm、长宽比3.1、垩白米率16%,垩白度1.3%,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5.1%,蛋白质含量8.3%。
产量表现:无。
栽培技术要点:第一期父本(保持系)比母本(不育系)迟播5天,叶差1.0叶左右,两期父本相隔5天播种,父、母本同期插秧。母本插植密度16.6厘米×16.6厘米。父母本行比2:8~10,父母本行距19.8厘米。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重施磷钾肥,够苗及时晒田。明2A对“九二○”较敏感,每亩用量25克就能解除母本包茎,第一次喷施以母本始穗5%~10%时为宜。注意病虫害的防治。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明2A属籼型三系不育系,具有香味。中制播始历期90天左右,比Ⅱ-32A长9天。不育性稳定,柱头外露率高,中感稻瘟病,米质一般。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二、玉米
34.审定编号:闽审玉20180001
品种名称:宝甜
申请单位:东阳市各邦种子商行
选育单位:东阳市各邦种子商行
品种来源:T213×M285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81.0天,比对照粤甜16号长2.9天。幼苗叶鞘绿色,叶片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30.9厘米,穗位高90.3厘米。花丝黄绿色,果穗长筒型,穗长19.6厘米,穗粗4.9厘米,秃尖长0.7厘米,穗行数13.5行,行粒数40.3粒,黄粒白轴,鲜百粒重35.6克,出籽率69.4%。倒伏率3.4%,倒折率0.3%。两年田间调查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抗纹枯病、抗锈病、抗茎腐病、抗粗缩病;纹枯病接菌鉴定为中抗。品质评分84.2分,与对照相当。经扬州大学农学院测定,皮渣率为13.1%,可溶性总糖18.3%,还原糖10.2%。
产量表现:2015年参试,鲜果穗平均亩产986.54公斤,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2.17%,增产不显著;2016年续试,鲜果穗平均亩产964.27公斤,比对照粤甜16号减产1.76%,减产显著。两年平均亩产975.41公斤,比对照增产0.19%。2017年全省生产试验鲜果穗平均亩产1115.3公斤,比对照粤甜16减产0.83%。
栽培技术要点:与其它类型的玉米隔离种植。春播3月中旬至4月初播种,育苗移栽苗龄以3叶一心期为宜,种植密度每亩3000~3300株。施足基肥,早施重施穗肥,多施磷钾肥和有机肥;氮肥施用注意“前促、中控、后重”的原则,即苗肥促,拔节肥控制施用,穗肥重施。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防治玉米螟。适时采收。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宝甜属鲜食型甜玉米单交种。春播出苗至采收81天左右,比对照粤甜16号长3天左右。产量高,品质较优。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纹枯病、玉米螟等病虫害。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35.审定编号:闽审玉20180002
品种名称:翠甜199
申请单位: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T197×X90-1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80.0天,比对照粤甜16号长1.4天。芽鞘绿色,叶片浓绿色,颖壳绿色,花药绿色。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15.6厘米,穗位高72.1厘米。花丝黄绿色,果穗长筒型,穗长21.1厘米,穗粗5.3厘米,秃尖长0.7厘米,穗行数17.6行,行粒数34.7粒,黄粒白轴,鲜百粒重38.4克,出籽率68.4%。倒伏率0.1%,倒折率0.0%。两年田间调查抗大斑病、抗小斑病、抗锈病、中抗纹枯病、抗茎腐病、抗粗缩病;纹枯病接菌鉴定为感病。品质总评86.2分,优于对照。经扬州大学农学院检测,皮渣率9.8%,水溶性糖19.1%、还原糖10.8%,达到部颁甜玉米标准。
产量表现:2016年参加试验,鲜果穗平均亩产1041.29公斤,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6.09%,增产达到极显著水平。2017年续试,鲜果穗平均亩产1198.93公斤,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7.27%,增产显著。两年平均亩产1120.11公斤,比对照粤甜16号增产6.68%。
栽培技术要点:春播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上旬,与其它玉米采取空间或时间隔离,防止串粉。每亩适宜密度3000~3200株。施足基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注意纹枯病、玉米螟等病虫害的防治。适时采收。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翠甜199属鲜食型甜玉米单交种。春播出苗至采收80天左右,比粤甜16号长1~2天。产量高,品质优。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纹枯病、玉米螟。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36.审定编号:闽审玉20180003
品种名称:彩糯17322
申请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NB17-2×天6-322-2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日数为80.4天,与对照苏玉糯5号相当。幼苗芽鞘紫色,叶片浓绿色,花药黄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08.6厘米,穗位高80.6厘米。花丝浅红色,果穗长锥型,穗长20.3厘米,穗粗5.0厘米,秃尖长2.2厘米,穗行数14.0行,行粒数34.8粒,籽粒浅紫白色,白轴,鲜百粒重32.2g,出籽率61.1%。倒伏率0.0%,倒折率0.2%。两年田间调查高抗大斑病、抗小斑病、中抗锈病、中抗纹枯病、中抗茎腐病、高抗粗缩病,纹枯病接菌鉴定为中抗。品质总评85.3分,与对照相当。经扬州大学农学院测定,皮渣率12.8%,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9.0%,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
产量表现:2015年参试,鲜果穗平均亩产1076.95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25.51%,增产极显著;2016年续试,鲜果穗平均亩产916.34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12.66%,增产极显著。两年平均亩产996.65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19.1%。2017年全省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104.8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21.43%。
栽培技术要点:春播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上旬,与其它玉米采取空间或时间隔离,防止串粉。每亩适宜密度3000~3200株。施足基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注意苗期防治地老虎,中后期防治玉米螟等病虫害。适时采收。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彩糯17322属鲜食型糯玉米单交种。春播出苗至采收80天左右,与对照苏玉糯5号相当。产量较高,品质较优,中抗纹枯病。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玉米螟。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37.审定编号:闽审玉20180004
品种名称:翠糯163
申请单位: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科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Y778×华香糯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收日数为78.4天,与对照苏玉糯5号短2.3天。幼苗芽鞘浅紫色,叶片绿色,花药淡黄色,颖壳紫色。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18.1厘米,穗位高85.6厘米。花丝浅红色,果穗长锥型,穗长22.1厘米,穗粗5.0厘米,秃尖长1.1厘米,穗行数16.9行,行粒数37.0粒,白粒、白轴,鲜百粒重31.8克,出籽率67.6%。倒伏率0.0%,倒折率0.1%。两年区试田间调查结果显示,中抗大斑病、抗小斑病、高抗锈病、中抗纹枯病、高抗茎腐病、高抗粗缩病,纹枯病接菌鉴定为中抗。品质总评87.1分,优于对照。经扬州大学农学院测定,皮渣率9.0%、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7.5%,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
产量表现:2015年参试,鲜果穗平均亩产1112.90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29.70%,增产极显著。2016年续试,鲜果穗平均亩产986.41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21.28%,增产极显著。两年区试,鲜果穗平均亩产1049.65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25.49%。201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118.3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22.92%。
栽培技术要点:春播一般在3月中旬到4月上旬,与其它玉米采取空间或时间隔离,防止串粉。每亩适宜密度3200~3500株。施足基肥,重施穗肥,酌施粒肥。苗期应注意地下害虫防治,中后期应注意纹枯病、玉米螟等病虫害的防治。适时采收。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翠糯163属鲜食型糯玉米单交种。春播出苗至采收78天左右,比对照品种苏玉糯5号短2天左右。产量较高,品质优,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栽培上应注意防治纹枯病、玉米螟等病虫害。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38.审定编号:闽审玉20180005
品种名称:闽糯811
申请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
品种来源:闽糯系YK11×闽糯系JK8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80.0天,比对照苏玉糯5号长0.7天。幼苗叶鞘深紫色,叶片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21.3厘米,穗位高90.1厘米。花丝黄绿色,果穗长锥型,穗长19.5厘米,穗粗4.9厘米,秃尖长1.2厘米,穗行数13.9行,行粒数39.6粒,白粒白轴,鲜百粒重33.4克,鲜出籽率68.2%。倒伏率3.2%,倒折率0.1%。两年田间调查抗大斑病、感小斑病、抗锈病、中抗纹枯病、抗茎腐病、抗粗缩病;纹枯病接菌鉴定为中抗。品质评分86.7分,优于对照。经扬州大学农学院测定,皮渣率13.7%,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7.0%,达到部颁糯玉米标准。
产量表现:2016年参试,鲜果穗平均亩产957.96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17.78%,增产极显著;2017年续试,鲜果穗平均亩产1114.39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24.07%,增产极显著。两年鲜果穗平均亩产1016.00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18.45%。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春播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与其它玉米采取空间或时间隔离,防止串粉,亩种植密度3200~3500株。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亩施尿素15~20公斤和氮磷钾复合肥20~30公斤。大喇叭口后结合培土增施尿素10公斤、复合肥10公斤,开花前后增施钾肥,亩用量10公斤。综合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闽糯811属鲜食型糯玉米单交种。春播出苗至采收80天左右,与对照苏玉糯5号相当。产量较高,品质优。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栽培上注意预防小斑病,增施磷钾肥。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39.审定编号:闽审玉20180006
品种名称:天贵糯932
申请单位:南宁市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
选育单位:南宁市桂福园农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bw2×Rw13C932
特征特性:出苗至采青日数80.6天,与对照苏玉糯5号相当。幼苗芽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32.8厘米,穗位高91.9厘米,花丝黄绿色,果穗长锥型,穗长19.9厘米,穗粗5.1厘米,秃尖长1.9厘米,穗行数14.8行,行粒数37.4粒,紫白粒,白轴,鲜百粒重36.4克,鲜出籽率67.5%。倒伏率2.3%,倒折率0.3%。两年田间调查抗大斑病、感小斑病、抗锈病、中抗纹枯病、抗茎腐病、高抗粗缩病;纹枯病接菌鉴定为中抗。品质评分87.9分,优于对照。经扬州大学农学院测定:皮渣率7.2%,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7.6%,达部颁糯玉米标准。
产量表现:2016年参试,鲜果穗平均亩产945.23公斤,比对照增产16.22%,增产极显著;2017年续试,鲜果穗平均亩产1188.09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32.27%,增产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为1066.66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24.25%。
栽培技术要点:春播一般3月中旬至4月上旬;直播或育苗,育苗长至两叶一心时移栽。每亩适宜密度3100-3300株。施足基肥,重施穗肥,增加钾肥量。注意小斑病、纹枯病、地下害虫和玉米螟的防治。适时采收。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天贵糯932属鲜食型甜加糯玉米单交种。春播出苗至采收81天左右,与对照苏玉糯5号相当。产量较高,中抗纹枯病,品质优。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栽培上注意预防小斑病,增施磷钾肥。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40.审定编号:闽审玉20180007
品种名称:甜糯133
申请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浙江省东阳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改01-1b×中zip233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鲜穗采收79.4天,比对照苏玉糯5号短1.3天。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紫色,颖壳绿色。株型半紧凑,平均株高224.3厘米,穗位高84.5厘米。花丝深红色,果穗长锥型,穗长21.3厘米,穗粗4.8厘米,秃尖长0.7厘米,穗行数14.8行,行粒数36.2粒,白粒白轴,鲜百粒重36.1克,鲜出籽率67.0%。倒伏率0.3%,倒折率0.3%。两年田间调查抗大斑病、感小斑病、抗锈病、中抗纹枯病、抗茎腐病、抗粗缩病;纹枯病接菌鉴定为中抗。品质评分86.4分,优于对照。经扬州大学农学院测定,皮渣率15.5%,支链淀粉占总淀粉含量97.8%,达部颁糯玉米标准。
产量表现:2016年参试,鲜果穗平均亩产957.96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17.78%,增产极显著;2017年参试,鲜果穗平均亩产1147.85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27.79%,增产极显著。两年平均亩产1052.91公斤,比对照苏玉糯5号增产22.79%。
栽培技术要点:适时播种,春播3月中旬至4月中旬,与其它玉米采取空间或时间隔离,防止串粉,亩种植密度3200~3500株。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亩施尿素15~20公斤和氮磷钾复合肥20~30公斤。大喇叭口后结合培土增施尿素10公斤、复合肥10公斤,开花前后增施钾肥,亩用量10公斤。综合防治病虫害。适时采收。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甜糯133属鲜食型甜加糯玉米单交种。春播出苗至采收79天左右,比对照苏玉糯5号早1天。产量较高,品质优。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栽培上注意防治纹枯病,增施磷钾肥。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三、大豆
41.审定编号:闽审豆20180001
品种名称:交大11(区试名:交大127)
申请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选育单位:上海交通大学
品种来源:(2676/2698)F1/(2679/2680)F1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青平均日数78.6天,比对照毛豆3号早0.6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叶形椭圆,幼茎绿色,白花,茸毛灰色,籽粒椭圆,鲜籽粒淡绿色,无脐色。成熟籽粒种皮淡绿色,脐淡黄色。株高34.13厘米,茎粗0.63厘米,主茎节数7.4个,有效分枝数2.9个,有效荚数21.7个,标准荚数14.3个,标准荚长5.88厘米、宽1.40厘米。每公斤标准荚数304.1个,单株荚重59.70克,鲜百粒重84.88克,荚大粒大。接菌鉴定表现感炭疽病。经福建省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检测:维生素C 34.6毫克/100克、粗脂肪5.6%,粗蛋白质10.18%,粗纤维2.2%,还原糖0.77%,蔗糖1.3%,淀粉6.52%。清煮口感香甜柔糯。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省菜用大豆新品种区试,平均鲜荚亩产量600.20公斤,比对照毛豆3号增产2.13%,增产不显著;2016年续试鲜荚亩产量719.64公斤,比对照毛豆3号增产6.85%,增产极显著。两年平均鲜荚亩产量为659.92公斤,比对照毛豆3号增产4.65%,标准荚亩产量为540.52公斤,比对照毛豆3号增产11.88%。2017年省菜用大豆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亩产648.37公斤,比对照毛豆3号增产5.08%。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排灌条件好、耕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土壤,pH6.5左右。春播在3月中旬至“清明”。采取双行种植,密度每亩15000株左右。每亩用种量5公斤左右,穴播,每穴留苗2株。采用“攻头、保尾、控中”的原则,适当增施磷钾肥。出苗后一星期内施第一次追肥,第二次追肥在花荚期,结合培土。注意预防霜霉病、锈病和炭疽病。当全田荚果鼓粒达80%、荚色翠绿时即可采收。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交大11属中熟菜用大豆品种,春播出苗至采青平均日数79天左右,比对照毛豆3号早1天左右。产量高,感炭疽病。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栽培上注意预防霜霉病、锈病和炭疽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42.审定编号:闽审豆20180002
品种名称:闽豆7号
申请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选育单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抚鲜5号/云豆9号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青平均日数78.0天,比对照毛豆3号早1.2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叶形椭圆,幼茎绿色,花白色,茸毛灰色,籽粒椭圆,鲜籽粒淡绿色,无脐色。成熟籽粒种皮淡绿色,脐淡黄色。平均株高31.21厘米,茎粗0.67厘米,主茎节数7.4个,有效分枝数3.0个,有效荚数19.4个,标准荚数13.0个,标准荚长6.12厘米、宽1.44厘米。每公斤标准荚数287.5个,单株荚重54.44克,鲜百粒重89.39克。接菌鉴定表现感炭疽病。经福建省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检测:维生素C 42.0毫克/100克、蔗糖1.8%、还原糖0.83%、粗纤维2.1%、淀粉6.79%、粗脂肪5.3%、粗蛋白质10.83%。清煮口感香甜柔糯。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省菜用大豆新品种区试,平均鲜荚亩产量597.20公斤,比对照毛豆3号增产1.62%;2016年续试鲜荚亩产量686.16公斤,比对照增产1.88%。两年平均鲜荚亩产量为641.68公斤,比对照增产1.76%,标准荚亩产量为486.26公斤,比对照增产0.65%。2017年省菜用大豆生产试验,平均鲜荚亩产652.03公斤,比对照毛豆3号增产5.68%。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排灌条件好、耕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土壤,pH6.5左右。春播在3月中旬至“清明”,每亩用种量5公斤左右,穴播,每穴留苗2株。双行种植,密度每亩株数14500株左右。采用“攻头、保尾、控中”的原则,适当增施磷钾肥。出苗后一星期内施第一次追肥,第二次追肥在花荚期,结合培土。当全田荚果鼓粒达80%、荚色翠绿时即可采收。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闽豆7号属中熟菜用大豆品种,春播出苗至采青平均日数78天,比对照毛豆3号早1天左右。产量较高,感炭疽病。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栽培上注意预防霜霉病、锈病和炭疽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43.审定编号:闽审豆20180003
品种名称:兴化豆1号
申请单位: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选育单位: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浙98002/浙88005-7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采青平均日数78.5天,比对照毛豆3号迟1.2天。植株直立,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椭圆叶,叶色绿,幼茎绿色,茸毛灰色,花白色,籽粒椭圆形,鲜粒色淡绿,无脐色。成熟籽粒种皮淡绿色,脐淡黄色。平均株高42.25厘米,茎粗0.65厘米,主茎节数8.1个,有效分枝数3.3个,单株有效荚数21.1个,标准荚数14.4个,标准荚长6.05厘米、宽1.47厘米。每公斤标准荚数270.8个,单株荚重62.32克,鲜百粒重82.21克,荚大粒大。接菌鉴定表现感炭疽病。经福建省农科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检测:维生素C 39.5毫克/100克、粗脂肪5.9%,粗蛋白质11.47%,粗纤维2.4%,还原糖0.64%,蔗糖1.3%,淀粉6.45%。清煮口感为香甜柔糯。
产量表现:2016年参加省菜用大豆新品种区试,平均鲜荚亩产699.20公斤,比对照毛豆3号增产3.82%,增产显著。2017年续试,平均鲜荚亩产790.61公斤,比对照毛豆3号增产7.91%,增产极显著。两年平均鲜荚亩产为744.91公斤,比对照增产5.95%;平均标准荚亩产量为576.98公斤,比对照增产12.51%。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排灌条件好、耕层深厚、肥力中等以上土壤,于3月上旬至4月上旬抢晴播种。亩施钙镁磷25公斤、复合肥15公斤作基肥。采用“窄畦双行穴播”种植方式,畦宽带沟90厘米左右,每穴留苗2株,春季种植密度每亩1.6万株左右;播种后喷施丁草胺控制前期杂草。苗期注意排涝、防治虫害。在初花期,每亩追施三元复合肥10公斤结合除草中耕培土。结荚鼓粒期注意排除田间积水,遇旱及时灌水,并注意预防炭疽病。在全田荚果鼓粒达80%、荚壳翠绿时采收。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兴化豆1号属中熟菜用大豆品种,春播出苗至采青平均日数78天,比对照毛豆3号迟1天左右。产量高,感炭疽病。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栽培上注意预防炭疽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
44.审定编号:闽审豆20180004
品种名称:莆豆12(区试名:莆豆047)
申请单位: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选育单位:莆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莆豆8008×福豆310
特征特性:春播出苗至成熟94.9天,比对照福豆234早1.7天。株型收敛,有限结荚习性,叶椭圆型,幼茎绿色,花白色,荚形中间型,茸毛灰色,荚熟色为灰褐色,籽粒椭圆,脐褐色,子叶黄色,种皮黄色且具微光泽。平均株高66.83厘米,主茎节数11.3个,有效分枝4.5个,底荚高10.12厘米,平均单株有效荚数34.7个,以二、三粒荚居多,单株粒数73.0粒,完好粒率87.5%,单株粒重14.74克,百粒重23.26克。接菌鉴定表现中感炭疽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测试中心检测:粗蛋白质含量为41.73%,粗脂肪含量为21.38%。
产量表现:2015年参加省大豆区试,平均亩产量133.93公斤,比对照福豆234增产6.77%,增产极显著;2016年续试,平均亩产量147.00公斤,比对照福豆234增产8.09%,增产极显著。两年平均亩产量为140.47公斤,比对照福豆234增产7.45%。2016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量122.96公斤,比对照福豆234增产3.89%。
栽培技术要点:选择土壤肥力中等以上、排灌方便、土质疏松的田块。春播一般为3月上旬至4月中旬,气温稳定通过12℃后抢晴播种。密度1.3~1.5万株/亩,采用窄畦双行穴播方式,每穴播种3~4粒,留苗2~3株。根据土壤肥力酌情施用底肥和追肥。雨季防涝,并注意预防霜霉病、锈病、炭疽病。成熟后及时收获。
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意见:莆豆12属中熟普通大豆品种,春播出苗至成熟95天,比对照福豆234早2天左右。产量较高,中感炭疽病。适宜福建省春播种植,栽培上注意预防霜霉病、锈病、炭疽病。经审核,符合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规定,通过审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