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第四次荣获素有食品界“诺贝尔奖”之称的“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荣获这个奖项的产品不仅要满足严苛的品质标准,还必须长期保持品质稳定。现代牧业能连续4年荣获该奖,说明我们的品质是过硬的。”现代牧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高丽娜说,这是中国白奶“零的突破”。
对于牛奶质量,现代牧业确实有自豪的资本;对于企业与众不同的养殖模式,现代牧业同样自信。“负责任地说,现代牧业的养牛方式和大家想象中的很不同。我们走出了一条养牛新路。”高丽娜说。
养牛也搞“配额制”
“以前说养牛,3个词最贴切——苦活,累活,一般人不愿意干的活。”高丽娜回忆说,现代牧业的第一个牧场建在安徽马鞍山。当年,为了筹建牧场,创业团队吃住都在农家,经常彻夜不眠。伴随着一头头小牛的长大,当初的团队大多成长为养牛的行家里手,现代牧业也伴随着时光的流逝变了样子。
12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高丽娜跟着现代牧业董事长邓九强出国考察国外牧场。“走访了很多国家后,我们都觉得美国规模化、集约化的养牛模式很符合中国实际。简单来说,美国模式就是实行‘配额制’,一定的土地养殖固定数量的牛,土地上生长的作物供牛食用,牛排出的粪便施用于土地。”高丽娜说,如今现代牧业已在国内建成大规模牧场26个,奶牛存栏数近23万头,每天生产近3300吨高品质原奶和优质牛奶制品。
现代牧业不仅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奶牛养殖企业及高品质生乳供应商,也是全球第一家以奶牛养殖资源上市的企业。因此,在养好牛的同时,企业还面临来自国内外市场的沉重压力。
高丽娜坦言,从2015年到现在,现代牧业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有人将亏损的原因归结为大规模养殖模式,还有人说应该将规模化牧场拆分。但我们认为,亏损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场需求尚未充分激活、原奶消耗有限,再加上进口奶冲击的影响,与养殖模式没有关系。”高丽娜表示,优质的奶源一定来自于好的养殖模式,只有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养殖模式才能保证原奶达到更高标准。
工厂建在牧场里
现代牧业的“养牛经”究竟如何不同寻常?简单说,其核心就是牧草种植、奶牛养殖、牛奶加工一体化。
以现代牧业存栏4万头的蚌埠牧场为例。这是全国奶牛存栏数量最大的牧场,周边配套10万亩优质土地,种植青贮玉米和苜蓿,既能满足牧场对优质青饲料的需求,又可以将牛粪发酵后的有机肥反哺农田。此外,牧场里还建有产能达600吨的液奶加工厂。
这种“牧场建在草场里,加工厂建在牧场里”的“零距离”生产模式使现代牧业的原奶各项指标优于欧盟标准。“在微生物方面,欧盟的标准是单位体积内不能高于10万,中国的要求是不能高于200万,但现代牧业的内控指标是不超过1万;在体细胞方面,欧盟的标准是低于40万,中国的指导要求是低于60万,现代牧业则小于20万。”高丽娜说。
除此之外,现代牧业还有一项“2小时”的绝活。走进蚌埠牧场的液奶加工车间,一侧是全封闭的挤奶大厅,另一侧是自动化加工车间,新鲜的优质原奶通过密封无菌管道直达加工车间,全程“零距离”“零运输”,完全省去了原奶存储运输、预巴杀、高温闪蒸等环节,从挤奶到加工2小时之内就可以完成。“采用这种方式能最大限度减少对牛奶的热伤害,充分保留牛奶中的营养和生物活性物质。”高丽娜说。
高丽娜坦言,从现代牧业成立之初,业界对“万头牧场”经营模式就一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不过,高丽娜并不这样认为。“不得不说,我国的规模化养殖道路仍然处于探索初期,无论是‘万头牧场’还是‘家庭牧场’都会长期存在下去。究竟哪一个会最终胜出,也许只有市场才能给出最终的答案。”
十年爱恋终嫁蒙牛
对于现代牧业来说,蒙牛基因是骨子里带来的。比如董事长邓九强就是蒙牛的创业元老之一,还有多名高管也都曾在蒙牛任职。不过,二者真正确立“恋爱”关系,还得从2008年说起。
那一年,三鹿问题奶粉曝光引发国内乳制品行业巨震,作为行业龙头的蒙牛也加快了寻找好奶源的步伐。为此,蒙牛与现代牧业一口气签订了为期10年的供奶协议,规定现代牧业70%的原奶必须供应给蒙牛。协议签订后,现代牧业业绩突飞猛进。从2008年到2010年,来自蒙牛集团的订单分别占现代牧业销售总额的98.9%、99.6%及97.6%。
从2013年起,现代牧业对蒙牛的原奶销售比例开始大幅下降,由最初的98.9%跌至不到70%。此外,现代牧业还发展起了高端奶业务。
也是在那一年,蒙牛以总价31.78亿港元发起收购,其持有的现代牧业股份从1%增至28%,成为最大单一股东。今年年初,蒙牛又发起了对现代牧业的强制性要约收购。目前,蒙牛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现代牧业61.3%的股份,成为现代牧业控股股东。
“与蒙牛联姻后,现代牧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但现代牧业独特的模式不会改变。”高丽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