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销,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从来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有人说今年滞销了明年就会好,今天我想谈点更残酷的!
山西吕梁地区发来急报,红枣滞销。通红喜人的大枣将枝头压弯,挂在树上无人问津,落在地上的红枣无人捡拾连成一片红地毯,只有吃放养在山上的羊随意食用。当地人把滞销原因之一归结为——来自新疆产区的竞争。
没错,和新疆的大红枣比起来,传统产区如河南、山西等地的红枣确实缺乏竞争力,当年崛起于河南的好想你集团,也将种植基地逐渐迁移至新疆。但是新疆大枣产业又如何呢?据一位朋友跟我透露,今年的新枣马上要上市,很多经销商库里还有前年的枣。想囤货等个高价,结果等来的是枣价一跌再跌。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山西枣滞销只是冰山一角,河南河北的枣不会好到哪里去,未来也难好到哪里去!
荔枝的滞销
今年夏天福建的荔枝滞销。当时很多新闻媒体报道出来后,加重了当地的滞销情况,一度荔枝挂在树上无人采摘,原因是报道拉低了很多收购商的价格预期。这一点,我曾撰文《关于农产品滞销,媒体宣传是帮倒忙的》,当时也引起了热议。
福建的荔枝滞销重要原因是和广东、广西产区上市时间撞车了。因为气候的原因,福建荔枝提早上市,而当时两广荔枝却并未像往年那样下市,很多收购商还在两广,顾不得福建荔枝。市场只有这么大,新鲜荔枝却像潮涌一般来,价格太低了中间商没动力,结果就很多烂在地里。注意:烂在地里的基本都是“黑叶”“兰竹”等几个传统老品种,产量大,种植面积广,而不是无核、糯米糍等新品种,在市场的价格也是天壤之别。
明年的荔枝会不会撞车我不知道,但是福建当地黑叶等老品种退出历史舞台,只是时间的问题,而这些老品种大部分都在普通农民的手上。
再说苹果
我小的时候,只听说过山东烟台红富士,但是到今天再说这话估计得被人笑话——中国的苹果大产区太多了,比较有竞争力的除了山东,还有陕西、云南、新疆等等。其中陕西最多,包括洛川、白水这些著名的产区都出产优质的苹果,而且近几年陕西的苹果种植面积和产量已经超过了山东,成为了全国苹果第一省,占到全国苹果总产量的1/3和世界苹果总产量的1/8。
山东的朋友笑着跟我说,当初陕西的苹果种植品种和技术都是从山东引过去的,现在人家产量高价格低,反过来冲击山东苹果的市场,山东人甚是后悔(无法考证真伪,权当笑话看过别较真!)
对了!怎么又有新疆?!新疆作为后起之秀,27年前引进苹果,红富士在阿克苏地区落地生根,从一个异乡来客,变成了冰糖心的主人。冰糖心是怎么火起来的,好像很难考究了,有人说是因为2007年在京举办“2008北京奥运推荐果品评选”活动中,阿克苏冰糖心在11个国家和地区的480多个产地推荐的果品中夺得苹果类唯一的一等奖,一举成名,让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最好”的苹果来自新疆。
“冰糖心”是富有争议的。有人说它是一种病变,有人说只要是红富士就能产生冰糖心,只需要采摘时间够晚、气温够低,而非阿克苏地区独有。近几年也确实发现了很多陕西甘肃的红富士有“冰糖心”,冒充阿克苏冰糖心销售。无奈,所谓冒充就是自认为不如的意思,毕竟消费者已经形成了购买意向和品牌认知,借壳上市而已。
山东人当然会说山东的苹果好吃,陕西人也会说陕西的苹果好吃,但是价格确实摆在那里,那是市场在推动的优势产区转移。
农产品优势产区,还在国家之间的转移
【新闻】智利一下暴雨,中国批发市场里就抢车厘子,前不久,我根据堂友们提供的信息写了这篇文章。关税的降低,贸易门槛的消失,国外的标准化农产品开始冲击国内市场。
首先被冲击的不是企业,而是产区。
美国车厘子和中国山东大樱桃基本同属一个纬度,当它们同时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竞争态势显而易见。美国车厘子包装精美,个头均匀,口感稳定,但是山东大樱桃虽也有品质好的,但基本面是品质不稳定。关键是,今年已经出现山东大樱桃比美国车厘子价格高的局面,就没什么竞争优势了。我想,没几个消费者会抱着民族大义、支持国产去吃水果的,他们要的是性价比。
我曾近距离去考察过山东烟台福山张格庄的樱桃批发市场。说是批发市场,其实就是一个有屋顶的停车场:水泥地,冷库也还没有配套起来,空空如也。樱桃上市的时候,附近的农户就在凌晨把家里的果子摘了,骑个电动车送到市场里来做交易。客商在蹲点,农民在挑挑拣拣……这才是竞争力低背后的根本原因,只有当地官员把这叫“产业”,其实充其量叫“产区”,因为没有商品化做前提。
不知从哪位做水果外贸的朋友跟我说过一句话,其实近几年进口车厘子的品质也有下降,因为人家老外看我们的水平太low了,也对品质松懈了很多。就这,我们还是竞争不过人家。
再说芒果
新农堂的一位老朋友,“芒果大王”千里山创始人康顺福这几年在抓紧布局东南亚基地。他曾经在海南布局基地,但近几年发现产业优势正在消失,他说海南的芒果产业很危险,一方面因为地租和人工成本的上升,在东南亚包地和人工的成本远远低于海南,而且品质好供应期也长,另一方面是因为这几年海南芒果用药太厉害,很多芒果表面上看上去还好,但是消费者打开的时候发现烂心,原因就是膨大剂打得太多。他吃过几次亏之后,决定抽离出来。
做微商的朋友告诉我,在海南做水果生意,最难的事是和航空运输打交道。海南是个岛,要效率只能靠空运。航空物流的人员素质很差不说,常常整板整板的水果坏掉,为此还要私下打点,拿空运指标。我的朋友陈统奎,写给海南省长的公开信中就提出,海南的空运配套差直接限制了海南农业的发展。
攀枝花的凯特芒,却近几年异军突起,原因是该地区气候独特,正好打了一个时间差,国产芒果断货后,东南亚芒果启动之前,青黄不接的时候。海南的芒果风光了好多年,还会继续风光下去吗?
总结:
虽然我们不想看到,但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农产品的“原产地”其实是动态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企业必须面对的“势”。有逆势而行的,可能成为英雄,但大部分都成了狗熊。
农产品竞争,从来不是单纯的企业竞争,而是“企业+产区混合竞争”,产区间的竞争,远比企业间的竞争更激烈。因为一旦输了,就是整个产区没落的问题,是产区内的农民面临家庭主要收入急剧减少的问题。胜出的产区争相抢购,输了的产区面临滞销。
当下,消费者对农产品购买选择,产地属性大于品牌属性,就是买什么地方的农产品比买什么牌子的农产品更重要;所以,对于同一个地域的农产品企业来说,抱团重于竞争(简而言之,把蛋糕做大比分蛋糕重要)。
野蛮生长时期已经过去,未来更强调同一产区的协作联合。而国内政府协会的职能缺位,一盘散沙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堪忧!堪忧!
(本文首发于“新农堂”微信,作者堂主钟文彬,转载请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