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牧业7月13日晚发布盈利警告,预计2016年上半年总营业额将比去年同期减少10%,综合净亏损不少于4亿元。这是现代牧业首次出现净亏损。现代牧业将业绩下滑原因归结为进口大包粉及复原乳的冲击,导致国内原料奶销售量价齐跌。复原乳又称还原奶,通俗地讲就是用奶粉勾兑还原而成的牛奶。截至昨日收盘,现代牧业股份报跌6.2%。
另据知情人士向新京报记者透露,作为现代牧业的第一大单一股东,蒙牛集团自今年开始未按协议如量收购现代牧业原奶,且收购比例及收购量均在下降,这也直接导致了现代牧业的亏损,而“拒收”事件也曾在蒙牛与其他合作牧场中上演。
复原乳冲击致卖奶难
现代牧业在此次盈利预警中特别提到,截至6月30日,由于受进口大包粉和复原乳的冲击,原料奶销售困难,导致其上半年生产的原料奶中有11%被喷制成奶粉,同时需要控制奶牛数量。此外,受国内奶价普遍下跌影响,现代牧业每吨原料奶的平均售价也下跌了11%。
作为以奶牛养殖为主营业务的大型上游乳企,现代牧业并非首次在公告中提及复原乳的冲击。针对2015年的业绩双降,现代牧业表示,由于进口大包粉、复原乳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制约奶价回升,导致奶农生存空间不断受到挤压,部分地区出现拒收鲜奶现象。
现代牧业相关负责人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复原乳的使用导致国内上游养殖企业出现“卖奶难”,“由于会造成污染,规模牧场奶量大无处倒奶,只能每天喷粉并加大奶牛淘汰力度,其实也等同于杀牛倒奶”。
消费疲软是根本原因
据乳业专家王丁棉测算,2015年我国生产成品液态奶2850万吨,但原料奶产量却远低于此,至少有500万吨液态奶是由奶粉还原而成。去年我国生产及进口大包粉共计207万吨,由此计算,大包粉中约有30%添加到了成品液奶中。
业内认为,与十年前因奶源紧缺使用复原乳不同,如今乳企使用大包粉更基于降低成本考虑。数据显示,进口大包粉到岸价格长时间保持在1.5万-2.5万元/吨,而国内乳品企业用生鲜乳的成本在3.3万-3.5万元/吨,价格相差近一倍。
受原料奶市场疲软影响,包括现代牧业、圣牧高科等上游乳企纷纷转战下游市场,推出自有成品液态奶品牌,也使得零售市场竞争更加激烈。
高级乳业分析师宋亮认为,现代牧业业绩下滑的根本原因是国内市场整体消费疲软,“尤其是三四线市场,乳品市场销量正在快速下滑,而这些地区的乳企也是使用大包粉最多的。对于以生产原奶为主的大型牧场来说,下游产品对其营收的贡献也只是杯水车薪。”
■ 相关
蒙牛对现代牧业营业额贡献率连降
除复原乳冲击外,一位知情人士还向新京报记者透露,蒙牛作为现代牧业的最大单一股东及最大客户,自今年以来无论在原奶收购比例及收购总量方面都比协议量有所下降,这也是导致现代牧业亏损的一大原因。
公开资料显示,现代牧业与蒙牛在2008年签订了十年战略合作协议,其间现代牧业所产70%以上的原料奶须供给蒙牛。2013年5月,蒙牛以现金方式间接收购现代牧业约27%的股权,成为其最大单一股东。
然而根据现代牧业公布的近三年数据,蒙牛对现代牧业总营业额的贡献已从2013年的70.8%下降至2014年的59.82%及2015年的47.75%。现代牧业一位内部人士也向新京报记者证实,近几年无论是蒙牛还是其他下游客户,对原料奶的需求都在减少。
不过蒙牛方面在回应新京报记者采访时对“拒收”情况予以否认,并表示“蒙牛目前仍是现代牧业的最大收奶方,今年上半年收奶量较去年同期略有增长,”目前中国乳业低迷疲软,几年来蒙牛乳业坚持超量收奶,承受喷粉导致的巨额费用压力,遵守协议,全力维护上下游的共同发展。
不过,这并非蒙牛首次传出与上游乳企产生“拒收”摩擦。去年有权威媒体报道,蒙牛唐山工厂与中鼎牧业托管的2家牧场产生纠纷,起因正是两家牧场增产,而蒙牛方面以对方违约在先为由对原料奶进行限收。(郭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