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版
  • 绿色绥中|绿色|绥中|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绥中县现代农业联合会


  • 网站首页
  • 政府扶持
    绥中概况与动态
    政策导向与扶持
  •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资讯
    现代农业技术
  • 农业休闲旅游
    文化历史传承
    风光景点掠影
  • 现代农业联合会
    联合会动态
    联合会服务
    下载中心
  • 绿色绥中平台
    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
    大农业产业
  • 农业管理平台
  • 关于我们
    平台介绍
    联系我们
  • 绿色商城
热点话题

其它热点
科技知产
食品安全
三农问题
资源环境
制度改革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话题 >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棉花价格先涨后跌 分析师:棉农可对明年有所期待

最近两个月,棉花市场可谓经历了冰火两重天。先是五月中旬经历一波价格大幅上涨,从六月开始,棉花价格又开始走势疲弱,国储棉市场也重回不温不火的局面,成交率由100%回落至50%左右。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棉花市场突然玩起了蹦极?未来的棉花市场又会走向何方呢?

眼下,棉桃已经成熟,新疆的棉花正式进入“接桃子”的最佳时期。家住精河县茫丁乡东庄村的棉农李三军种植的棉花已经长到60-70公分,他正忙着给棉花“打尖”掐棉花头。

李三军:我们家去年种了35亩地,平均一亩地是450公斤,大概也就收了16吨左右的棉花。卖的时候大概是六块多一点,也就是95000块钱,加上最后给的补贴,合下来也就是10万多一点。看今年的行情吧,棉花的价格可能会好上一些。

种了许多年棉花的李三军对去年的棉花行情可谓如数家珍。但他坦言,今年的行情有点让人捉摸不透。从5月16日开始,棉花价格开始大幅上涨,棉花期现货价格甚至一度达到历史高位。然而进入六月份,棉花市场却走出了急剧下跌的行情。

卓创资讯分析师陈彩娟认为,五月份内外期棉借美国德州天气干旱、新疆天气异常进行炒作,造成内外棉期货联动上涨。而六月棉花价格大幅下跌也有其深层次原因:

陈彩娟:内外棉期货联动上涨,郑棉储备1901合约甚至一度触及19200元每吨的高位。在棉花价格暴涨的行情下,国家及时继续调控。六月份,发改委、棉花协会“降温”政策不断发布,储备棉限制非纺织企业竞拍,预计蒸发了80万吨的还转税配额,均对棉花市场形成利空影响。其次,下游进入需求淡季,近期对原棉消化的能力在下降,加之棉市行情波动较大,下游始终持观望心态。目前持有现货的棉企,贸易商操作心态发生转变,由前期的惜售变为积极售货,现货棉货承压下跌。

陈彩娟分析,因为今年棉花交售的时间已过,这一波上涨的行情对棉农没有影响,但是棉农可以对明年有所期待:

陈彩娟:后期长期来看,棉花市场看涨。到新花上市的时候,预计籽棉收购价格要比去年高出5毛钱左右,这样老百姓的收入会有明显的提高。棉农收益好了自动会增加种植面积,国内的供应是存在缺口的,即使面积增加也不会产大于需。

同时,陈彩娟也认为,短期来看,现货市场的主要矛盾是需求上处于淡季,而市场供应较为充足,目前商业库存高于去年同期,加之储备棉平稳,短期供应充足,下游纺织企业可选择的资源较为充沛,现货棉价难有作为。但是长期来看,储备棉的的库存在下降,国内皮棉产不足需,长期基本面偏强,再有旺季需求作保障,预计棉花价格在经过短暂的回调后中长期会迎来上涨的走势。

陈彩娟:建议业者关注政策面的修改,虽然对下半年棉花存在看涨的预期,但不排除国家再次进行调控,建议业者要谨慎操盘,不要盲目追涨,及时规避经营风险。


点击次数:485   更新时间:2018-07-17 16:07:36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条: 连续降雨浇灭盛夏西瓜市场   下一条: 鲜桃集中上市量大价低 品种择优是打开销路关键

相关文章

  • 黄河流域Bt棉花种植面积下降加重棉铃虫对其他寄主作物危害
  • 农业农村部关于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工作部署 的实施意见
  • 联想佳沃推出新农人+粉丝模式 原来社群电商是这样的
  • 农业农村部:截至4月19日 全国已春播粮食面积1.99亿亩
  • 宁夏确保4月10日前完成春播
  • 农业农村部部署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
  •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的意见
  • 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平台简介|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辽宁田野餐桌现代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辽ICP备16000068号

辽宁省绥中县绥中滨海经济区 | 0429-6683347

Powered by MetInfo 5.3.3 ©2008-2017 www.metinf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