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手机版
  • 绿色绥中|绿色|绥中|绿色农产品|有机|食品|绥中县现代农业联合会


  • 网站首页
  • 政府扶持
    绥中概况与动态
    政策导向与扶持
  •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资讯
    现代农业技术
  • 农业休闲旅游
    文化历史传承
    风光景点掠影
  • 现代农业联合会
    联合会动态
    联合会服务
    下载中心
  • 绿色绥中平台
    龙头企业
    专业合作社
    大农业产业
  • 农业管理平台
  • 关于我们
    平台介绍
    联系我们
  • 绿色商城
热点话题

其它热点
科技知产
食品安全
三农问题
资源环境
制度改革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热点话题 > 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

6月份猪肉价格连降3个月后小幅反弹 降幅有望收窄

消费价格变化影响支出水平变化,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会因猪肉消费支出占整个食品消费支出比重的变化而有所变动

下半年猪肉价格虽然有季节性回升,但还将继续处于下降通道,只是同比跌幅将会较上半年收窄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数据显示,6月份CPI环比下降0.1%,降幅比上月收窄0.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连降3个月后小幅反弹,环比上涨1.1%,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测算,2018年上半年食品占CPI权重31%左右,猪肉价格对CPI的贡献占2.7%左右。”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副研究员朱增勇说。

猪肉价格虽然在6月份影响CPI上涨约0.02个百分点,但上半年的总体价格情况却对降低CPI贡献较大。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猪肉价格分别下降10.6%、7.3%、12.0%、16.1%、16.7%,分别影响CPI下降约0.30个百分点、0.20个百分点、0.32个百分点、0.43个百分点、0.43个百分点,贡献率分别为2.83%、2.74%、2.67%、2.63%、2.57%。

“可以看出,消费价格变化影响支出水平变化,猪肉价格对CPI的影响会因猪肉消费支出占整个食品消费支出比重的变化而有所变动。”朱增勇说。

猪肉价格在下半年是否会继续影响CPI上涨?“随着猪肉价格上涨及天气转热,猪肉消费量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减少,猪肉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的比重可能总体稳中略降。虽然猪肉价格预计可能季节性回升,但仍将会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后市可能对CPI具有拉低作用。”农业农村部猪肉全产业链监测预警首席分析师张学彪说。

受今年二季度猪价快速下跌、生猪养殖持续亏损影响,养猪户补栏积极性下降。加上环保督察影响,散户和小规模户将被进一步淘汰,规模企业产能继续释放,下半年生猪供应压力趋缓。

同时,由于国内外价差显著缩小,下半年猪肉及杂碎进口将会明显回落。尽管如此,生猪屠宰加工企业和猪肉贸易商在上半年库存和进口了大量猪肉冻品,由于6月份猪肉价格没有明显回升,库容比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将会抑制三季度猪价季节性回升的速度和幅度。即便国庆前有一波季节性回升行情,但库存冻肉面临抛售压力,猪价季节性回升空间不大。国庆后猪肉消费季节性下降,生猪价格将会继续季节性回调,但回调幅度将会低于上半年。

“总体来说,下半年猪肉价格虽然有季节性回升,但还将继续处于下降通道,只是同比跌幅将会较上半年收窄。1月份至6月份猪肉价格同比跌幅在7%至17%,下半年同比跌幅可能在5%至12%之间,猪肉价格对CPI的拉低幅度在0.13个至0.45个百分点。”张学彪说。


点击次数:558   更新时间:2018-07-18 13:07:26   【打印此页】  【关闭】
上一条: 鲜桃集中上市量大价低 品种择优是打开销路关键   下一条: 农民工变“香饽饽”企业想尽招数留人

相关文章

  • 建立生猪产能逆周期调控机制 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农村部相关负责人就贯彻落实《关于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答记者问
  • 农业农村部部署大豆大面积单产提升工作
  • 联想佳沃推出新农人+粉丝模式 原来社群电商是这样的
  • 农业农村部:截至4月19日 全国已春播粮食面积1.99亿亩
  • 农业农村部派出抗旱工作指导组 深入黄淮冬麦区推动抗旱保秋种措施落实
  •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3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
  • 农业农村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关于加快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的意见
  • 农业农村部部署开展全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 种业知识产权 端牢中国饭碗
平台简介|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友情链接| 网站地图

辽宁田野餐桌现代农业技术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辽ICP备16000068号

辽宁省绥中县绥中滨海经济区 | 0429-6683347

Powered by MetInfo 5.3.3 ©2008-2017 www.metinf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