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歉,我不是省长
就海南“毒西瓜事件”给“绿色和平”的一封公开信
4月4日晚上8点多,我正在上海浦东一家沃尔玛超市购物,突然手机一响,有一位微信好友传来“绿色和平”的一篇公微《毒西瓜事件:拷问海南农产品可追溯体系》,质问我为什么海南疏果老是发生中毒事件。
我随手翻了一下微信朋友圈,看到好多人都在转这条公微,倡导和实践有机农业的“分享收获”当家人程存旺也转发了,我于是给他留了一句话:抱歉,我不是省长。他很快回了一条:哈哈,没事,省长也管不了了啊。
我回到家以后浑身不自在,如鲠在喉。“绿色和平”是名震全球的环保NGO,很有社会影响力,差不多10前年,他们曾“教育”过我的故乡海南岛,发布调查报告曝光金光集团对海南生态林的破坏,轰动全国,也导致金光集团在海南颜面扫地。如今,“绿色和平”又盯上了我的故乡海南岛,这是怎么了?
“绿色和平”这篇公微首先做了新闻回放:近日,在青岛即墨和胶州,12名市民吃了“黑美人”西瓜后,纷纷出现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后被查出农药中毒,有一名孕妇甚至因为毒素侵入到血液中,胎儿不保。西瓜经查产自海南万宁,在青岛产自海南广宁的西瓜已经被查封。但同一产地的西瓜在全国其它省份流向仍然不明。
然后,罗列海南过去5年发生过的几起与农药相关的安全事件——
2015年4月,海南“黑美人”西瓜致12人农药中毒
2015年1月,海南三亚某草莓基地被查出敌敌畏和丙溴磷超标
2013年1月,海南豆角在广州被爆农残超标
2010年2月,海南发生“毒豇豆”事件,波及11座城市
令人瞩目惊心的是,这篇公微拎出一个2011年的数据,称海南单位农药用量常年稳居全国第一,近年达到全国平均值的5倍。于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海南是全国农药使用强度最大的省份。抱歉,我不是省长。但是,我知道这个帽子比1000斤还要重,甚至比10000斤还重。“绿色和平”没有提供这个数据的来源,而且用一个2011年的数据来下结论,还暂时说服不了我。但是,作为一个海南人,一个曾经的媒体人,一个倡导再造故乡的返乡大学生,我盯着这个结论,久久不能平静,我的内心仿佛在发生地震。
如果,我说的是如果,这个结论是真的话,作为一名海南新农人,我会代表我自己,向大家谢罪。
“绿色和平”把中毒事件的根源归结为,监管不到位。抱歉,我不是省长。我没有办法来直面回应这个问题。我只能代表我自己,以一个返乡大学生回到海南岛一个小火山村所见所闻所实践,做一个个案观察回应。从2009年返乡带领乡民们创建博学生态村后,我不停地从上海飞回海口,回到我们村子里,希望引领乡民们一起来转型,从一个传统农村转型向自然农法、生态保护和休闲体验为一体的美丽乡村。尤其是转型自然农法这件事,我放在第一位,为什么呢?
在我回乡的这几年,我们这个小火山村,大量依赖农药、除草剂和化肥。农药使用最泛滥的是蔬菜,苦瓜、豆角、豇豆等一些蔬菜品种是打药最严重的。还有除草剂,因为可以省力,村民们非常爱用,家家户户都使用。我忧心忡忡,当我对村民们讲我的反对意见时,大多数人根本不理睬我,少数人还叫我不要多管闲事,并传闲话给我家人。于是,我弟弟叮嘱我,管好自己的嘴巴,不要随便发表意见。正是在这种尴尬和微妙的环境下,我读到了日本守护大地创始人藤田和芳的书《一根萝卜的革命——用有机农业改变世界》,其中有一个理念启蒙了我。藤田和芳提出,只要一个农民从承诺转型那一刻开始,大家就要一起来支持和鼓励他,用购买他的转型产品来实际支持他,因为有机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甚至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到,过程的陪伴比结果的审视和批判更重要。
我一下子开悟了。
我们在号召农民转型的时候,同时需要一场消费者意识觉醒作为基础配套,否则“无除草剂、无农药、无化肥”这个梦想只能是空中楼阁。起初,我发动荔枝农转型自然农法,连我爸爸都连连摇头,村里荔枝种植大户陈良荫更是大大地摇头。后来我们用比市场平均价高5元钱的价格来收购,终于有几户荔枝农半信半疑的合作起来,我们还把经销商,把消费者请到荔枝园,让他们面对面对话。荔枝农陈天理问北京来的经销商,转型自然农法,消费者真的接受吗?得到肯定答复的那一刻,陈天理笑得很灿烂。
从2012年的4户荔枝农,到2015年的15户荔枝农,我们一边说服消费者用比一般市场价格要贵的价格来支持荔枝农,一边鼓励越来越多的荔枝农加入转型自然农法的行列,对荔枝农进行严格的生产监督,除草剂不用,化肥不用,低度低毒使用农药(上市前做农残检测,不合格不采购),迈出了艰难且可贵的第一步。2014年,有一户荔枝农使用了化肥,我们坚决向他说不。今年3月底和荔枝农开会时,我再次强调了农药使用的严格要求,如果发现不达标,坚决不采购。恰好这时,福建来的采购商是做荔枝出口日本的,他们带来了日本农药使用标准,我赶紧推荐给荔枝农比照和沿用。目前,我们只要做到出口日本的标准,转型自然农法的第一步就成功了。
大家要求政府加强监管,要求行业协会起监督作用,理论上都没有错。但是,怎样才能更快起到效果呢?我把希望寄托在消费者身上。如果那些有毒的农产品,只要被曝光,消费者都会狠狠地教育它,不再消费它。关键一点是,那些有良心有勇气坚守或转型生态农业的农民,以及他们的农产品,怎样得到消费者的呼应和支持,进而出现良币盛行的社会呢?我认为,这需要一批品牌农业的崛起,需要溯源透明农业的崛起,才能塑造信任,让消费者与生产者成为朋友,当然消费者还要扮演诤友的角色。
李克强总理提出一个“互联网+”的概念,我希望提出一个“返乡大学生+”的概念。我认为,返乡大学生回乡组建农产品品牌行销团队,叫卖家乡农产品这件事,非常值得政府和全社会鼓励和支持,包括贴息贷款支持,包括税收减免支持,包括QS生产许可证支持等等。你要知道,这些返乡大学生知道都市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忧,而且他们有生态意识,他们回到熟人社会,他们的引领和监督,比政府更有成效,比行业协会更接地气。
我同意“绿色和平”提出的“农产品可追溯体系”这个思路,但不同意把板子全打在政府身上。
抱歉,我不是省长。但是,这一点我愿意替政府辩护。构建“农产品可追溯体系”,需要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生产者等多方力量的合作,而且主要依赖市场的力量,而不是政府的监督。政府的角色更多是守门员,“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裁判应该是行业协会,运动员则是生产者或生产企业。就像我创立“火山村荔枝”品牌,我们卖的荔枝,消费者不仅知道是我在卖,我们还把所有参与荔枝农的头像贴出来,生产故事分享出来。我们自己就可以把溯源透明这件事做好了,并不需要依赖政府,也不需要依赖行业协会。
抱歉,我不是省长。
以上,我说的这些,不代表海南,仅代表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