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两不愁三保障”指的是不愁吃、不愁穿,以及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如果把贫困比作“生病”,那么“两不愁三保障”就是检验是否“痊愈”、能否“摘帽”的“硬指标”,因为这一目标直面的是与贫困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最基本、最迫切的问题,对脱贫攻坚目标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的实现具有重大的现实价值。
近年来,徐州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8年底,全市累计脱贫人口数达到总体目标的88.77%,218个省定、市定经济薄弱村集体收入达到18万元以上、完成任务的81%,256个村级综合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扶贫开发工作连续三年位列全省前列。对照中央确定的“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徐州农村低收入人口“两不愁”普遍实现,但“三保障”还存在薄弱环节。为确保全市农村低收入人口如期实现脱贫,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目标要求,徐州日前出台了《推动农村低收入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政策落实行动方案》,定向发力,聚焦难点重点问题进行再改进、再提升,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农村低收入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6000元、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18万元,农村低收入人口“三保障”全面落实。
精准施策
夯实良性发展的基础
随着7月平菇种植季的结束,拥有700多个大棚的丰县师寨镇菌光互补扶贫产业园迎来收获的时节。加入菌光互补扶贫项目的贫困户每户免费得到1个菌菇棚和3.5万包菌包,技术上、销路上的全面保障,让他们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当前,“两不愁”虽已基本解决,但徐州没有仅仅满足于“食能果腹、衣能蔽体”的基础,还从政策、资金、建设、质量、管理等多方面加力加码,让贫困人口享受更为稳定和高质量的“吃”与“穿”。《方案》提出,强化精准帮扶综合施策,用好奖补资金,专项用于帮助低收入农户发展生产、促进脱贫增收。加大产业扶持,广泛开展相关普及性培训,解决农技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广丰县“孝老爱亲”模式,形成及家庭子女赡养与政府、社会合力助老的浓厚氛围。为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提供扶贫小额贷款支持,按期归还的享受全额贴息。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参加就业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补贴。把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劳动力全面纳入徐州就业困难人员援助范围,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最长不超过三年的社会保险补贴。全面落实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救助等政策,完善急难救助机制。免除所有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包括以资代劳费用。强化返贫风险防控,严格履行脱贫退出程序,强化对已脱贫人口和边缘人口的跟踪监测,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发挥商业保险、资产收益扶贫、临时救助等帮扶渠道在防控返贫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加强村级基本公共服务配置,强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用好每个村集体增收资金,放大项目带动作用,加大对560个一般经济薄弱村的政策扶持。
定向发力
解决当前迫切的需求
针对“三保障”的薄弱环节,徐州瞄准农村低收入人口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难点,提出强化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保障,通过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通过完善医疗保障撑起群众健康保护伞,通过危房改造帮助困难群众旧房换新屋。
今后,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家庭学生可享受学前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政府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和中职阶段国家助学金。全面免除在校高中学习的建档立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及技工院校所有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建档立卡低收入家庭学生按2200元/人免除学费;对技工院校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年级在校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发放国家助学金。为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代缴基本医保个人参保费用,并全部纳入民政医疗救助范围,进一步提高大病保险补偿标准,降低起付线。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和基本辅助器具按规定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将建档立卡低收入人群纳入医疗救助保障对象范围。落实建档立卡低收入人口“先诊疗后付费”制度,患者只需在出院时支付自付费用。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家庭成员全部纳入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范围。继续落实住房保障政策,在中央和省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的基础上,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危房改造每户补助1.5万元,对部分住房最危险、经济最贫困,确无改造能力的低收入农户进行兜底,确保5626户四类危房户在今年11月底前全部完成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