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土地管理法的决定,在颇受关注的农村宅基地方面,修订后的《土地管理法》首次明确提出鼓励农村闲置宅基地及农房的盘活。
“这是政策对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的首次正面鼓励和提倡,目的在于从根本上给予农村更多发展动力,为乡村振兴提供制度保障和探索创新。”业内人士指出,新政策的实施将为乡村闲置农房盘活带来急速发展的黄金阶段,也将吸引更多参与者进入,但以美丽新乡村为代表率先站上跑道的参与者,无疑将快速获得更大红利助推。
土地管理法明确鼓励闲置农房盘活
《土地管理法》的修订,被各方视为跨越式创新。自然资源部法规司司长魏莉华表示,“这次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把农村三块地改革的成功经验全部吸收到土地管理法,在农村土地管理方面做出了多项创新性的规定。”
尤其在舆论期待一直很高的宅基地制度改革方面,新《土地管理法》可谓贡献了突破性的条款:“国家允许进城落户的农村村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
这是继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和使用权“三权分置”之后,农村宅基地政策的再一次跨越性前进。也是政策层面对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的首次肯定和鼓励。
“政策,尤其是三农政策对实际工作的指引导向作用是不可估量的,”长期活跃在农村一线工作的业内人士指出,《土地管理法》开创性地提出鼓励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的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的盘活自此有了政策依据和基础。
政策红利激发闲置农房盘活产业兴起
乡村农房的长期闲置,无论对于乡村资产盘活,还是农民增收,都是一个痛点。何况中国农村的闲置宅基地已经增长到一个不容忽视的规模:中国社科院农村所在《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中指出,农民空置的宅基地可以用于整治的有1亿亩左右。
如此规模的闲置和资源浪费实在可惜,《土地管理法》也试图通过创新宅基地管理制度盘活农村海量的闲置宅基地资源,但关于如何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留给地方政府和市场继续探索。
事实上,市场早已开始了对闲置农房盘活的探索。美丽新乡村作为国内较早专注乡村闲置农房盘活的规模化平台,于2017年开始进入乡村闲置农房盘活领域,开拓性摸索出一条适合乡村闲置农房盘活的具体操作。
据美丽新乡村创始人兼CEO刘让喜介绍,农民可以免费将自家闲置农房上传至美丽新乡村平台,有需求的城里人自行联系房主进行租赁,尽量免去或者降低闲置农房盘活链条中的其他成本。此外,对于不能满足城里人居住要求的闲置农房,美丽新乡村会有针对性的进行改造升级,达成出租,最终实现闲置农房价值和农民增收。
“乡村闲置农房的价值盘活不仅仅在于帮助农民实现了增收,还承载了城里人的美丽乡愁寄托。”刘让喜表示,越来越多的城里人通过美丽新乡村找到心仪的农村院子,到农村生活度假或是养老。
据了解,美丽新乡村的共享农房盘活模式获得农业农村部领导重点批示,并获得《农民日报》举办的2018年中国三农创新榜十大创新模式提名。
闲置农房盘活“多条腿”走路
“美丽新乡村这样的平台是农村闲置农房盘活行业的一个缩影,也是闲置农房盘活的先行者,”专家表示,随着新《土地管理法》的施行,会催生越来越多的公司和企业投身到农村闲置农房盘活的浪潮中。
与此同时,专家也提醒,对于闲置农房的盘活模式需要慎重考量和选择,切不可搞“运动式”发展盘活。比如,当前民宿就占了农房盘活模式的半壁江山,民宿对于农房盘活的效果还不错,但也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总量进行控制,一窝蜂地全部将闲置农房发展成民宿显然是不科学,不利于闲置农房盘活有序健康发展的。
经过两年多的闲置农房盘活中摸索,美丽新乡村认为一个村子的民宿数量应该控制在闲置农房总量的10%以内,“这样的数量控制,不管对于民宿发展还是闲置农房的整体有效盘活都是比较合理的。”刘让喜指出,闲置农房盘活不能拘泥于民宿一条路,“多条腿”走路才能走得更稳也更远。
美丽新乡村闲置农房盘活模式的“多条腿”中,除去民宿、自住、乡村文创以外,乡村康养是其另一个主力方向。在闲置农房盘活中美丽新乡村发现,活力老人的康养诉求是乡村闲置农房的重要需求,为此美丽新乡村重点推出乡村康养预订平台,解决活力老人到乡村找品质农房的难题,在提供全国品质农房的基础上,还可在重点区域提供康养的相关服务和配套。
赛道和政策红利都已经就位,乡村闲置宅基地的盘活有望成为未来几年最具活力的发展新领域,专家表示,乡村闲置宅基地的盘活是新时代下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潜力、供给新动能,也是国家层面的政策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