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是解决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矛盾的重要任务。政策性金融作为脱贫攻坚主力军,如何发挥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策性金融在扶贫攻坚中的定位与作用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战役,脱贫攻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服务脱贫攻坚是农发行履行职能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农发行作为国家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扶贫攻坚战略部署,建成精准扶贫基本方略,坚持政策性金融导向,努力发挥政策性金融在金融扶贫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方面责无旁贷。
扶贫改革以来,政府不断加大财政扶贫资金投入,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进展,在政策性金融服务脱贫攻坚过程中,始终以服务国家战略为重点,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和“条件特惠,保本不盈利”的原则,弥补了商业性金融在贫困地区金融市场中缺位,通过先行投入,完善金融市场建设,从而发挥政策性金融导向与引领作用,引导商业金融和其他社会资本支持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与扶贫产业发展,增强了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作为政策性金融,一是具有精准性。政策性银行是国家的银行、补短板的银行,具有区别于商业性金融的历史使命,作为贯彻国家意志,落实国家指令的银行,政策性银行能够为扶贫开发提供定向、长期、低息的信贷资金。二是具有杠杆性。政策性金融机构能够将有限的政府资金放大,有效解决政府扶贫资金不足以及缓解政府财政收入平稳与短期内集中投入长期低成本资金的资金需求时间错配问题。三是具有逆周期性。政策性金融对稳定经济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当前“三期叠加”的特殊宏观环境,政策性金融既可以改善贫困地区人居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推动扶贫产业发展,又可以拉动区域投资增长,稳定经济。
二、政策性金融在扶贫工作中的难点
政策性金融在服务国家意志,助力脱贫攻坚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与不可替代的地位。政策性金融扶贫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阻碍其充分发挥对贫困地区“输血”“造血”“换血”的功能。
(一)准入门槛高与当地政府财力弱的矛盾
政策性扶贫信贷资金具有期限长、投入多、规模大的特点,贫困地区大多数财力薄弱、自然条件较差,因此其筹资难度大,对政策性金融需求较强烈,但由于许多贫困地区未被列为国定贫困县,由于财政状况不佳而难以获得政策性金融支持,使政策性金融服务脱贫攻坚能力弱化。
(二)地方政府扶贫缺乏规划,项目推进缓慢
部分贫困地区的地方政府对农业产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有关部门对农村基层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发展融资积极性不高。按照国家规划、土地、环保等相关规定,进行立项、可研、规划的固定资产投资,并且符合信贷支持的项目较少,需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前期协调沟通,项目推进缓慢。
(三)扶贫资金来源期限错配,资金成本压力大
目前,政策性金融资金主要来源于银行间债券市场融资,扶贫开发缺乏稳定的长周期、低利率资金来源,导致市场化筹资与扶贫中长期信贷投放体量大、回报低的属性不匹配,资金运营的融短贷长矛盾可能导致资金供给不稳定,加大流动性风险与期限错配风险,进而影响扶贫开发信贷业务可持续发展。
(四)扶贫工作机制不健全,扶贫创新有限
目前,政策性金融扶贫的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及运行流程尚不健全,扶贫工作整合力有待进一步强化,应对政策和市场变化的主动性不足,产品和服务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在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以及示范创新等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
三、实现政策性金融扶贫功能的对策
作为服务脱贫攻坚的中坚力量,政策性金融应当充分发挥其在金融扶贫中的引领和导向作用,坚持以政策主导、保本经营、风险可控、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教育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扶贫项目,增强贫困地区内生动力与发展活动,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一)加强银政沟通,形成战略协作
政策性金融机构作为政府的银行,其首要工作就是服务地方政府区域发展,补齐地方信贷资金短板。一是要加强与各地地方政府沟通对接,积极参与地方政府扶贫规划制定,在前期方案制定就建立良好的合作基础。二是积极打通扶贫资金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协助政府部门整合优质政府资源,搭建专门的扶贫投融资主体。三是推动政策性金融扶贫示范区建设。探索推动财政资金与政策性金融协同配合,政策性金融扶贫、财政扶贫、社会扶贫三方融合的相关机制。
(二)丰富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市场化筹资与政策性金融扶贫投资形成的融短贷长矛盾极大的影响政策性金融可持续发展,寻求多元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有利于增强政策性金融市场竞争力,助力扶贫攻坚。一是针对部分扶贫信贷产品通过资产证券化等融资渠道创新,引导并吸收社会资金进入扶贫领域。二是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政策效果,调整补贴环节,由补贴最终使用环节向补贴金融扶贫债券发行成本转化。
(三)细分资金需求,精准滴灌扶贫
通过充分考虑贫困地区差异性、多元化的扶贫资金需求,不断创新信贷品种和信贷模式。一是整合创新扶贫信贷产品,瞄准投向贫困地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切实做到支持区域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扶贫成效精准。二是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背靠国家信用,筹集社会资本便利的优势,探索与信用合作社、村镇银行等农村金融合作批发贷款模式,有力促进社会资本回流农村与贫困落后地区,更好地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四)强化风险防控,保障资金安全
政策性金融扶贫资金具有益贫性,当地政府往往财力较弱,担保能力有限,扶贫信贷资金更多以信用担保形式,加大了政策性金融“保本微利”模式的脆弱性,因此风险防控至关重要。一是要将扶贫贷款使用限定在特定区域,指向特定群体。对于产业类扶贫开发项目,每个项目应制定精准扶贫方案,突出强调收益群体精准,防范执行政策风险。二是要特别关注第一还款来源是否可靠,第二还款来源是否落实,要充分考虑当地的信用环境、财政承受能力与项目实际需要,防范贷款信用风险。三是在贷前核实风险借款人是否具备相应项目资质以及项目组织实施、建设资金管理等能力,严格落实贷前条件,按项目建设进度发放贷款,严防信贷资金被挤占挪用,做到投放、使用使用精准,防范承贷主体风险。